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任命的七个师长,建国后都担任什么职务?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4 05:51 1

摘要:1941年1月,皖南的崇山峻岭间响起震耳欲聋的枪炮声,皖南事变,实则是抗战史上最令人痛心的同室操戈。九千余名新四军将士在国民党第三战区八万重兵的围困下,用鲜血染红了云岭的杜鹃。当周恩来在重庆《新华日报》愤笔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时,远在苏北盐城的刘少奇、陈毅正

1941年1月,皖南的崇山峻岭间响起震耳欲聋的枪炮声,皖南事变,实则是抗战史上最令人痛心的同室操戈。九千余名新四军将士在国民党第三战区八万重兵的围困下,用鲜血染红了云岭的杜鹃。当周恩来在重庆《新华日报》愤笔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时,远在苏北盐城的刘少奇、陈毅正握紧电报,决心用重建军部的壮举向世界宣示:这支铁军永远不会倒下。

1941年1月25日,陈毅在寒风中发表就职演说时,台下官兵们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既有对皖南战友的牵挂,更有重建铁军的决绝。整编方案在窑洞里的煤油灯下诞生:以苏北指挥部为骨干的第一师,江北指挥部为根基的第二师,八路军南下部队列阵第三、第四师,坚持鄂豫皖的第五师,江南烽火中成长的第六师,收拢皖南火种的第七师

战神粟裕:第一师的锋芒与隐痛,在盐城整编大会上,34岁的粟裕接过第一师战旗时,没人想到这位清瘦的湖南人将成为日后的"无冕元帅"。苏中七战七捷的捷报还未传来,但黄桥决战的血性已融入这支劲旅的基因。战士们记得师长总爱站在作战地图前沉思,用红蓝铅笔勾勒出的箭头,最终将指向孟良崮的巅峰时刻。

建国后,总参谋部大楼的灯光常亮至深夜。粟裕伏案推演台海战局时,总会想起1949年那个未竟的渡海计划。1958年的风暴来得猝不及防,当"教条主义"的帽子扣下时,这位淮海战役的指挥者默默收起作战图,转身走向军事科学院的青砖小楼。晚年在病榻上听闻对越自卫反击战捷报时,他枯瘦的手指仍在床单上划动,仿佛仍在推演着某场战役。

张云逸:第二师的坚守与传当59岁的张云逸以副军长身份兼任第二师师长时,他斑白的鬓角见证着从百色起义到淮南抗日的峥嵘岁月。战士们发现这位老将军总在战斗间隙教他们识字,用木棍在沙地上写下抗日救国。桂系军队的围剿、日军的扫荡都没能动摇这支部队的根基,正如张云逸常说的:我们的根,扎在老百姓心坎上。

主政广西的日子,张云逸常常拄着拐杖跋涉在剿匪前线。当他在南宁街头看到百姓排队购买平价粮时,总会想起1942年淮南春荒时,战士们勒紧裤带省下的救济粮。1974年深秋,这位开国大将弥留之际,床头仍放着那本翻旧的《共产党宣言》,扉页上留着1941年整编时的批注:"革命者永远年轻。"

黄克诚:第三师的北进与南归黄克诚率领的第三师顶着凛冽北风开赴东北时,苏北百姓往战士口袋里塞满煮熟的鸡蛋。这支从八路军改编而来的劲旅,将在黑土地上书写"四战四平"的传奇。但更令人动容的是1945年回师苏北时,战士们背着关外的小米种,说要让老家土地也长出金黄的希望。

1959年的庐山风云突变,这位总参谋长在会场直言"大跃进要讲科学",话音未落便遭批判。被下放山西的日子里,他仍坚持调研农村食堂,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老乡说的"大锅饭养懒汉"。平反后担任中纪委常务书记时,他力主为"六十一人叛徒集团"平反,用行动诠释何为"实事求是"。

彭雪枫牺牲那日,豫皖苏边的晚霞红得异常。这位"儒将"创办的《拂晓报》仍在战地流传,他组建的骑兵团战马嘶鸣。当警卫员捧着他未写完的《游击战术》手稿痛哭时,远在延安的毛泽东提笔写下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寇,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2014年,民政部公布首批抗日英烈名录,彭雪枫的名字位列榜首。他创办的抗大四分校旧址前,白发苍苍的老战士指着墙上的照片:看,师长永远37岁。

中原突围的硝烟尚未散尽,李先念已脱下军装走进武汉的办公楼。这位指挥过六万将士的将军,开始与粮棉油打交道。当苏联专家质疑中国能否自己解决粮食问题时,他指着江汉平原的稻田说:"这里能养活一个师,就能养活一个省。"三年困难时期,他亲自押运救灾粮的列车,在信阳车站看到浮肿的群众时,这位铁汉潸然泪下。

改革开放初期,面对"洋跃进"的争议,他在中南海会议上拍案而起:"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晚年担任国家主席时,书房里始终挂着五师将士的合影,照片边缘已磨出毛边。

苏州河畔的枪声渐远,谭震林他在上海滩打击投机商时,总会想起苏常太根据地反"清乡"的日日夜夜。大跃进狂潮中,他带着农业专家走遍胶东半岛,在莱阳农村的炕头上写出《关于当前农村人民公社若干政策问题》,字字句句浸透着对农民的深情。

特殊年代里,这位“谭大炮”拍案怒斥造反派:“老子砍过鬼子的头,不怕你们揪辫子”复出后分管农业,他力推家庭联产承包制时说:“农民的笑脸,就是最好的政策说明书。”

法治先驱张鼎丞:第七师的司法长 当张鼎丞走进最高检大楼时,闽西土话里还带着古田会议的风雷。他主持复查福建地下党冤案时,办公室的灯光彻夜长明。某日接到老部下求情电话,他沉声道: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党员。晚年回乡调研,看到土改时分田的账本被保存完好,这位检察长的眼眶湿润了。

2015年九三阅兵式上,新四军老战士方阵通过天安门时,观礼台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些平均年龄90岁的老人,依稀看到七位师长的身影与受阅战车重叠。粟裕夫人楚青的回忆录里记载着:1984年大将弥留之际,突然清晰地说出"过江了",仿佛又回到1949年的长江帆影中。

第一师师长:粟裕

主要职务:解放军总参谋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军衔:1955年授大将军衔(十大大将之首)

2. 第二师师长:张云逸

主要职务:广西省委书记、中监委副书记

军衔:1955年授大将军衔(享受元帅待遇)。

其他贡献:主持广西剿匪、土改,巩固边疆稳定。

3.第三师师长:黄克诚

主要职务:湖南省委书记、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纪委常务书记

军衔:1955年授大将军衔。

4. 第四师师长:彭雪枫,1944年牺牲于战场,未活到建国。

历史地位:被誉为“文武兼备”的抗日名将,牺牲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第五师师长:李先念

主要职务:湖北省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主席

军衔:因转地方工作未参与授衔

6. 第六师师长:谭震林

主要职务: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军衔:因转地方工作未参与授衔。

贡献:长期分管农业,推动农村经济改革。

7:第七师师长:张鼎丞

主要职务:福建省委书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军衔:因转地方工作未参与授衔。

二、职务对比表

补充说明

第四师继任者张爱萍(接替彭雪枫):

职务: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

军衔:1955年授上将军衔。

成就:主导“两弹一星”工程,推动国防科技发展。

未授衔原因:李先念、谭震林、张鼎丞因建国后转入地方或政府部门,未参与1955年授衔。

从云岭烽火到中南海灯光,七位师长的人生轨迹犹如北斗七星,永远标注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传奇不在于军衔高低,而在于始终与人民共呼吸的初心。当新四军的军歌在新时代响起,那穿越时空的旋律里,永远激荡着信仰的力量。

来源:Yoke3H8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