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些直播间,羽绒服主播们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又是“900+蓬松度”,又是“专柜上万元的品质”,还承诺“买贵了就退”,说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为了证明自家卖的是真羽绒,直接在镜头前动剪刀,质检报告也是一摞摞地展示。
说个好笑的,夫妻肺片里没肺片大家还能理解,但你说羽绒服里没有绒,这可就真让人哭笑不得了。
在一些直播间,羽绒服主播们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又是“900+蓬松度”,又是“专柜上万元的品质”,还承诺“买贵了就退”,说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为了证明自家卖的是真羽绒,直接在镜头前动剪刀,质检报告也是一摞摞地展示。
更吸引人的是那价格,号称90%鹅绒填充的羽绒服,价格却低得让人难以置信,49块的羽绒马甲,159的鹅绒服,还有299的鹅绒被。这价格,跟那些上千元的比起来,简直是白菜价啊。
很多人一看,哎呀,这便宜不捡白不捡,殊不知,这里面可藏着大坑呢。
有些直播间里展示的样品和发到消费者手里的,压根就不是一回事。最近央视财经还曝光了,说是有不少标着90%含绒量的羽绒服,实际上含绒量是零!里面填充的是啥?飞丝、碎绒,甚至还有猪毛、狗毛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凑重量。
▲图源:央视财经视频截图
这一波操作下来,#劣质羽绒服填充物是飞丝#、#你家孩子可能正穿着这种劣质羽绒服#、#羽绒服吊牌标70%绒实际却为0#,这些话题全上了热搜。
大量负面热搜堆叠下,消费者们对羽绒服市场,现在是越来越需要警惕了。
“便宜没好货”,这句老话大家都耳熟能详。在羽绒服市场,低价竞争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简单却混乱。
造假,成了这场战争中的“秘密武器”。50绒冒充90绒,掺“飞丝”,这些都是羽绒服造假的常用伎俩。
飞丝,说白了就是鸭、鹅毛的边角废料,粉碎后看起来跟绒似的。新国标明确规定,用飞丝填充的根本不能叫羽绒服。类似的还有“吊包绒”“手感绒”,听起来好像挺高级,其实保暖性能大打折扣。
▲图源:央视财经视频截图
正规厂家都会对原料进行严格的高温消毒,但那些为了压低成本的黑心商家,哪会管这些。有些填充了飞丝的羽绒服,还可能带着异味和病菌,穿在身上简直就是健康隐患。
更可怕的是,这种黑心羽绒服连孩子都不放过。央视财经就曝光过,一款填充物全是飞丝的“羽绒服”,成本价不到40元,却卖了6万多件!还有一些不良商家如胖瓜童装,真假混卖,合格的检测报告用在不合格的产品上,监管严的地方发好货,不严的地方就发次品。
你以为用飞丝就算“良心”了?太天真!有些商家为了更进一步压缩成本,猪毛、狗毛都往里塞,成本低到7元/公斤。
这样的假羽绒服为什么能横行霸道?因为造假、售假已经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直播间里一些卖力吆喝的主播,往往就是这场骗局的第一环。他们手里的检测报告、羽绒充气标,都是成批买来的,一套成本才1到2元。
▲图源:央视财经视频截图
就算被曝光了,他们也早有准备,下架链接、清空账号,换个平台继续“秽土转生”。甚至有些商家觉得,只要没被抓住,就算出事儿了也就进牢子3年,提前安排个专人做法人担风险就行。
此事情曝光之后,人们慌了神,纷纷翻出衣标上的羽绒填充量标识,发到网上求鉴定。但谁也不敢轻易下结论。消费者花了钱,却买到了健康隐患。而在无良商家眼里,这些舍不得花钱的人,就是最好骗的。
其实,羽绒服的原材料价格,像鸭绒和鹅绒,都挺透明的。根据充绒量,就能估摸出羽绒服的原料成本是多少。
今年羽绒服成本上涨,羽绒服价格也走高。根据羽绒金网的数据,今年羽绒原料价格整体较去年同期上涨30%~40%。比如说,90%白鸭绒现在要519.82元/kg,90%白鹅绒更是高达1100元/kg。想想去年,这两种绒的价格还分别是300多元和900多元呢。这价格涨得,真是让人咋舌。
如果填充200克鹅绒,光鹅绒成本就220元了。所以,直播间里那些100元左右的鹅绒服,你觉得可能是90白鹅绒吗?基本上不太可能。
那为啥羽绒价格会涨这么多呢?首先,就是鸭、鹅的养殖量减少了。这跟猪肉有关,猪肉价格偏低,消费增长,就影响了鸭鹅的肉类需求,进而影响到养殖量。
中国畜牧业协会的监测统计显示,我国鸭的出栏量从2019年的48.8亿只下降到了2023年的42.2亿只,鹅的出栏量也从6.3亿只下降到了5.2亿只。非洲猪瘟发生后,白羽肉鸭是家禽之中扩张最快的禽种,但随着猪肉产能恢复和鸭肉消费减少,白羽肉鸭成为损失最重的家禽产业。种鸭养殖企业主动或被动对产能和种鸭饲养量进行了调整,行业整体规模有所下降。
其次,有一些新型面料刚出来的时候价格都比较高,但随着技术的成熟价格会慢慢降下来,比如摇粒绒就是这样的。不过羽绒服可不一样,它用的是天然的原材料,像棉麻、羽绒、羊毛这些,价格就跟原材料紧密挂钩。原材料成本一涨,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另外,新国标的出台也是导致羽绒服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新国标GB/T14272-2021《羽绒服装》开始执行后,把羽绒服的“含绒量”改成了“绒子含量”,绒子才是真正起保暖作用的。这样一来,商家得用质量更高的羽绒才能达到新国标的标准,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原材料的成本。
当然,羽绒服价格上涨还有其他原因,比如用工成本、面料、辅料价格都在涨,还有人工裁剪缝制、工厂设备折旧等成本也在增加。如果采用新型面料的话,价格还会更高一些。羽绒服出厂之后,还有商场的租金、广告费、运输费用、人工成本等成本。如果有经销商的话,还要留出给经销商的利润。
那一件羽绒服到消费者手里到底要多少钱呢?这背后,还涉及服装行业的加价倍率问题。一位接近行业的人士透露说,在电商平台没有品牌的羽绒服一般加价倍率是2.5倍到3倍;如果是入驻了商场的品牌呢,起码要五倍加价;再高端一点的品牌可能就是七倍加价了;奢侈品品牌那就更别提了,能有10以上的加价呢。
举个例子啊,一件成本300元的羽绒服在没有品牌效应的情况下在线上可能卖600元到900元;在商场里呢根据品牌定位不同有的售价在1500元到3000元之间,甚至有的能超过3000元。
那怎么分辨真假羽绒服呢?方法有很多,比如看产品标签信息是否齐全,还可以手按压一下看看回弹度,揉搓一下看有无粉尘溢出,凑近闻一下有无异味或臭味……
不过,最简单直观的还是看价格,羽绒服的成本是可以大概算出来的,价格过低就要非常警觉了。尤其是一些线上白牌羽绒服,是造假的重灾区,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鉴别,千万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
有句话说,炒房、炒股,都不如炒羽绒服。虽然价格越来越贵,但是依旧稳居市场不败之地。为啥?就因为它那地表最强的天然保暖材料——羽绒!衣服的保暖性,全看热导率,热导率越低,保暖效果就越好。
羽绒,就是这天然材料里的保暖之王,导热系数低得惊人,只有羊毛的四分之一,棉花的十分之一,难怪棉花衣、毛呢衣都得靠边站。
今年“消费降级”的风潮,在羽绒服这儿可不管用。就消费者最关注的羽绒服品牌来看,TOP10像鸭鸭、雪中飞这些,既有性价比超高的亲民品牌,也有中高端的波司登、北面,还有高端奢华的加拿大鹅、Moncler,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
特别是天猫双十一,羽绒服品类同比增幅超60%,增速远超服饰大盘。中高端羽绒服更是火爆,千元以上的成交同比去年增长了30%,波司登成交破10亿元,高梵也成交破亿元,这势头,简直了!
现在的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精明,对羽绒服的选购也愈发讲究,商家也别想糊弄消费者。含绒量、充绒量、蓬松度成为他们今年购买羽绒服时最为关注的三大指标。
含绒量也叫绒子含量,新国标要求羽绒服的绒子含量不低于50%,而充绒量是衡量羽绒品质的指标,一般户外羽绒服的充绒量根据目标设计的不同在250—450克;羽绒服的蓬松度通常从400到900不等。
一般来说,鹅绒比鸭绒好,80%以上的含量才能有效御寒,北方地区充绒量至少200克,户外羽绒服更是得250克以上。蓬松度越高,羽绒储存的空气越多,保暖性能自然就越强。95%含量的鹅绒羽绒服,那简直就是羽绒服中的顶级货色。
除了保暖性、实用性等“刚需”因素外,设计感、科技感、时尚感也逐渐成为消费者选择羽绒服的重要考量。
比如,年轻消费者更喜欢石墨烯、气凝胶、五防等科技面料在羽绒服上的应用,还有Lululemon的“泡芙”羽绒服、Moncler的漆面羽绒服等时尚单品;轻薄羽绒服、三合一冲锋衣羽绒服、派克大衣式羽绒服等跟户外风沾边的羽绒服在今年也卖得不错。
在内卷的压力之下,羽绒服品牌也在努力逃离低价竞争的泥潭,卷向中高端市场。
北面、鸭鸭等品牌强调面料的抗水科技,雅鹿则推出了高端子品牌“雅鹿1972”和高端产品系列“雅鹿极钻”,产品价格覆盖到了千元以上;波司登更是以其户外极寒三大保暖科技——面料、蓄热、防风锁温为卖点;阿迪达斯则重点宣传其防水面料、防风科技以及暖“芯”科技。
然而,并非所有品牌都能顺利走向高端。以鸭鸭为例,虽然其产品价格亲民,但一些消费者反映存在内胆掉毛、出绒、越洗越薄等问题,在1000元以下的价格区间,消费者或许会选择鸭鸭、雅鹿等国产品牌,但在1000-2000元乃至以上的价格带,还是更信任波司登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品牌。
低价或许能一时吸引眼球,但唯有品质才是长久制胜的不二法门。当前,我国羽绒服市场虽仅达到10%左右的渗透率,与欧洲30%及日本70%的高水平相比,显示出巨大的增长空间,预示着羽绒服行业正处于一个待挖掘的黄金时期。
羽绒服作为功能性产品的代表,其购买决策周期长、频次低的特点,要求品牌必须遵循“长期主义”的经济哲学。
这也意味着,品牌需专注于产品本身的打磨,通过持续的质量提升与创新,建立市场信任,形成正向口碑循环。同时,构建稳固的供应链与多元化渠道,是品牌增强市场壁垒、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在激烈的下半场竞争中占据高地。
参考资料:
1. 《万元羽绒服成标配?原材料价格暴涨,暖冬成本高攀不起》显微故事
2. 《这个夏天,5折羽绒服卖疯了》市界
3. 《千元的羽绒服买不起,99元的鸭鸭羽绒服真香》氢消费
来源:首席商业评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