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统治下的柘城:风云变幻中的艰难前行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1 20:06 1

摘要:国民政府统治下的柘城:风云变幻中的艰难前行(上)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柘城历经诸多变革与动荡,这段历史承载着当地的沧桑变迁。政权初建:行政架构的搭建1927年,国民党在南京成立政府,开启国民政府统治时代。同年,河南省政府成立并归属南京政府。在此背景下,地方行政区

国民政府统治下的柘城:风云变幻中的艰难前行(上)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柘城历经诸多变革与动荡,这段历史承载着当地的沧桑变迁。政权初建:行政架构的搭建1927年,国民党在南京成立政府,开启国民政府统治时代。同年,河南省政府成立并归属南京政府。在此背景下,地方行政区划废除道一级建制,实行省、县两级制,柘城隶属商丘行政督察区。国民政府制定的《县组织法》对县以下行政区划和机构设置作出详细规定,柘城按此建立相应行政体系,县长由省政府任命,各科室、局及区、村、里等机构逐步完善,为地方治理奠定框架。

党部发展:国民党组织在柘城的扩张为加强统治,国民党在柘城积极发展党组织。1931年,组建“国民党柘城县筹备委员会”,后历经名称变更,从“整理委员会”到“党部执行委员会”。办公地址设在今广电局附近,在全县开展党员登记,建立健全组织,发展新党员,宣传“三民主义”等思想,还开办党务培训班,灌输反共思想,试图将势力渗透到基层。

行政调整:行政督察制度的实施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条例,在省、县间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河南省据此划分11个行政督察区,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商丘县,柘城归其管辖。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作为省政府辅助和派出机关,指导监督辖区内各县行政工作,统辖地方武装,维持治安,对柘城的行政管理产生重要影响。“清党”反共:白色恐怖笼罩柘城大革命失败后,冯玉祥逐步支持蒋、汪“清党”反共政策。1927 - 1928年,冯玉祥在河南大规模“清党”,柘城也未能幸免。当时执政的县长郑昌侯坚决执行方针,解散共产党秘密组织“红枪会”,监视回籍休养的共产党员牛连文。郑昌侯离任后,“红枪会”恢复活动,但反共的阴霾始终笼罩着柘城。

国民政府统治下的柘城:风云变幻中的艰难前行(下)继续探寻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柘城的后续发展,那段历史充满了动荡与变革。中原大战:战火纷飞中的柘城1930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多省展开大规模军阀混战,即“中原大战”。商丘地区是战略要地,柘城成为双方争夺焦点,先后在多地展开拉锯战,1200个村庄沦为战区。战争持续半年,给柘城人民带来沉重灾难,战乱之苦让当地民生凋敝。

独裁统治:蒋介石集团的强化措施中原大战结束后,河南纳入南京政府管辖。首任柘城县县长罗保树任职近三年,是国民党统治时期任职最长的一任。刘峙主持河南期间,采取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在柘城强化国民党组织,推行地方自治和保甲制度,编组地方武装,发展特务组织破坏共产党,加强教育文化领域统治,推行新生活运动,使柘城深受其影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九一八”后:柘城的抗日风云“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加剧,华北沦亡危机迫近。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1935年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柘城籍学生、共产党员李健回到家乡,看到县政府不宣传抗日还欺压群众,与进步青年商议后,以“柘城县民众反劣示威团”名义发“告民众书”,揭露国民政府黑暗统治,虽遭政府震怒追捕,但激发了当地人民的爱国热情。早期红色力量:共产党在柘城的星星之火1928年起,共产党在柘城积极开展活动。8月,共产党员张维汉传播进步思想。1929年,部分农民加入中共鹿邑县委领导的“红枪会”并参加战斗。中共豫东特委建立后指导商丘等地革命工作,李梅村改造“红枪会”并举行武装起义。此后,多位共产党员来柘城开展策反、抗日救亡等工作,虽历经波折,但为柘城的革命事业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上述内容主要来源于李树峰所著《柘城通史》,

来源:纪录河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