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亿炸场!安踏半年狂赚超李宁+特步总和,FILA躺着数钱太香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1 22:47 1

摘要:当耐克还在纠结新疆棉事件的余波,阿迪忙着关店止损时,安踏用385亿的半年营收炸穿了行业天花板!14.3%的增速,相当于每天狂赚2.1亿,把李宁、特步甩在身后不算,连FILA都躺着贡献141亿,更别提那些被它收入囊中的国际大牌——亚玛芬体育、狼爪、MUSINSA

当耐克还在纠结新疆棉事件的余波,阿迪忙着关店止损时,安踏用385亿的半年营收炸穿了行业天花板!14.3%的增速,相当于每天狂赚2.1亿,把李宁、特步甩在身后不算,连FILA都躺着贡献141亿,更别提那些被它收入囊中的国际大牌——亚玛芬体育、狼爪、MUSINSA……丁世忠这盘“多品牌大棋”,哪是在做运动服?分明是在全球市场“抢地盘”!今天咱就扒开安踏的赚钱秘籍:它凭什么能在耐克阿迪的夹击中杀出血路?多品牌到底是不是割韭菜的套路?中国运动品牌的“全球统治力”,真的要来了?

一、385亿背后的“印钞机矩阵”:FILA稳了,狼爪要疯,亚玛芬爆了

先看一组扎心数据:2025年上半年,安踏集团营收385.4亿,同比增长14.3%。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天进账2.1亿,每小时赚875万,比很多上市公司全年营收还多。更狠的是,它已经连续四年坐稳中国运动品牌头把交椅,把李宁(上半年预计200亿左右)、特步(预计100亿左右)远远甩在身后。

但真正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它的“多品牌印钞机”:

安踏主品牌:169.5亿营收,增长5.4%。别嫌5.4%慢,要知道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平均增速才3%,它已经是“优等生”。更重要的是,主品牌扛住了大众市场的竞争压力,靠“冬奥冠军同款”、“国潮设计”稳住基本盘,相当于给集团扎了根“定海神针”。

FILA斐乐:141.8亿营收,增长8.6%,直接贡献了36.8%的营收!要知道,FILA五年前还是个濒临退市的“欧洲老古董”,被安踏接手后硬生生改造成“轻奢运动顶流”,从老爹鞋到瑜伽裤,收割了一波又一波年轻人。现在的FILA,已经不是在卖衣服,而是在卖“穿上就能变潮人”的社交货币。

其他品牌:74.1亿营收,暴涨61.1%!这里面藏着安踏的“隐藏王牌”:迪桑特(高端滑雪)、可隆(户外露营)、斯潘迪(运动生活)……这些品牌看似小众,却精准踩中了“健身热”“露营热”“滑雪热”的风口。比如迪桑特,一件滑雪服卖2000+照样被疯抢,毛利率比主品牌高20%不止。

亚玛芬体育:27.09亿美元营收(约合194亿人民币),增长23.5%。这是安踏2019年花46亿欧元(约371亿人民币)买下的“国际豪华套餐”,包含始祖鸟、Salomon、Wilson等品牌。当时很多人骂丁世忠“疯了”,现在看来,人家是“抄底高手”:始祖鸟成了“中产硬通货”,一件冲锋衣炒到上万元;Salomon的越野跑鞋,在小红书上被称为“山系穿搭天花板”。光是大中华区,亚玛芬半年就赚了8.56亿美元(约61亿人民币),同比暴涨42.4%!

最绝的是最近的两笔“神操作”:

并购狼爪:这个德国户外品牌在中国快凉透了,安踏偏要接盘,还组建“复兴团队”。为啥?因为中国户外用品市场增速超20%,狼爪有70年品牌积淀,安踏只需要给它换个“中国心”——比如用安踏的供应链把成本压下来,用FILA的营销套路搞“户外+时尚”,说不定能再造一个“迪桑特”。

牵手MUSINSA:韩国潮牌集合店巨头,安踏持股40%。这步棋更狠:直接把韩国的“小众潮牌 ecosystem”搬到中国,年轻人想要的美式复古、街头风,以后不用找代购了,安踏直接给你打包送上。

说白了,安踏的“多品牌”不是简单买牌子,而是像搭积木一样,把“大众市场(安踏)+轻奢潮流(FILA)+高端专业(迪桑特/始祖鸟)+户外细分(狼爪/可隆)+潮牌集合(MUSINSA)”全给占了。不管你是学生党、白领、健身狂魔还是户外发烧友,总有一个牌子能掏走你的钱包。

二、丁世忠的“土狼哲学”:从晋江代工厂到全球巨头,就靠这3招

安踏能这么横,离不开丁世忠这个“狠人”。1970年出生在晋江陈埭镇,那地方遍地都是代工厂,丁世忠17岁就背着一麻袋运动鞋去北京摆摊,睡澡堂子、啃馒头是家常便饭。后来他说:“我这辈子就干一件事——卖鞋。” 但这个卖鞋的,偏偏干出了“土狼吞大象”的架势。

第一招:死磕“单聚焦”,别人跨界我深耕
前几年中国企业流行“多元化”,有的鞋厂去搞房地产,有的去挖矿,安踏偏不。丁世忠说:“安踏只做运动,别的再好也不碰。” 就靠这股“一根筋”,它把供应链磨成了“金刚钻”:在福建、安徽有10大生产基地,一双鞋从设计到出厂只要15天,比国际品牌快一半;原材料采购量全国最大,成本比同行低10%-15%。

第二招:“农村包围城市”后,反过来“降维打击”
早期安踏靠“性价比”在三四线城市横扫千军,一双运动鞋卖199元,比耐克便宜一半。但它不满足于“乡镇之王”,2009年花6亿收购FILA,很多人说“找死”——当时FILA在中国一年才卖1亿,还巨亏。丁世忠偏要赌:他把FILA从“专业网球服”改成“轻奢潮牌”,请杨颖、蔡徐坤代言,在一二线商场开旗舰店,价格提到800-1500元。结果呢?FILA营收从2015年的1.5亿飙到2025年的141.8亿,翻了94倍!现在轮到耐克、阿迪慌了:以前它们看不起安踏,现在安踏带着FILA、始祖鸟,反过来在高端市场“抢食”。

第三招:全球化不是“出国开店”,而是“全球抄底+本土改造”
很多中国品牌搞全球化,就是在国外开几家店,卖的还是国内的老款。安踏不一样,它直接“买全球”:2019年收购亚玛芬体育,相当于把国际高端品牌的“技术库”和“渠道网”全端了;2025年收狼爪、牵手MUSINSA,是盯上了户外和潮牌这两个“增量池”。

但收购只是开始,关键是“改头换面”。比如始祖鸟,以前在中国卖得半死不活,安踏接手后干了三件事:

提价:把均价从4000元提到6000元,反而卖得更好——中国人就认“高端=贵”;

场景化营销:在长白山搞滑雪训练营,在梅里雪山搞徒步活动,让“始祖鸟=专业户外”的标签深入人心;

数字化:线上开“鸟家实验室”直播,线下搞“AR试衣间”,年轻人排队打卡。

结果,始祖鸟中国区营收三年翻了5倍,成了安踏的“利润奶牛”。丁世忠把这招总结为:“用中国的效率改造国际品牌,用国际的品牌收割中国的消费升级。” 够不够狠?

三、“品牌+零售”双轮驱动:别人卖货,安踏玩的是“用户猎杀”

安踏有个口号叫“品牌+零售”,听着挺普通,实则暗藏杀机。简单说,就是“不仅要让你知道我,还要让你非买不可,而且买得爽”。

品牌端:制造“社交货币”,让你忍不住发朋友圈
安踏太懂年轻人了:

安踏主品牌搞“国潮联名”,和故宫、三星堆、谷爱凌合作,一件“冠军龙服”炒到2000元还断货;

FILA请Lisa、王嘉尔代言,把网球裙改成“辣妹裙”,女生穿了都想拍ootd;

迪桑特找陈伟霆、谷爱凌站台,主打“滑雪装备中的爱马仕”,小红书上全是“穿上迪桑特,雪场最靓的仔”。

这些操作看似“烧钱”,实则是在制造“社交货币”。你买的不是衣服,是“我很潮”“我很专业”“我跟明星同款”的身份标签。

零售端:从“卖货”到“用户猎杀”,连你什么时候想买都算准了
安踏花了10年搞“零售数字化”,现在每个门店都有“用户雷达”:

你进店试了哪件衣服、停留多久、有没有扫码领券,后台全知道;

你在小程序浏览过的商品,下次打开会自动弹窗“你可能喜欢”;

就连你所在城市的天气、节假日,系统都会提前备货——比如广州降温,轻薄羽绒服立马补货;上海要开马拉松,跑鞋库存翻倍。

更狠的是“全渠道打通”:你在抖音直播间看到的新款,第二天就能在就近门店试穿;线下缺货的尺码,扫码就能调货,24小时送到家。这种“丝滑体验”,让你想不买都难。

丁世忠说:“以前是‘货等人’,现在是‘人等货’。” 这话不假——安踏的库存周转率比耐克快15天,现金流比阿迪健康30%,靠的就是这套“用户猎杀”体系。

四、中国运动品牌的“安踏启示录”:不是我们变强了,是老外真的老了

安踏的崛起,不止是一个企业的胜利,更标志着中国运动品牌“反杀”国际巨头的开始。

以前,耐克、阿迪是“神”,我们只能捡它们剩下的市场。现在呢?

耐克在中国增速掉到个位数,还在纠结“新疆棉”后遗症;

阿迪更惨,营收连降5个季度,门店关了300多家;

安踏却带着FILA、始祖鸟一路狂奔,半年就赚了385亿。

凭什么?因为中国品牌太懂“中国消费者”了:

我们知道年轻人既要“性价比”又要“面子”,所以安踏主品牌走大众路线,FILA走轻奢路线;

我们知道“运动场景”越来越细分,所以从跑步、篮球到滑雪、露营,每个赛道都布局;

我们的供应链、数字化、营销反应速度,甩国际品牌几条街——耐克出一款新鞋要18个月,安踏只要6个月。

丁世忠说:“未来5年,全球运动品牌前三,一定会有安踏。” 这话以前听着像吹牛,现在看,还真有可能。

当然,安踏也不是没隐患:多品牌管理太复杂,万一哪个牌子“翻车”会拖累整体;国际市场竞争更激烈,欧美消费者认不认“安踏系”还是未知数。但比起这些,更重要的是,安踏给中国企业打了个样:只要你死磕主业、尊重规律、敢闯敢拼,就算出身“代工厂”,也能逆袭成全球巨头。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以前我们买耐克、阿迪,是因为“没得选”;现在我们买安踏,是因为“它真的香”。这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是中国品牌的自信,更是每个普通人“用脚投票”的结果。安踏的385亿,赚的不光是钱,更是中国人的底气。


来源:倪卫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