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座黑漆漆的明朝大墓里,墓室墙上歪歪斜斜刻着两个字:初七。这是用簪子刻下的字迹。墙根还有几道划痕,标示着这个小姑娘关进来的天数。最后一道划痕非常浅,显示她已经耗尽全部力气,油尽灯枯了。
一座黑漆漆的明朝大墓里,墓室墙上歪歪斜斜刻着两个字:初七。这是用簪子刻下的字迹。墙根还有几道划痕,标示着这个小姑娘关进来的天数。最后一道划痕非常浅,显示她已经耗尽全部力气,油尽灯枯了。
这就是人类最残忍的一幕,殉葬。
人们有一个误区,认为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的殉葬,历朝历代都有无数冤魂在古墓里游荡。其实,从汉朝到宋朝的一千多年历史里,基本上不存在殉葬,朱元璋即位以后,殉葬才又重新回潮。
自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随着权力社会的产生,拥有权力的人幻想在死后也构建一个世界,照样有人侍候,殉葬就这样开始了。
奴隶社会,奴隶本来就没有被当做人看待,殉葬就是很自然的事情。武士、仆从、妃嫔,这些是殉葬的主要群体。
但是,人类社会总是要进步的,自西周起,殉葬的人数开始变少。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殉葬开始被主流民意所抨击。孔子提倡仁爱:“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墨子抨击葬“废人事”。
虽然民意倾向于废除殉葬,但暴戾的君主依然我行我素。秦始皇死时,秦二世就做得非常绝,把自己的32个兄弟姐妹,父亲的后妃们,统统送去陪葬。加上工匠等,给秦始皇陪葬的有上万人。
汉朝立国之初,刘邦鉴于暴秦的教训,是反对殉葬的。但是,他的孙子汉景帝死时,又出现了大量的殉葬。皇家不再杀人或者用活人殉葬,应该开始于汉宣帝刘询在位期间(前91年―前49年)。
宣帝时,缪王刘元要求自己的奴婢为其殉葬,导致十六人被迫自杀,汉宣帝为此处罚了刘元,直接把刘元的封国撤销了。
自汉宣帝时期开始,只要是汉人建立的王朝,明面上的殉葬基本结束了,只有私人偶尔偷偷进行。比如,曹操死时就要求丧事从简,不要人殉葬,给妻妾们也都安排了自食其力的后路。李世民死后,也没有让人殉葬,只是允许功臣们死后,陪葬在他陵墓周围。唐朝没有活人殉葬的记录,只有大臣自然死亡后,陪葬在君主陵墓附近的事情,而且,这是一种荣耀。
宋朝对于殉葬的态度更是坚决反对,对私下殉葬的行为给以重罚。
因此,自公元前1世纪到13世纪,汉人王朝基本没有殉葬了,少数民族却依然存在这种方式,如辽、元等。
明朝建立以后,历史来了个大倒退,朱元璋重新实行殉葬制度。朱元璋临死时遗诏:“凡妃嫔无子者,悉令殉葬。”
朱元璋实行殉葬制度,有几个因素。他推崇周礼,试图重建“三代之治”,但误将人殉纳入“古礼”范畴。明初礼官对商周殉葬的片面诠释,为制度回潮提供了理论依据。朱元璋晚年诛杀功臣、废丞相,体现对权力失控的极端恐惧,殉葬可视为其死后仍欲掌控身边人的心理投射。当时民间“事死如事生”的信仰盛行,朱元璋可能相信殉葬者能在阴间继续侍奉自己,维持帝王尊严。
朱元璋之后,朱棣、朱瞻基等都实行了殉葬制度。明英宗朱祁镇,可能是因为在草原吃过苦,在他临死时,明确下诏不许殉葬。自此殉葬又被废止了。
殉葬是最没有人性的一种行为,尤其是活人殉葬。仅回潮殉葬这一条,朱元璋就不值得肯定
来源:沙鸥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