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叶参(又称泰山四叶参、羊乳参)是一种兼具药用与食用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富含多糖、皂苷等活性成分,具有补气养阴、润肺止咳等功效。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四叶参的人工种植逐渐成为农业特色产业。以下是基于科学栽培实践总结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要点,涵盖选地、
四叶参(又称泰山四叶参、羊乳参)是一种兼具药用与食用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富含多糖、皂苷等活性成分,具有补气养阴、润肺止咳等功效。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四叶参的人工种植逐渐成为农业特色产业。以下是基于科学栽培实践总结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要点,涵盖选地、繁殖、田间管理及采收等全流程。
一、选地与整地
四叶参喜凉爽湿润环境,适宜在海拔500-1500米的山区或丘陵地带种植。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土,pH值以5.5-6.5为佳。忌连作,前茬以豆科或禾本科作物为宜。种植前需深翻土壤30-40厘米,结合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作基肥。整地后起垄或作畦,畦宽1.2米、高20厘米,沟宽30厘米,便于排水防涝。
二、繁殖方法
1. 种子繁殖
- 种子处理:四叶参种子需低温打破休眠。秋季采收后沙藏至次年春播,或春季用赤霉素溶液浸泡12小时促进发芽。
- 播种时间:春播(3-4月)或秋播(9-10月),以秋播发芽率更高。
- 播种方式:条播或穴播,条播行距30厘米,覆土1-2厘米;穴播每穴3-4粒,穴距20厘米。播后覆盖稻草保湿,约15-20天出苗。
2. 根茎繁殖
秋季采挖时选取健壮无病的根茎,切成长5-8厘米的小段,每段保留1-2个芽眼,用草木灰蘸切口防腐。按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开沟栽种,覆土3-5厘米,浇透定根水。此法成活率高,生长周期短,适合规模化种植。
三、田间管理
1. 水分管理
四叶参喜湿怕涝,幼苗期保持土壤湿润,遇干旱及时喷灌;雨季注意清沟排水,防止根腐病。生长旺盛期(6-8月)需水量大,可每周浇水一次,但避免积水。
2. 追肥技术
- 苗高10厘米时,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提苗;
- 现蕾期增施磷钾肥(如硫酸钾15公斤/亩),促进根系膨大;
- 每年秋季结合中耕施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维持地力。
3. 中耕与遮荫
生长期需除草3-4次,浅锄避免伤根。夏季高温时搭设遮阳网(遮光率50%-60%)或间作玉米等高秆作物,防止叶片灼伤。
4. 植株调整
现蕾后及时摘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过密植株可适当疏剪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四、病虫害防治
1. 病害
- 根腐病:由积水或镰刀菌引起,表现为根部褐烂。防治需轮作、土壤消毒,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800倍液灌根。
- 叶斑病:叶片出现褐色病斑,可喷施70%代森锰锌600倍液,每10天一次,连续2-3次。
2. 虫害
- 蚜虫:聚集嫩叶吸食汁液,可用10%吡虫啉2000倍液喷雾。
- 地老虎:夜间啃食幼苗,可用毒饵(敌百虫拌鲜草)诱杀。
五、采收与加工
1. 采收时机
种子繁殖需3-4年采收,根茎繁殖2-3年。秋季茎叶枯黄后(10-11月)为最佳采挖期,此时根茎淀粉含量高,药效成分积累充分。
2. 采后处理
挖出后洗净泥沙,去除须根,按大小分级。鲜参可切片晒干或烘干(温度控制在50-60℃),干燥后密封防潮贮藏。优质干品断面洁白,质地坚实,无硫熏痕迹。
六、注意事项
1. 种植区域需避开工业污染源,确保药材安全性;
2. 留种田应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种子成熟后及时采收;
3. 规模化种植建议与科研单位合作,优选抗病品种,如“泰山1号”等改良品系。
通过科学管理,四叶参亩产鲜根可达800-1200公斤,按当前市场价40-60元/公斤计算,经济效益显著。种植户需结合当地气候调整技术细节,并关注市场动态,实现可持续生产。
来源:中庸乡村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