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场均11.6分2.8板4.6助,十几年前席卷北美的“林疯狂(Lin Sanity)”,亚洲球员中迄今为止最后一个周最佳、总冠军。
林书豪退役了,37岁,15年职业生涯。
华人,甚至是黄种人后卫的巅峰。
在nba,则是达到了黄种人后卫,乃至外线球员到如今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这里主要聊一下他的nba生涯。
场均11.6分2.8板4.6助,十几年前席卷北美的“林疯狂(Lin Sanity)”,亚洲球员中迄今为止最后一个周最佳、总冠军。
或者更直白一点,姚明之后最成功的亚洲球员,即便是现在效力湖人、首轮第8顺位进入Nb的八村也无法媲美。
他和姚明,依然是目前为止亚洲球员在nba奋斗的最高峰。
两人职业生涯虽然没有交集,但有诸多类似之处,甚至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亚洲人乃至黄种人球员,在nba奋斗的天花板。
姚明在nba满打满算八个赛季514场,林书豪九个赛季505场。
两人分别在二十一二岁的年纪正式进入这个世界篮球最高舞台,也都在三十岁的年纪遭遇了摧毁职业生涯的大伤。
然后努力复出、尝试,遭遇挫折、接受现实、谢幕。
区别是姚明直接退役,而书豪则是转战亚洲赛场将职业生涯延续到了今天。
其实也间接说明了亚洲球员,即便在今天这样一个体育医学已经高度发达的场景下,在nba奋斗的极限,
大概也就是十年以内,三十岁之前,500场上下。
我们无需因为这个而感到不平或者愤懑,拉里·伯德早在四十年前就说过
“篮球就是上帝创造出来,给黑人玩的Game。”
姚明和林书豪都各自拥有远超亚洲球员的独特身体天赋。
姚主席的身高,以及在同级别身材中出类拔萃的技巧和灵敏度。
书豪君则拥有堪比黑人球员的速度、爆发力,以及高对抗下出众的核心力量和身体控制能力。
但都在年复一年的nba赛训强度下,以十年为期、最终都倒在了而立之年。
这就是职业体育残酷的现实。
但我还是要说,这已经是林书豪,一个虽然带着ABC(America Born Chinese )标签,却依靠个人努力和天赐机遇,最终把握住机会,完成了一段足够璀璨职业生涯的动人故事。
他的职业生涯最后激励很多后来者,让他们获得在nba努力和竞争的动力。
他曾经是我希望郭艾伦能够达到的榜样,也是如今崔永熙所被期待变成的样子。
黄种人同样可以在nba站稳脚跟,这就已经是最大的成功了。
他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这所在美国以培育政商精英为主,上一个nba球员还是1951年的ED·Smith的名校,在林书豪之前几乎和nba没有任何关系。
他在2010年选秀大会上落选,然后被当时还是鱼腩的金州勇士落选。明面上说是给当时多伤的二年级后卫斯蒂芬·库里找一个替补,但外界都认为是在讨好奥克兰广大的华人社区。
他在勇士有过不俗的表现,但不足以击破nba圈内骨子里对亚洲人和黄种人的歧视,
“歧视问题”贯穿林书豪的整个职业生涯,他没有姚明的状元光环、巨人的身高和强大祖国的背书,他更像一个夹缝中的独行者面对着周遭无边无际的恶意和偏见。
但都挺了过来。
相比于他在纽约创造的“林旋风”,我更喜欢他14-15赛季对阵快船时的那一球(14年10月31日)。
比赛还剩5分钟103-103平,他在最后五秒拿球拒绝了科比的要球,反而让曼巴给他挡拆去点名小炮(那时才30岁),最后45度角极限干拔三分命中。
虽然最后输了比赛,但能拒绝当时在湖人唯我独尊的科比并强硬取分,展露了林书豪性格中强韧的一面。
这个场景里,有人已经与世长辞(科比),有人还在打球(保罗),有人今天才退役(林书豪),有人已经执教湖人了(雷迪克)。
很多人今天歌颂和怀念林书豪的包容,对主的虔诚。但一个老好人是无法盯着各种歧视在nba待了近十年。
骨子里林书豪是一个自信到近乎狂妄的人,他曾经自己是和利拉德、沃尔一个级别的后卫,只是因为没有机会。
也正因为这份坚定和自信,才支撑他一直在nba打到了30岁。
回顾他的整个nba生涯,他是纽约的林疯狂,也曾是火箭一度被视为和哈登比肩的“双基石”,是在湖人让科比又爱又恨的刺头,又是黄蜂和篮网一度可以竞争6MOY的超级第六人。
他的生涯足够丰富多彩,已经达到了亚洲外线截至目前从未企及的高度。
职业生涯最后在猛龙的“躺冠”,更像是篮球上帝给予他的一份额外礼物。
足够精彩的nba职业生涯,希望未来有不止一个中国人能够赶上甚至超越他。
退役愉快。
来源:青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