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不少人不知道的是陶斯咏一生都在等毛泽东,身为民国的才女只因一次相遇就对毛泽东念念不忘,直到她离世都没有嫁给他人,那么陶斯咏的人生又是怎样的呢?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曾经有一部电视剧名叫《恰同学少年》,它讲述了许多革命志士的成长之路,其中也包括了许多我们熟知的传奇女子。
其中就有活泼开朗的蔡畅、干练果断的向警予、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还有一位是内敛含蓄的陶斯咏。
而不少人不知道的是陶斯咏一生都在等毛泽东,身为民国的才女只因一次相遇就对毛泽东念念不忘,直到她离世都没有嫁给他人,那么陶斯咏的人生又是怎样的呢?
陶斯咏的家境是非常好的,和许多家中清贫的革命志士不同,她的父亲是长沙有名的富商,不仅如此她的父亲对她是非常宠爱,愿意支持她求学的同时也支持她加入爱国运动。
为了能够让女儿有更好的学习机会,其父就将陶斯咏送到了周南女子师范学校,而她本人除了容貌俊秀以外,她的才情也十分了得。
不仅顺利在周南女校毕业,还成为了长沙学界的风云人物,后来也被人冠上了“长江以南第一才女”的美称。
陶斯咏的本名叫做陶毅,虽说是富商之女,但是她的为人却十分和善,从不摆架子,与人攀谈也都是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
因此后来陶斯咏也和蔡畅等人成为了好友,在周南女校读书期间,她与蔡畅、向警予被并称为“周南三杰”,由此可见她在大众心中的影响力还是比较高的。
陶斯咏的革命思想也非常深,一心想要改变时局现状,让百姓们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因此在五四运动前后,陶斯咏就毅然参加了驱逐军阀的活动。
在那时身为学生想要和军阀抗争是一件非常艰辛又危险的事情,但是陶斯咏却从不畏惧,在民族兴衰面前,每一个人都应该奋勇向前。
不仅如此,陶斯咏还曾发动过湖南人民自治运动等,从周南女校毕业以后,她就与向警予等人一起加入了新民学会,她也是最早的一批女会员。
在一次新民学会举办的新年会议上,陶斯咏大方站出来赞成布尔什维主义,充分展现自己的新思想,为了影响和解放更多女性,陶斯咏也慢慢开始注重女性教育。
在上海、南京等地都开办了女学,让那些家中贫困的姑娘,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能够激发出自我的潜能,陶斯咏还培养了一批“女弟子”。
丁玲
因为她的事迹令人折服,因此她还曾得到了诗人邢海珍的夸赞,称她是“湘江才女冠江南”,除了她自身非常优秀以外,她的学生也同样如此。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著名作家丁玲,她的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在黑暗中》都曾在社会上引起过巨大反响,后来她也于193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是第一位抵达延安的文人,陶斯咏对她的影响是终生的,而陶斯咏也一直都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故事去告诉女性要勇敢坚强,要不卑不亢。
丁玲
陶斯咏在加入新民学会以后还曾担任过毛泽东创办的文化书社主要负责人之一,后来还成为了骨干级别的人员。
或许不少人都认为陶斯咏的革命之路如此璀璨,自己的家境又非常好,日后所寻找到的革命伴侣也一定是非常优秀的。
然而陶斯咏到死都没有出嫁,并且在感情的事情上一直都抱有遗憾,那么有多少人知道陶斯咏心中那个念念不忘的人究竟是谁呢?
实际上这一点在《恰同学少年》这部影视剧中就已经有所展现,她身为毛泽东的“初恋”,自然也就对这段感情念念不忘。
《恰同学少年》
两人在上学时就已经相熟,后来因为陶斯咏加入了新民学会,因此两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有所接触,她的热情开朗让毛泽东非常心动,一来二去,两人之间也就互生了情愫。
尽管陶斯咏的家境非常不错,但她却并不在意对方是否和自己门当户对,反而更加看重学识和对国家未来的见解,在这一点上毛泽东就占据了上风。
《恰同学少年》
因此陶斯咏对毛泽东是非常倾慕的,两人志向相同平日交谈时也总有说不完的话,即便是后来因为时局不得不分别,两人也一直保持着书信的往来。
甚至有不少人都曾觉得毛泽东写下的那首名为《贺新郎·别友》并不是写给杨开慧的,而是写给陶斯咏的。
主要就是为了表达对陶斯咏的不舍,而人们之所以会认为是给陶斯咏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毛泽东对诗词的热爱,他的每一首诗词用词都十分严谨。
所以当《贺新郎·别友》面世以后,人们就认为诗词中的“友”不是用来称呼杨开慧的,毕竟杨开慧是毛泽东的妻子,而能够称得上“友”又与毛泽东有情感羁绊的那就只有陶斯咏了。
不过这段年少的情感并没有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因为陶斯咏的家境与毛泽东相差甚远,所以两人的交往也遭到了陶斯咏父兄的反对。
尽管两人都心系着对方,但也只得将这段感情终结,不过爱情不在友情依然,两人在共同前行的道路中依旧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众所周知互相倾慕的感情很难因为家庭的介入而真正终结,陶斯咏和毛泽东的感情也同样如此,因此后来两人也多次分分合合。
不过每一次两人分开的原因都不相同,有因为家庭的,有因为两人个性的,也有因为政治观念不同的,不过最终导致两人彻底分开的原因还是信念上产生了分歧,最终只得“背道而驰”。
陶斯咏的个性非常要强,在学习中也都是想要充当第一的,而毛泽东也同样如此,因此两人还曾因为彼此个性太过要强而分开。
虽说后来也曾和好,但是信念的相差让两人最终还是错过了彼此,个人的情感远无法超越对理想的追求。
陶斯咏非常看重教育,也正如此她才会去培养新一批的人才,所以陶斯咏在多次的讨论中都一直推崇“教育救国”,想要用这种“不见血刃”的方式去完成改造和革新中国的理想。
而毛泽东和她的观念却有所不同,教育固然重要,但是面对敌人的枪炮,教育也是“不堪一击”的,因此两人也在前行的道路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自此两人的感情也就彻底终结,最终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后来毛泽东带领着革命志士开始加入救过行动,而陶斯咏就依旧坚持在自己教育救国的道路上。
陶斯咏从周南女校毕业以后就一直留在了周南教书,开始培养新一代的教学人才,在这个时期她也遇到了一个真心喜欢她的男人。
这人名叫彭璜,和陶斯咏一样都是文化书社的重要成员,并且还曾是湖南省学生联合会主席,如果说在名声和地位上与陶斯咏是绝对匹配的。
奈何却是“襄王有情,神女无梦”,陶斯咏对毛泽东的情谊一直深埋于心中,无论是多么优秀的男子她都不愿再打开心扉。
彭璜
因此面对彭璜的追求,陶斯咏也直接拒绝了,在她心中一直无法忘记的就是曾经与毛泽东在一起同进同退的生活。
后来陶斯咏就前往了上海,并且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她与毛泽东虽然后来并没有走在一起,但是两人之间的情谊却一直保持了下来。
杨开慧
在1921年7月,也就是毛泽东与妻子杨开慧结婚的半年后,他在一次前往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还专门从上海奔赴南京,去看望了正在进修学习的陶斯咏。
虽说此时毛泽东已经结婚,但是并不影响他与友人会面,或许此时在两人心中,这份情感早就变成了革命情谊和昔日的同窗之情。
不仅如此,两人的这次会面也证明了革命情谊的纯粹,尽管陶斯咏心中对毛泽东依旧深爱着,可从未做出任何逾越的行为,两人的情感从最初相识就一直保持着体面以及对彼此的欣赏。
在世人的眼中一直都认为陶斯咏是一位“教书匠”,为了教育甘愿奉献自己的一生,却极少有人知晓她对主席的情谊。
因为心中所念,陶斯咏拒绝了追求者,直到离世都没有出嫁,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给了心爱之人,将毕生能够奉献的精力给了祖国教育事业。
她是当之无愧的“湘江才女”,只可惜红颜多薄命,陶斯咏并没能看到毛泽东带领着共产党成立新中国的那一天。
因为患病救治无效,陶斯咏在1931年初就病逝于长沙,终年35岁,一代才女就此陨落,也令不少人惋惜和悲痛。
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陶斯咏一直坚守初心,她就是星河,用自己的光芒去照亮那些学子,她的才情令人折服,她的魅力令人念念不忘。
她热爱文学和诗词,敢于用文字去表达自己对理想和生活的热爱,不仅如此,她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去追求自己喜欢的工作和倾慕的人。
能够和男性一起讨论国家时局,也能和女性一起讨论诗词歌赋,陶斯咏的故事虽说充满了坎坷与挫折但也成为了许多人的榜样,她用行动告诉我们无论身处哪个年代都不要失去追逐梦想的勇气和决心。
人民网——杨开慧贺子珍江青 揭秘毛泽东最欣赏女性结局 2015-04-06
北方网——毛泽东的初恋情人曝光:江南第一才女陶斯咏 2007-04-06
中国新闻网——毛泽东的婉约情词《贺新郎》是写给谁的? 2014年01月07日
来源:万物知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