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9日,“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菏泽市系列现场新闻发布会(发制品产业专场)召开,邀请市商务局和鄄城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发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8月29日,“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菏泽市系列现场新闻发布会(发制品产业专场)召开,邀请市商务局和鄄城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发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 布 人
杨忠明 菏泽市商务局三级调研员
李言民 鄄城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李 婷 鄄城县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范殿久 鄄城县发制品协会会长
主 持 人
晁 岑 菏泽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
发布会内容
据介绍,菏泽发制品产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由鄄城县部分群众走街串巷收购人发起步。经过多年的发展沉淀,菏泽市发制品产业已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条,从最初的人发原料收购到如今涵盖档发初加工、发帘编织、高端发套定制等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生产,整个产业生态不断优化。目前,全市发制品加工企业数量超过1500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加工档发达5000吨,发套、发帘、接发等各类发制品3000万件,接发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
2024年全市发制品进出口额28.2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4.5%。今年1—7月份进出口额20.29亿元,产品出口市场覆盖北美、欧洲、非洲、南美、东亚、澳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人发制品国际占有率稳居前列,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我市市县两级商务部门坚持以拓市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指导企业不断适应国际市场新变化、新形势,创新经营模式,提高产品档次,稳定市场份额。
以跨境电商为突破口,推动发制品从“线下出口”向“线上全球卖”转型。目前,鄄城县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制品企业达120多家。鄄城县积极引导企业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全球社交平台布局,精准推送产品信息,吸引全球消费者关注。同时,积极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助力企业快速出海。引进DHL和联邦快递,物流成本降低30%,跨境交易周期大大缩短。部分发制品企业通过“线上跨境销售+海外仓战略+境外市场地推”三位一体布局,出口额持续增长;部分企业践行海内外双轨并行战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实现了订单量稳定增加。
指导企业坚定践行“传统产业高端发展”理念,以专业化园区重塑产业生态,通过保税仓库、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实现发制品加工出口企业降本增效。通过菏泽保税物流中心进口原材料,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菏泽牡丹机场国际货运站的启动运营,使发制品企业进口原料的运输时间缩短2—3天;随着鄄城发制品专业化保税仓的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同时,持续推进规模化生产与标准化管控双发力,推动产业从“物理集聚”向“化学融合”质变,进一步规范经营,夯实全球高端真人发加工出口基地的根基。
制定境外参展、境外商标注册等市场开拓支持政策,指导企业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市场,构建起多元化的全球市场布局。在稳定北美市场的同时,通过工艺提升和设计创新逐步增加欧洲市场份额;针对日韩等亚洲市场的精致自然需求研发适配产品,成功拓展了部分市场。今年1—7月份,我市发制品对韩国、欧洲、拉美出口分别增长35.5%、7.6%、511.3%。今年6月份,组织8家发制品企业参加东非(肯尼亚)相关展会,与200余人次专业采购商进行洽谈,达成样品交易额约4万美元,8家企业均与肯尼亚经销商建立联系。此次参展实现了菏泽发制品在东非市场的新突破。
下一步,市县两级商务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擦亮“商务‘菏’您365”服务品牌,聚焦发制品产业发展,持续开展“大调研、大培训、大服务”活动,精准把握国际市场动态,推动发制品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研发新工艺,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支持企业海外注册商标与国际参展。支持办好鄄城发制品博览会,构建“展会—节庆—体验”三维传播体系,强化“中国发都——鄄城”地域品牌认知。推进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引入头部跨境电商平台,推进海外仓建设,构建全链条营销生态。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建设,强化供应链韧性。通过生态协同与数字化工具,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加国际市场份额。
来源 | 菏泽日报 记者 孔博 摄影 张宇
来源:菏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