摘要:以“如愿今夕”为主题的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于8月29日晚在央视CCTV-1、CCTV-3等平台播出。晚会以浙江天台山为主舞台,融合四川宜宾、江苏苏州、贵州毕节、广东湛江、上海、重庆、甘肃等地的诗词典籍、戏曲、武术、民乐、非遗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如愿今夕”为主题的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于8月29日晚在央视CCTV-1、CCTV-3等平台播出。晚会以浙江天台山为主舞台,融合四川宜宾、江苏苏州、贵州毕节、广东湛江、上海、重庆、甘肃等地的诗词典籍、戏曲、武术、民乐、非遗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多时空、多场景形式赋予七夕“乞巧”新的内涵。
“银河”搭台 多地联动
秉承七夕晚会“央地合作”的创作思路,主舞台在天台赭溪老街沿河而搭建的一座诗意“水舞台”,融合赭溪老街古色古香的建筑、潺潺流淌的溪水以及两岸充满烟火气的街景,千年河道的自然走向被巧妙地具象化为银河,仿佛是天上银河在人间的映照,打造出“天上银河映人间,人间星河舞翩跹”的浪漫意境。
晚会还走进四川宜宾、江苏苏州、贵州毕节、广东湛江,以及上海、重庆、甘肃等地。在蜀南竹海中,武术融合秀《竹·少女赋》以竹为媒,传递出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青春力量;在贵州毕节的群山里,短片《更好的自己》讲述着山区的孩子勇敢追逐足球梦想的温暖故事。
古今融合 科技赋能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截图
晚会将科技与传统、古典与现代相融合。在歌曲《有山有海有你》中,无人机编队随着音乐的节奏逐一点亮,汇成璀璨银河,营造出穿越时空的浪漫意境;短片《龙梭寻巧记》利用AI技术让古代戏本里的乞巧仕女“活”了起来,让“织女授巧”的古老传说以数字形态全新呈现。
中华传统美食、非遗技艺等也在晚会中频频亮相。歌曲《巧食记》把东西南北的精美点心“汇聚一堂”,演绎“美食斗巧”的火热场景;短片《此物最七夕》走进苏州缂丝工坊,领略缂丝技艺的精致之美。通过“愿·匠心永传天工巧”“愿·薪火长明续华章”“愿·青春不负凌云志”“愿·鹊桥遥渡有情人”“愿·山河锦绣皆安康”五个篇章,连接古今、跨越时空,尽显灵动浪漫的文化之美和深沉隽永的家国情怀。
家国同心 使命同在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截图
晚会以全新的视角推出短片《文化抗战烽火七夕》,通过三对夫妻的爱情故事,再现同济师生迁入四川后的历史场景,文化抗战的星火与志同道合的情感跃然眼前;歌曲《岁月里的花》以悠扬的旋律,娓娓道来烽火岁月中学者伉俪的坚定信念;短片《隔空合影——爱在战位旁》记录当代军人夫妻“相隔千里,但护山河无恙”的动人瞬间。
“在太平盛世庆祝七夕,就是要表达在七夕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在今天这个和平强盛的新时代,无论个人还是家国,所有的‘祈愿’全都‘如愿’这样一个美好寓意。”2025央视七夕晚会总导演顾志刚如是说。
七夕佳节,为爱相聚。是夜,《如愿今夕——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如约而至,愿每份期盼皆能如愿!
以和为贵 与爱同行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截图
七夕节象征着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他们的爱情跨越银河,历经千年而不变,这是爱情忠贞的极致表达。主舞台所在地天台山的“和合文化”,以“和合二仙”寒山、拾得的故事为载体,传递的是一种包容与理解的精神,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浪漫。七夕节所蕴含的“爱情忠贞、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等内涵,与天台山作为“和合文化”重要发源地之间的契合点,正是这种浪漫的深刻体现。(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陈薇)
来源:绿色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