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刚患病的小伙伴因为害怕活动伤肾,整天不是坐着就是躺着,误以为这样“静养”更有利于肾病康复,这其实是很大的一个误解。
不少刚患病的小伙伴因为害怕活动伤肾,整天不是坐着就是躺着,误以为这样“静养”更有利于肾病康复,这其实是很大的一个误解。
想要肾宝宝长治久安,肾友要学会「动静结合」:该“静”的时候“静”--足够的睡眠、休息时间,不紧绷、闲适的情绪;该“动”的时候动--每天都保持一定量的身体活动。
今天,就来说说肾科医生经常推荐,对肾友康复很有好处的一项运动方式--步行!简简单单易坚持,能带来诸多益处。
步行次数多,
肾衰竭风险更低!
步行有着多种健康益处,对于肾友们来说,步行可以降低终末期肾病的风险。
有研究纳入了6363名慢性肾病3-5期的患者,中位随访1.3年,结果显示:
相对于步行较少的患者,经常步行的慢性肾病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和死亡风险都更低,肾脏替代治疗风险相对降低21%,总死亡风险降低33%。
每周步行1-2次、3-4次、5-6次和≥7次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风险分别下降19%、27%、43%和44%。
除此之外,步行还有利于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风险等。
近期,发表在Lancet Public Health的一项大规模荟萃分析,纳入了来自35个队列的57项研究,涵盖超过164万名参与者,分析了成年人每日步数与多种健康结局的关系。
结果显示,每日步行超过2000步,一直到12000步,与多种疾病及死亡风险降低有关,包括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心血管死亡率、癌症风险、2型糖尿病、痴呆、抑郁症、跌倒。
每日7000步就很棒!
步数越高,特别是每天超过7000步的人,与每天7000步的人相比,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癌症死亡率、痴呆和抑郁症状的风险越低。
但是对于其他结果,即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发病率、2型糖尿病和跌倒,每天步数超过7000步与每天7000步相比,在风险降低方面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所以研究认为“性价比”最高的步数在7000步!
与每天2000步相比,每天7000步与大多数健康结局的风险降低显著相关,而超过7000步后,部分健康结局的益处会趋于稳定,即使继续改善也相对有限。
也就是说,每天走7000步就很棒,比7000步走得更多,所带来的健康益处,跟7000步相比不会明显增加。
具体来说:
与每天2000步相比,每天步行7000步,全因死亡风险降低47%;
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降低25%,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47%;
癌症发病风险降低6%,癌症死亡风险降低37%;
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14%;痴呆风险降低38%,抑郁症状风险降低22%;跌倒风险降低28%。
为什么步行能带来这些益处?
主要和以下机制有关:
1.改善血液循环与肾脏灌注
步行可以调节交感神经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强心脏泵血能力,提升肾脏血流量(尤其是肾皮质区域),维持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显示,规律的有氧运动(包括步行)可以使收缩压降低约4-9 mmHg,舒张压降低约3-5 mmHg。
2.抗炎与抗氧化作用
步行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降低C反应蛋白(CRP)、IL-6、TNF-α等促炎因子水平,减少肾脏的氧化应激与炎症损伤。
3.改善代谢和体重
有研究显示,步行不仅能够降低血压,还有助于控制血糖、改善体脂率和体重指数,改善血脂等,这些都有助于保护肾脏,延缓肾功能下降。
走得快点可能更好!但也不强求
一般来说,步行7000步大概是3.5-5公里,需要步行40-50分钟,步行4000步大约需要半小时左右,具体取决于走得多快。
那是不是走得越快越好呢?
JAMA的一项研究将步伐强度分为:
轻度 中度 100-129步/分钟剧烈≥130步/分钟研究结果显示,走得快可能会对降低全因死亡率、癌症和心血管死亡率及发病率带来额外的好处。
但是,不是所有肾友都能一上来就高强度走路,还是要量力而行!
目标虽好,量力而行
如果你之前没有运动习惯或者体力差的话,高强度走路可能会导致运动性损伤如肌肉、关节损伤等。
虽然7000步这个目标很好,但如果实在走不了这么多也没事。
来源:一盅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