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大阅兵前夕,莫迪来华之前先去了一趟日本,提醒石破茂:与中国处理好关系至关重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10:05 4

摘要:93大阅兵正被全球聚焦,日印中美俄的外交、军事、经济、科技等各条战线全在暗流涌动。莫迪这次访日,明面上是促投资、谈科技、拉合作,实际上每一步都踩在了东亚博弈的神经上。更微妙的是,他在日本媒体面前主动提到中印关系,郑重提醒日本“与中国处理好关系至关重要”。这句话

据环球时报报道,93大阅兵正被全球聚焦,日印中美俄的外交、军事、经济、科技等各条战线全在暗流涌动。莫迪这次访日,明面上是促投资、谈科技、拉合作,实际上每一步都踩在了东亚博弈的神经上。更微妙的是,他在日本媒体面前主动提到中印关系,郑重提醒日本“与中国处理好关系至关重要”。这句话看似外交辞令,实则杀伤力极强——既是对日本的敲打,也是对全亚洲的信号。

8月29日,印度总理莫迪飞抵东京,和日本首相石破茂会谈。两人一口气敲定了10万亿日元投资大单,据共同社和彭博社报道,这笔钱未来十年要砸进印度,主攻经济安保、半导体、关键矿产、移动支付、环保减排等八大领域。不光如此,日印还17年来首次修订安保共同宣言,明确要联合研发防卫装备,做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等尖端军事研究。声明里把美日印澳“四边机制”说成“永久性地区集团”,又把东海、南海、台海的“关切”写得明明白白。这种公开捆绑,毫不遮掩地对着中国来的。

日本媒体喜滋滋地解读:这不就是要和印度“抱团抗华”吗?高铁、新干线、半导体、环保,印度统统要日本的技术和资本。环保领域,日媒还特意突出两国要用“双边信用制度”一起分担温室气体减排,仿佛要把中国的绿色技术优势晾在一边。石破茂和莫迪还特意安排,30日一同前往宫城县参观新干线试验列车和东京电子的半导体工厂,整个行程都透露出“要用日本高科技武装印度”的意味。谁都知道,中国高铁、半导体、环保技术在全球有多强,印度偏偏到日本要东西,这种“绕道合作”本身就是一种姿态。

但莫迪的表态让气氛瞬间复杂起来。他在日本主流媒体面前专门谈到中印关系,话说得很直:中印两国是亚洲、乃至全球最重要的邻国,两国人口加起来接近世界三分之一。如果中印不能友好相处,亚洲不会有和平,世界也不会有稳定。莫迪还强调,自己这次访华是为了把中印关系带到“龙象共舞”的理想状态。他说金砖组织是“避风港”,在全球不确定时代能成为稳定器。这话等于把“合作”主题推到台前,直接点给日本听——你再怎么和美国“捆绑”,你也离不开中国。

这不是一时兴起。整个八月,印度外交动作密集。中国外长刚刚访问印度,双方当面谈了不少敏感议题。印度随后宣布,莫迪要出席在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换句话说,莫迪这趟东京之行,恰好踩在中印、中日、中美多重博弈的节点上。他自己在媒体采访时都承认,印度在G20、金砖、上合、QUAD等一堆机制里“左右逢源”,本质就是要最大化本国利益。可他也很清楚,印度再怎么“骑墙”,要想真正安身立命,必须和中国把关系搞顺。

但莫迪这套“外交平衡术”能玩到什么程度?日印联合声明里写满了针对中国的内容,安全防务部分直接把四方机制常态化、永久化,连东海、南海、台海问题都明码标价地摆进去。印度明明是上合组织和金砖创始国,却在和日本“秀肌肉”。更讽刺的是,环保和高铁两大技术领域,印度明知中国技术全球顶级,还是转头去日本“抱大腿”。说白了,印度就是不甘心让中国在南亚和东南亚“独大”,总要给自己多留几条后路。日本当然乐见其成,日方想要的,不就是一个能和美英澳一起“多打一张牌”的印度?

但问题来了,莫迪在访日时和日本一起发表这种内容敏感的联合声明,转头又要来中国参加上合峰会,怎么给中俄、上合成员国一个交代?亚洲的舞台上,谁都不是傻子。中国这边阅兵、峰会、元首外交全线铺开,主动设置议题,稳稳站在舆论和行动的中心。日本苦心经营小圈子,拼命要在安全、经济、环保等领域刷存在感,但国际主流依然追随中国。印度这次玩得再花,也很难让所有国家都满意。更何况,莫迪这番提醒,日本能不能听进去都是未知数。日本习惯了“对美依赖”,对中国的复杂情绪一直未解。想让东京真的转向合作思维,谈何容易?

从大国博弈的全局看,这场以93大阅兵为节点的外交战,更像是一场“谁主亚太话语权”的大比拼。中国主动邀请各国元首,展示综合国力、发展信心和全球治理能力。美国这边,特朗普正琢磨着怎么补课,搞一场更大场面的海军阅兵,试图用军事“秀肌肉”来找回国际存在感。日本一边在历史问题上“战略失语”,一边拉帮结派想当“规则制定者”。印度则在多边架构里“左右为难”,嘴上热衷合作,心里却总想薅遍每一个大国的“羊毛”。各方操作都极具代表性,亚洲新秩序的轮廓正在快速成型。

中国的处置思路其实很明白。面对印度的“投机”,中国既不翻旧账,也不搞小圈子排挤,而是用更大的格局包容对方的摇摆。中国多次强调“亚太是合作高地,不是地缘博弈棋局”,外交部发言人一锤定音:多做增信释疑、促进和平稳定的事。中印关系上,中国主打务实合作,只要印度别踩底线,该合作的合作,该摊牌的摊牌。即便印度在高铁、环保、科技等领域去日本“取经”,中国并不焦虑,反而静观其变,看印度究竟能在多边外交里走多远。

日本的处境其实更难。历史包袱没解开,对华认知长期扭曲。每逢中国大阅兵、国际高峰论坛,日本不是忙着“劝退外交”,就是试图拉拢盟友“刷存在感”。但现实就是,世界已经不再以G7、QUAD为唯一重心,亚洲话语权悄然转移。日本投资印度、搞安保合作,能让印度成长为下一个“区域强国”吗?答案其实并不乐观。印度的产业基础、市场规则、社会治理,远没到支撑全球“新工厂”的水平。日本再怎么砸钱,真正能让印度“起飞”的技术和市场,还是掌握在中国手里。

这场大阅兵前的亚洲外交大戏,已经把各国的底色暴露无遗。中国靠硬实力和大格局稳居中心,美国靠“补课”找回场子,日本靠小圈子刷存在感,印度靠平衡术左右逢源。莫迪这次在日本的“郑重提醒”,是善意也是无奈。他吃过美国的亏,知道“远亲不如近邻”,但印度的投机习惯一时改不了。日本能否借此反思与中国的关系?印度能否在多边博弈中找到长期立足点?都还得看接下来真正的行动。

来源:君武大本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