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越剧发展的长河中,袁雪芬无疑是一座熠熠生辉的里程碑。她不仅开创了“袁派”艺术,更是以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崇高的精神品质,被誉为“越剧新后”。从11岁踏入越剧科班,到20岁举起越剧改革大旗,袁雪芬的每一步都为越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魂。她的一生,是与越剧紧密相
在越剧发展的长河中,袁雪芬无疑是一座熠熠生辉的里程碑。她不仅开创了“袁派”艺术,更是以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崇高的精神品质,被誉为“越剧新后”。从11岁踏入越剧科班,到20岁举起越剧改革大旗,袁雪芬的每一步都为越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魂。她的一生,是与越剧紧密相连、相互成就的一生,在戏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11岁学艺,崭露头角
1922年,袁雪芬出生于浙江嵊县的一个贫苦农家 ,父亲袁茂松是乡村教师 ,给她取名“雪雰”,饱含傲雪凌霜之意。然而,生活的贫困让这个家庭举步维艰,童年的袁雪芬目睹了妹妹被送育婴堂、做接奶媳的无奈,这也在她心中种下了自立自强的种子。
11岁时,袁雪芬听闻学戏能赚大钱,毅然决定进入四季春越剧科班。尽管父亲起初反对,甚至放狠话断绝关系,但袁雪芬学戏的决心坚如磐石。进入科班后,性格活泼本想当武生的她,因眉眼清冷被师傅指定工青衣旦角。在这里,她跟随绍兴大班和徽班师傅学习各类武戏,开笔戏《三仙炉》中扮演小家碧玉,初露锋芒。
父亲最终理解了女儿,那句“不求你成名,但愿你成人。爹只希望你日后能清白做人,认真演戏”,成为袁雪芬一生坚守的准则。1936年,14岁的袁雪芬随科班到绍兴、萧山、杭州等地演出,在杭州老贸商场演出《百花台》时初次挂头牌,为日后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基础。同年9月,她首次到上海,在大老闸大戏院与王杏花同台,展现出不凡的实力。此后,她在上海的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参与灌制女子越剧的第一张唱片《方玉娘哭塔》,声名渐起。
20岁改革,开创新篇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越剧舞台被低俗、混乱的幕表戏充斥,捧角风盛行,乌烟瘴气。袁雪芬深感越剧的粗俗低级,决心进行改革 。一次观看话剧《文天祥》的经历,让她深受触动,文天祥的气节和台上与台下的共鸣,让她暗下决心要唱有正气的戏,用话剧的编、导、美、演一整套来改造越剧。
然而,改革之路困难重重。邀请方大多不愿增加开支聘请编导,袁雪芬便提出用自己十分之九的薪水来聘请相关人员,老板才勉强答应。1942年10月28日,袁雪芬在大来剧场重新登台,演出《古庙冤魂》,正式拉开越剧改革的序幕 。
在改革过程中,袁雪芬面临诸多挑战。她要建立正规的编戏、排戏制度,废除幕表制,使用完整剧本;在舞美方面,废除衣箱制,根据人物身份设计服装,采用立体布景、油彩化装、灯光、音响,建立编、导、演、音、美的综合艺术机制。同时,在表演上,她博采众长,将话剧、电影重视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的写实主义表演特点,与昆曲载歌载舞、重视形体动作美化的长处融入越剧,形成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表演形式。
1943年11月演出《香妃》时,袁雪芬与琴师周宝财合作创造了新的〔尺调腔〕,这一创举对越剧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尺调腔〕被其他越剧演员吸收并不断丰富,发展成越剧的主腔,在此基础上衍化出不同流派,开启了越剧“流派纷呈”的时代。此后,袁雪芬陆续排演了一系列表现爱国思想、歌颂民族气节、反对封建礼教的剧目,如《红粉金戈》《木兰从军》等,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
演绎经典,震撼舞台
1946年,袁雪芬将鲁迅名著《祝福》改编成越剧《祥林嫂》搬上舞台,这一举措成为越剧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当时,雪声剧团编剧南薇在袁雪芬日夜场改妆时念《祝福》给她听,祥林嫂的形象让袁雪芬想起祖母和母亲,她虽未读过鲁迅的书,却被深深触动,萌生出强烈的演出冲动。
《祥林嫂》的演出得到许多进步人士的关心,鲁迅夫人许广平提了不少意见并观看演出,《文汇报》《新民报》《时事新报》等也刊登相关文章。演出的成功,让越剧和袁雪芬受到进步文艺界、新闻界的重视,但也引来了反动势力的迫害。袁雪芬被抛粪、住宅被监视、收到恐吓信,但她并未退缩。田汉先生为她主持记者会,呼吁进步力量给予支持,在众多支持者的支撑下,袁雪芬和越剧改革在艰难中继续前行。
此后,袁雪芬不断演绎经典,1953年与范瑞娟合作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摄成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影片,翌年获国际电影节“音乐片奖” 。影片中,袁雪芬饰演的祝英台,将人物的聪慧、深情、勇敢展现得淋漓尽致,其细腻的表演和优美的唱腔,让《梁祝》这一经典爱情故事深入人心,也让越剧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1953年,她排演根据王实甫原著改编的《西厢记》,成功塑造崔莺莺一角,将崔莺莺的娇羞、才情与对爱情的向往,通过独特的表演和唱腔展现出来,成为越剧舞台上的经典形象 。
袁雪芬在舞台上的表演,总能深入人物内心,以情动人。她的唱腔旋律淳朴,节奏多变,感情真挚深沉,韵味醇厚,委婉缠绵,声情并茂,形成独特的“袁派”风格,为戚雅仙、张云霞、吕瑞英、金采风等一批越剧演员所继承和发展 。她的表演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对人性、情感的深刻挖掘,让观众在欣赏越剧的同时,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强烈的共鸣 。
袁雪芬的一生,是为越剧艺术不懈奋斗的一生。她从一个贫苦农家女成长为越剧一代宗师,凭借的是对越剧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她的改革让越剧从低俗走向高雅,从混乱走向规范,她演绎的经典剧目成为越剧史上的瑰宝,她创立的“袁派”艺术影响深远 。袁雪芬不仅是越剧的代表人物,更是中国戏曲界的杰出艺术家,她的艺术成就和精神品质,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在戏曲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
来源:奇妙圆月x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