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义勇军进行曲》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国歌,没有之一。”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近日,国歌展示馆“为国而歌”系列大师课第七讲《最爱我们的国歌》生动开讲。现场,“为国而歌”品牌项目特聘专家、国家一级指挥家于
全场起立,高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在报告厅内回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
“《义勇军进行曲》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国歌,没有之一。”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近日,国歌展示馆“为国而歌”系列大师课第七讲《最爱我们的国歌》生动开讲。现场,“为国而歌”品牌项目特聘专家、国家一级指挥家于海的一句开场白铿锵有力,引来全场热烈掌声。
从人民情感、艺术价值,到历史意义、精神内涵乃至宪法地位,于海作为曾在国家级重要场合指挥奏响国歌近万次的艺术家,层层剖析论证了《义勇军进行曲》何以为国歌。他的讲述深情而富有力量,现场近百名观众完成了一次对国歌精神的深刻致敬与体悟。
国歌艺术,世界级的音乐瑰宝
说起于海与国歌的缘分,远非“深厚”二字可以概括。他曾在国家级重要场合指挥奏响国歌近万次,是对这首歌曲理解最深刻、情感最浓烈的诠释者之一。
讲座伊始,于海便从专业角度,解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艺术价值。“只用46秒,就表达出如此磅礴的力量和深厚的情感,展现出民族的不屈与呐喊,凝聚了从苦难到辉煌的集体记忆,这是在世界音乐史上都罕见的。”
于海从作词作曲技法上分析了这首歌的创作精髓:“在歌词上,它创作于抗日战争的硝烟中,因此歌词中的这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一种永恒的警醒,激励着我们居安思危、永不懈怠。而在旋律上,它的旋律激昂澎湃、节奏铿锵,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特色鲜明。”
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播者,于海曾与世界各地乐团合作,接触过众多国家的国歌。他分享了许多中外国歌的案例,介绍了诸多“国歌之最”,从一首歌为大家解析一个国的人文底色。
“音乐无国界,但音乐家有祖国。”于海说到这里时,眼神坚定。他回忆起自己在国外演出时的经历:“每当奏响国歌时,我都会感到无比自豪。而国歌,正是这种自豪感的最高表达。”
立法历程,为国歌尊严保驾护航
于海不仅是国歌的艺术诠释者,还是国歌立法的积极推动者。作为连续十年提案推动国歌立法的全国政协委员,他深情讲述了国歌立法背后的故事。
“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最重要的象征,它们都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于海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不当使用国歌的现象,然而国歌不仅是一段旋律,更是一个国家的尊严、一个民族的情感,需要得到人们的尊重与保护。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讲述到这里,于海的声音有些激动:“坚持不会白费。当国歌通过宪法和法律被赋予崇高的地位,每一次奏唱和聆听,就不再仅是艺术的共鸣,更是对国家的认同和对法治的敬畏。”
幕后故事,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于海还结合自己数十年的艺术生涯,分享了诸多感人至深的幕后故事,让现场观众看到了一位艺术家与国歌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从年轻时练习并指挥奏响国歌,到在重大外事活动中通过国歌展现国家形象,一路走来,于海的成长似乎总伴随着国歌嘹亮。“《义勇军进行曲》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会唱的歌。”作为国歌,它已超越时空、年龄、职业,成为一种全体中华儿女最深的情感认同。
讲座最后,全场观众全体起立,高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激昂的旋律响彻现场,歌声穿越了90年的时光,与抗战岁月里那些为民族存亡而呐喊的先辈们产生了深刻的精神共鸣。
九十载岁月流转,这首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的歌曲,至今仍然能够让人热血沸腾。这也代表着国歌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未来,国歌展示馆作为国内首家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地标,将继续通过丰富的形式,讲述《义勇军进行曲》从诞生到成为国歌的历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市民群众开启一段又一段沉浸式的文化之旅。
来源: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