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位父母都怀揣着深切的期望,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茁壮成长。为了实现这一美好愿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精心把握关键时期,尤其是在这8个方面给予恰当的引导,以培养出既优秀又自律的孩子,为他们的成才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
每位父母都怀揣着深切的期望,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茁壮成长。为了实现这一美好愿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精心把握关键时期,尤其是在这8个方面给予恰当的引导,以培养出既优秀又自律的孩子,为他们的成才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
拆解目标,制定计划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就像一场场升级打怪。小学阶段,课程相对简单;初、高中阶段,课程难度逐渐升级,对孩子的自学能力和自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家长前期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制定计划、达成目标,就很容易让孩子在学习中陷入混乱。正如心理学上的“手表定律”:如果你只有一块手表,你能很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而如果你同时拿着多块手表,由于每块表上的时间都不同,你反而无法确定时间了。同理,日常教育孩子时,要告诉孩子不要制定多个目标,而是要选准一个,全力出击,这样才能化解难题,轻松完成学习任务。目标设置要适当、明确和具体。适当就是不能过高或过低;明确是指目标要便于对照和检查,不能空谈;具体是指将每周的任务分配到每一天,比如“让孩子数学达到中上水平”,那么,每天就要做10道计算题,5道应用题。目标完成后,提供激励机制。适当的奖励是孩子开启下一阶段学习的动力,奖励的物品可以是孩子这段时间心心念念的东西,也可以带孩子去吃一顿大餐,表示对于孩子努力的认可。父母教会孩子制定计划、拆解目标,是提升孩子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内驱力,让孩子学习更有成就感的关键。
因材施教,事半功倍设想这样一个场景:让陈景润去参加长跑比赛,让作家莫言去演奏交响乐,让刘翔去学习高等数学。结果是他们都变成了彼此领域的差生,原因就在于放错了位置。同样,没有一无是处的孩子,父母只需把孩子放到适合他们的位置,孩子就有成功的机会。父母扮演引领者,因材施教,孩子便能展翅高飞。父母扮演决策者,独断独行,孩子只会毫无主见。耐心观察,挖掘孩子的潜力。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应该是最了解他们的人,鼓励孩子接触多方面事物,才能发现孩子兴趣所在,帮助他们找到内心真正热爱的事情,实现人生价值。
管理时间,示范引领培养孩子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要引导他们确立时间管理意识,这需要家长结合日常生活有目的地进行引导与渗透。一方面,家长要通过示范引领使孩子知道时间管理“是什么”,明白时间管理“怎么做”;另一方面,家长也要耐心陪伴,既要真诚鼓励孩子的进步,也要理性面对孩子在时间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时间管理方面,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规划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并预设相关的活动时间和结果。如晚上的时间管理可以预设为:17:00做作业,18:00晚餐,18:40散步,19:30洗澡整理,20:00阅读拓展,21:00睡觉(如遇特殊情况可作调整)。在孩子开展这些活动时,家长可以与孩子同步进行,还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并即时评价孩子的完成情况,以正向的鼓励引导孩子,凸显示范引领的作用。孩子在时间管理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家长一定要理性面对,辩证剖析,切不可简单粗暴处理。比如,当发现孩子没能准时完成某项活动时,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并鼓励孩子自己来修改完善;再如,当孩子提出申请变动某些预设时,要在倾听其想法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使活动更适合孩子。
自律习惯,长期坚持在自律习惯的培养上,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是孩子自律性养成的基石。无论是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个人卫生,还是其他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长期坚持下来,都将逐渐内化为孩子自律的一部分,成为他们未来面对挑战时不可或缺的内在力量。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家长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首先,与孩子共同制定清晰、具体的规则和目标,让他们明白自律的意义和重要性。其次,家长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通过展示自律的生活方式,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至关重要。同时,当孩子展现出自律行为时,家长应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动力。此外,面对孩子的挑战和失败时,家长应保持耐心,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逐步建立起自我调整和改进的能力。定期与孩子一起回顾自律习惯的培养过程,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收获,鼓励孩子进行自我反思,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也是培养孩子自律习惯不可或缺的一环。
调节情绪,应对挑战新学期,对于孩子们而言,这是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新篇章。在这个关键时刻,帮助孩子学会情绪调节,做好情绪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家长应与孩子一同探索和理解情绪的世界。情绪是人类共有的体验,每一种情绪都有其独特的意义。通过日常对话、故事分享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孩子认识到情绪的正常性和多样性,鼓励他们以开放的心态接纳自己的情绪。同时,引导孩子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变化,这有助于他们更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内心状态,为后续的情绪表达和管理打下基础。接下来,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通过记录情绪日记、艺术创作或体育活动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孩子以健康的方式释放情绪,还能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沟通技巧。此外,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也是缓解紧张情绪的有效方法。当孩子在面对学习压力或人际关系挑战时,这些技巧能够帮助他们迅速恢复内心的平静,保持冷静和理智。在家庭中,家长也应成为孩子情绪管理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言行示范,让孩子看到如何以积极、理性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同时,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家长的倾听、理解和支持,将为孩子提供强大的情感后盾,让他们在面对新学期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时更加自信和坚强。
坚持锻炼,强身健体正如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无法表露,文化就无法施展,力量就无法战斗,知识就无法利用。”健康饮食的孩子,大脑聪明;早睡早起的孩子,严于律己;热爱运动的孩子,身心健康。坚持锻炼,强身健体。鼓励孩子每天坚持运动,周末带孩子一起跑步、打球、爬山,都是不错的亲子运动项目。父母需要告诉孩子,人生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保持健康永远是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有力气应对一切。远离“低级快乐”,寻找快乐童年。家长要为孩子传递娱乐有度的思想,多陪伴孩子,以身作则,防止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手机短视频等“低级快乐”。不要给孩子买含糖高、反脂肪酸高、添加剂多的零食。带着孩子走出去,找寻更多有趣的事物,寻找童年应有的快乐。
珍惜现在,把握当下告诉孩子,知识改变命运,人生的高度,取决于书本的厚度。当孩子抱怨读书苦时,带他去看纪录片《翻山涉水去上学》,让他感受当下自己有多么地幸福。当孩子厌学、逃课时,带他去看纪录片《十八岁的流水线》,让他明白那些因为错过读书机会的少年,在未来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自信,是孩子成功的密钥。生活中,家长要用乐观的心态陶染孩子,让孩子拥有遇事不放弃的韧劲。人生最美少年时,珍惜上学的时光。校园之外没有温室,用读书那几年的自律赢得了今后的自由。让孩子明白,今天的日积月累,用力奔跑,才能改变人生,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提升自己,终生学习孩子在阅读中涉猎文理通识,提升学习能力,为未来人生蓄力。父母在阅读中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方法,为孩子树立榜样。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说的那样:“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丰富阅读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打开了认知外界的一扇窗,可依然有家长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觉得孩子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其实,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其在快乐参与中养成阅读习惯才更重要。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新学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带着孩子一起阅读,孩子阅读时,家长也坐在一旁拿起书籍,以身作则,阅读及学习便不再是难事。文章来源:光明少年杂志 来源:柳河妇联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