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15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沙坑村一间出租屋里,35岁的网约车司机陈题紧攥着一份特殊的合同——来自家乡贵州省正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正安农信社”)的15万元贷款协议。这份跨越千里的承诺,让5年前从正安县瑞溪镇奔赴广州打拼的他,终于跨过了专车升级的门
李健 王文萍
7月15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沙坑村一间出租屋里,35岁的网约车司机陈题紧攥着一份特殊的合同——来自家乡贵州省正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正安农信社”)的15万元贷款协议。这份跨越千里的承诺,让5年前从正安县瑞溪镇奔赴广州打拼的他,终于跨过了专车升级的门槛。
“以前总觉得银行贷款高不可攀,没想到家乡的人专门跑过来,手把手教我用手机办理贷款。”这份浸润着“正安温度”的服务,已是当地“政务+金融”千里送服务工作队第61次将“家”的暖意送到外出务工者身边。
银政合作:推进服务理念转变
在佛山梓丰塑料实业公司的座谈会现场,张林霞凝视着投影仪上家人的影像,泪水悄然在眼眶里打转。这位来自正安县班竹镇的打工母亲,已6年未曾返乡,却独自扛起两个高中生的学费重担。当工作队播放提前录制的家人视频时,大儿子一句“妈妈注意身体”的轻声嘱咐,瞬间击溃了这个坚强女人的防线。同样红了眼眶的还有26岁的周飞飞,视频里父亲在田间躬身劳作的身影,让他懊恼当初辍学太早:“要是能重来,我一定让爸妈过上好日子。”
这样的情感共鸣,在服务队的每次行动中都有上演。梓丰公司的直播培训现场,近100名正安籍工人跟着手机屏幕,学会了用“贵人服务”小程序办理医保报销。企业负责人雷飞深有感触:“这样的服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家乡的牵挂。”
服务队的创新之举始于2024年6月。正安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周易回忆,全县68万人口中,有近28万人常年在外务工,其中40%存在政务服务或金融服务需求。但在传统服务模式下,群众必须回正安办理,导致大量务工者面临“办事难、成本高”的困境。为破解“办事办证要返乡、千里奔波路难行”的痛点,正安县政务服务管理局与正安农信社联合组建专项队伍,将政务窗口与金融服务打包整合,主动奔赴务工人员聚集的城市。
三方共赢:重塑跨省服务新格局
在番禺石碁镇经营饭店的骆弟红算过一笔账:工作队帮他办理社保转移,不仅省下2000元路费,还省了3天误工费。这种“政务+金融”的叠加效应,让正安农信社的贷款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22年贷款户数年增1700余户,飙升至2024年新增贷款户数超5600户,外出客群贷款余额突破31亿元。周易展示的数据更具说服力:通过服务队现场指导,144项政务事项实现手机办理,56项可异地收件。2024年7月至今,仅广州地区就办理各类业务2300余件,累计为务工人员节省成本超460万元。
“我们绝非简单的‘政务搬运工’。”正安农信社副主任李娟的笔记本里,记录着服务队的成长轨迹。从最初单纯提供金融服务,到主动对接政务事项,这场变革的契机源于2024年6月的一个雨夜——在福建福州钢铁厂,一位老乡冒雨为服务队员送来热饭的瞬间,让大家深刻意识到:外出务工群体需要的不仅是金融支持,更是“家”的温暖。如今,每个服务队员都配备政务服务终端,能够现场办理社保卡、户籍证明等高频事项。
在广州番禺区广州振佳金属制品公司的座谈会上,工作人员不仅帮叶昌波办好了社保卡,还现场指导8名司机通过“贵州道路运政一网通办”小程序,完成了从业资格证换领。
“很多老乡不知道,手机就能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周易坦言,针对这一现状,服务队创新推出“三个一”模式:建立一个服务微信群、制作一套操作教程、开展一场直播教学。在佛山的直播现场,仅一晚就有100余人学会使用“贵人服务”小程序。这种“科技扫盲”行动,有效推广了各类政务App和小程序,推动政务服务真正实现“掌上办”。
一年来,在外出服务的实践中,服务队针对在外乡友的政务、金融需求,编制完善了《正安县“政务+金融”掌上办事项清单及操作流程》,汇集了人社、医保、公安等部门的147项移动端可办事项。
从试点到常态:构建长效服务生态
周易认为,正安模式可复制的关键在于机制创新,实现了三方共赢:外出务工人员省时省钱,政府部门提升效能,金融机构拓展客群。2025年4月,贵州省委深改委将“正安县开展‘政务+金融’千里送服务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纳入2025年贵州省改革“一县一试点”项目。
在广东集才集团的座谈会上,正安籍总经理刘永主动提议,愿意提供公司在各省市分公司的办公场所及人员队伍,共同打造“劳务输出+政务金融”服务平台。“把各地用工需求和正安劳动力精准对接,同时配套政务金融服务,为在外乡友提供高效便捷的支持,助力稳岗就业。”
当服务队车辆再次驶向远方,车身上“政务+金融”千里送服务的标语愈发醒目。这条跨越千里的服务之路,不仅连通着28万游子的乡愁,更构建起政府、金融机构与群众之间的新型纽带——在这里,服务不再是冰冷的窗口,而是带着温度的牵挂。正如陈题在贷款合同上签字时所说:“这份温暖比15万元贷款更珍贵。”
来源:中国锻造进出口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