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像把原本未经雕琢的宝石,放进了珠宝展的橱窗里进行展示,而“航天员们拍摄的原本影像”就是未经雕琢的宝石,把它们制作成电影上映的效果,与珠宝展的展示橱窗展示出宝石的效果类似。
主要画面由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拍摄的太空电影——《窗外是蓝星》定档了,9月5日起在全国上映!
参加了8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窗外是蓝星》首映礼,私以为,这部影片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纪实性。
这种纪实性太空影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沉浸感十足的太空环境——不用通过多年艰苦的专业训练,不用承担太空生存的种种风险,不用乘坐飞船就能触手可及的太空环境。
这样的太空环境给了我们一个超凡视角,让我们得以从太空眺望地球——万千生灵和人类在其中生息繁衍了数十亿年的星球。
看这部纪录片之前,最好不要抱有看科幻大片爽感的期待,因为它更多是科普性质的,是完全不同于科幻大片的内容形态。
按照目前的大环境以及影视行业水准,我们想看到对中国航天和太空探索壮举,进行史诗性呈现的影视作品,可能还要等到多年以后。
尽管如此,影片的视听效果也是震撼人心的。只是它的震撼并不在于影像艺术的魅力,而在于它是由航天员们第一视角拍摄的太空影像制作而成的电影。
就像把原本未经雕琢的宝石,放进了珠宝展的橱窗里进行展示,而“航天员们拍摄的原本影像”就是未经雕琢的宝石,把它们制作成电影上映的效果,与珠宝展的展示橱窗展示出宝石的效果类似。
看完影片最直观的感触有两点:
一是太空生存听起来很高端、很酷炫,但是执行起来却非常困难。从影片画面可以看出,王亚平云淡风轻的旁白背后,有很多省略的艰难与压力,太空生存需要超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现阶段还不是一般人可以轻易承受的。
二是我们的宇航员非常多才多艺。专业能力之外,他们还有着多样的兴趣爱好。翟志刚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影片片名“窗外是蓝星”的大字就是他书写的;王亚平主讲的科普课程讲得格外生动有趣,叶光富的葫芦丝吹奏也很动听。
作为中国首部8K拍摄太空电影,影片主要讲述飞行乘组首次执行在轨驻留6个月任务的故事。与此同时,观众通过影片,还可以沉浸式体验400公里外地球轨道的壮美景象。
据了解,影片太空拍摄采用了全国产8K超高清摄影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团队协同航天科研团队在短期内采用“8K、50帧、全画幅”高格式专门集成设备,先后攻克火箭震动测试、空间环境测试和空间站内适配性充电存储等一系列挑战。2021年,拍摄设备搭载天舟货运飞船运送至中国空间站。也因此,《窗外是蓝星》创下多个人类“之最”:影像指标最高、调动资源最多、内容覆盖最广、拍摄体量最大。
媒体报道显示,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电影台标,这标志着我国电影片头家族中将出现总台的电影台标,而电影《窗外是蓝星》成为总台电影台标发布后,首部领衔出品的电影。
来源:茶乌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