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青春之光——岳阳楼区暑期文明实践活动创新纪实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1 10:33 2

摘要:“我感觉自己成了古代建筑师!”8月的一个夏夜,岳阳楼区小豚之家青少年文创中心,“少年夜行文明探源”暑期研学营学员吴雨桐拍着亲手“搭建”的岳阳楼模型,满脸自豪——这正是今年岳阳楼区暑假文明实践活动中最动人的剪影。

交警给小朋友们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我感觉自己成了古代建筑师!”8月的一个夏夜,岳阳楼区小豚之家青少年文创中心,“少年夜行文明探源”暑期研学营学员吴雨桐拍着亲手“搭建”的岳阳楼模型,满脸自豪——这正是今年岳阳楼区暑假文明实践活动中最动人的剪影。

今夏,岳阳楼区以“巴陵少年行”与“夜实践”两大品牌活动为笔,在巴陵大地上绘就了一幅“传统与未来共鸣、知识与趣味共生”的青春画卷:累计开展主题实践活动30场,260余名青少年成为文化传承“火种”。

在笔扇风华的课上,老师教小朋友们写毛笔字。

“巴陵少年行”行走的文明课堂

在长江与洞庭湖交汇的波光里,岳阳楼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共青团岳阳楼区委员会,于2025年盛夏发起“巴陵少年行”主题活动。这场以“忧乐精神”为魂、以江湖生态为脉的青春实践,如同一条缀满文化明珠的丝带,串联起科技馆的星辰之问、博物馆的千年回响、洞庭湖的生态密码。当48名少年在岳阳楼畔齐诵“先天下之忧而忧”,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暑期活动的圆满收官,更是一座城市对文明薪火相传的庄重承诺。

在岳阳市科技馆航空航天展厅,1∶1复刻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与VR模拟返回舱引发阵阵惊叹。孩子们通过VR眼镜“登陆”月球表面,体验失重感;亲手操作天宫一号对接模型,感叹“卫星对接就像搭积木”。手摇发电机前,队伍蜿蜒成曲线,当灯泡因自己的臂力而亮起时,欢呼声几乎掀翻屋顶。最神奇的“声波可视化”实验中,沙盘上的彩砂随音量跳起波浪舞,孩子们睁大眼睛:“原来声音是有形状的!”

讲解员给小朋友讲解航天航空知识。

垃圾分类课堂上,讲解员举起仿真粽叶提问:“这是厨余垃圾吗?”孩子们争相举手,得知“粽叶质地坚硬,属于其他垃圾”后恍然大悟。互动游戏中,他们模拟分类奶茶杯、电池等物品,笑着说:“这就像给垃圾找到正确的家。”活动尾声,一名小朋友眼睛亮晶晶地分享,“我今天看了卫星模型,玩了镜子迷宫,还知道电池要扔进红色桶里!”稚嫩的话语里,科学的种子已悄然生根。

当文明走出展柜融入大地,每个少年都能成为活的“文化存储器”。正如13岁的周子涵在研学日记中所写:“我们不是历史的观众,而是正在续写的那个动词。”

“夜实践”夜色中的文化觉醒

当暮色笼罩洞庭湖畔,岳阳楼区小豚之家青少年文创中心的灯光次第亮起。岳阳楼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的“夜实践”主题活动自7月25日启动以来,每晚都上演着穿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这场持续18天的文明实践活动,不仅刷新了传统暑期活动的形式,更绘就了一幅文化传承的生动图景。

在手绘草帽课上,小朋友们DIY自己的草帽。

在小豚之家青少年文创中心,傍晚7时的开课铃声总伴随着孩子们的雀跃脚步声。7月25日的首课“草木绘梦”现场,徐知行正全神贯注地将薄荷叶拓印在帆布包上,“原来树叶的脉络能这么美”的惊叹声此起彼伏。亲子协作区里,家长王女士和女儿共同完成的江豚图案草帽引得众人围观,“孩子说,这是送给洞庭湖的礼物。”

“那些颜料在水里旋转的样子,就像跳芭蕾舞的精灵!”学员陈一举起亲手制作的漆扇,扇面上流光溢彩的纹路在灯光下流转。这个10岁女孩的眼中闪烁着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喜:“老师说这叫错彩镂金,是古人用了两千多年的技法。虽然我做得还不够好,但每次晃动扇子时,都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在闪光。”

在光影诗心的课堂上,小朋友们展示自己制作的小橘灯。

陈一的母亲感慨道,女儿如今不仅能准确说出岳阳楼内斗拱的数量,更能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出飞檐翘角的轮廓。“妈妈你看,这是我们岳阳人共同的‘传家宝’!”孩子的话语让她明白,文化传承的密码,就藏在这些亲手触摸的感动里。

夜色中的岳阳楼飞檐挑起一弯新月,檐角铜铃随风轻响,仿佛在与小豚之家文创中心的欢声笑语遥相呼应。这些在灯火中生长的文化种子,终将在少年心中长成参天大树——最好的传承,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让千年智慧活在当下的创造之中。

“今年暑期实践实现了三个突破——时空突破让文明实践‘不打烊’,形式突破使非遗‘活起来’,主体突破促青少年‘当主角’。”岳阳楼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未来,我们将持续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让更多孩子成为文明传承的火种。”

来源:岳阳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