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前体操运动员嘴战的背后

B站影视 2024-12-01 14:11 8

摘要:退役后读了北京体育大学,后来经历比较坎坷,在中享体育工作过,遇上口罩,被拖欠工资。早些时候也做过直播,签约后一个月有三四千的保底收入,不过要求每天播6个小时,自己觉得比较尬,没做下去。辗转去当老师/教练,没拿到编制。后来还是选择了网红这条路,也没有大红。

最近比较火的一个瓜是,两位前体操运动员评论区互撕。

吃瓜的大家都知道,源头是这个评论区。

我们先来介绍下人物。

吴柳芳,94年出生,省队属于广东队,最好的成绩是体操世界杯冠军。

退役后读了北京体育大学,后来经历比较坎坷,在中享体育工作过,遇上口罩,被拖欠工资。早些时候也做过直播,签约后一个月有三四千的保底收入,不过要求每天播6个小时,自己觉得比较尬,没做下去。辗转去当老师/教练,没拿到编制。后来还是选择了网红这条路,也没有大红。

画风是这样的:

管晨辰,04年出生,比吴柳芳小了10岁,省队属于北京队,最好的成绩是奥运冠军。

奥运冠军的含金量是超过“世界杯”的。所以管退役后保送的是浙江大学,现在还在读。奥运冠军后边的出路会好得多,基本会给个体制内的岗位,所以有人也戏称“管处”。

管处其实也开了自媒体,也没少跳舞。画风是这样的:

不过跟吴柳芳在体制外漂泊,必须自己解决经济来源不同,自媒体对于管处而言,可能只是个“与民同乐”,也是第二收入曲线。

当然我这边不想讨论什么擦边不擦边的问题,没啥可讨论的。

我们想说两个事。

第一,命运和机缘。

两人都入选过国家队,自然都是天赋佳,训练苦。

但有时候成功不成功,还真的不是看努力,有些事情,在既定的体制下,结果基本早已注定。

知乎网友@李龙 总结过一个规律:

我们来看一下,从08年北京奥运会到截止到目前最新的东京奥运会,女队奥运名单里各运动员的年龄分布。

@李龙

出生于2004年的运动员:欧钰珊、管晨辰

出生于2003年的运动员:唐茜靖

出生于2000年的运动员:芦玉菲、章瑾、刘婷婷(原主力,受伤)

出生于1999年的运动员:范忆琳、毛艺、王妍

出生于1996年的运动员:商春松、谭佳薪

出生于1995年的运动员:姚金男

出生于1992年的运动员:杨伊琳、何可欣、邓琳琳、眭禄、黄秋爽、李珊珊

出生于1991年的运动员:江钰源

出生于1988年的运动员:程菲

出生于1989、1990、1993、1994、1997、1998、2001、2002年的运动员:0人

想上奥运会,那你的出生年份除以4后基本上必须余0或者余3,在其他年份,想上奥运,基本是没有机会的。(PS:今年2024巴黎奥运会上,这个定律有可能被周雅琴打破,一部分原因也是练体操的人越来越少了,国家队已经没有像之前那样挑三捡四的权力了)这一点,并不是偶然,是有其必然性与客观规律的。这一点,就是举国体制金牌战略的集中体现。

@李龙

我来解释下。

首先,奥运会对体操运动员的年龄要求是16岁以上,太小的不能来比赛。

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奥运年,那么恭喜你,等你16岁的时候,正好到参赛的年龄门槛。

如果你出生在奥运前一年,那么你17岁时参加奥运也不错。

但如果你出生的年份,不凑巧的在奥运会后一年,或者不上不下的在两届中间呢?

对于女子运动员来说,因为中国队向来很重视“童子功”,例如上难度要靠减肥、降体重、拉柔韧,所以对中国女队来说,能上奥运会的年龄越小越好。因而,奥运后一年出生(比如2005年)的运动员,是被“战略性放弃”的。毕竟,如果要在这些运动员身上下苦功,那等到“能摘果子”的时候,怎么说也还得等三年。中国的领导等不起,中国的教练也等不起,三年时间,意味着她们能上奥运时也最少19岁了,这三年,柔韧性会降、体重会涨,运动员会发育,因为身高的增长导致原先能完成的动作完成不了。所以,这批运动员,是从小就被“判了死刑”的。

@李龙

对不起,过“发育关”的不确定性太大了,所以急功近利的教练官员们,等不起。

在人才济济的时候,大概率会选择战略性放弃你。

04年(雅典奥运会)出生的管晨辰,就是一个幸运儿。

而吴柳芳是94年生人,很不幸的处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中间。

据说:

彼时国家队分蛋糕,广东省那时候不够分量只有一个坑。教练在跳马第二人黄秋爽和高低杠第二人吴柳芳之间选择前者的主要原因就是第一人程菲年纪大了黄有机会接班,没有别的原因。

@可达鸭

怎么说呢,这就是命。

出生日期决定了一切。

不要觉得一切都是自己赢得的。不要觉得看起来她比较失败,是因为她弱。

如果命运的齿轮稍微偏转一下,或许今日春风得意的是她而不是你。

你可能很努力,也很有天赋——但最关键的,可能是运气好。

对世间的人和事,特别是并不会直接挤压你生存空间的,多保持善意,多一分悲悯。

这样的世界或许更美好。

第二,吃球与博弈。

在这场吃瓜活动中,有些网友支持吴柳芳,批评管晨辰,但是切入点非常的不友善:说管晨辰胖。

包括吴柳芳自己在评论区的反驳,也在说“等你瘦下来了”。

客观的说,管晨辰确实胖了。

但我不觉得这有任何问题。

实际上她们在退役前,是很辛苦的,体重不能长,很多人的身高都要控制。

否则身体的急速变化,会让原本能做的动作再也做不出来,原本练熟的技巧需要重头再来。

比如吴柳芳,退役前只有一米四几的身高,退役后才长了些,现在也不高。

她们的付出,是为了金牌。

退役后,只要自己觉得美,觉得舒适,那就OK,不要搞外貌攻击和身材焦虑。

不论是当年的苗条,还是现在的发福,都是最好的自己。

有意思的是,@李龙 观察总结出,或许,吃胖才是一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博弈。

他曾经写过开创了“吃球”一教的体操运动员杜思雨的故事。

杜思雨出生于2002年。

看过前面一部分的朋友们就知道了,她的命不太好,因为出生年份在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之间。

她的天赋极好,当年是天才高低杠选手,也有全能潜力。

2017年,她拿了两块全运银牌,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但是,18年春节以后,她吃胖了3斤,状态迅速下滑。从一个天才少女,逐渐泯然众人,直到21年退役。

仔细分析后,发现这或许是一场博弈。

会不会,她是故意吃胖,想要退役的?

17年,她凭着两块银牌,已经拿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保送。

作为北京人,如果她想要保送去比北师大更好的大学——比如北大,那她就得搏一把奥运金牌。

杜思雨家境不错,家里人见过世面,应该是知晓“出生日期决定一切”的规则的。

在东京奥运会时,她应该已经十八九岁,很大概率被战略放弃——也就是说,奥运金牌基本没戏。

那么,北师大应该已经是她走运动这条路所能触摸到的天花板了——这个天花板,她15岁时就已经锁定了。

那么,还要继续奋斗,去做团体补丁吗?面对边际收益基本归零的未来,还要继续付出吗?

她选择了“吃球”,胖点儿,发育好点儿,状态下滑点儿,退出丝滑点儿——既然当工具已经无法再拿到更多利益,没机会锁定一个体制内岗位,那么就转而专注自己的人生,不再承担伤病的风险了

所以21年退役后她欢乐的上学去了。

她应该还是喜欢体操的,上大学后,又减肥瘦下来了,而且23年还复出了——比了冠军赛,比了全锦赛,还去了大运会拿了大运会金牌,还参加了世锦赛与亚运会阵容的选拔。

因为此时人才凋零,北京队去做工作让她复出,据说还帮她争取了保研名额。

这就是“吃球教主”杜思雨的故事,当然,有很多是网友的推测和分析,仅供一乐。

据说,杜还把自己的“吃球”理论做了普及,很多运动员也学会了这些并开始模仿。有说管晨辰就是一个。21年夺冠之后,22年她就退役上浙大去了。当然身体发福是退役前,还是退役后,我没有亲证。或许有关注体操的朋友们可以说说。

总之呢,运动员退役后发胖,确实也是一个规律。但也有人现役时就主动发胖,为的就是博弈出一个退役的结果。

博弈真是无处不在啊。

最后呢,希望大家也不要太关注这两位运动员的冲突了。她们都曾经为国家做出贡献,也都要面对各自的人生。

希望管晨辰学业顺利,也希望吴柳芳可以不受干扰的继续自己的网红事业——网红那么多,大家多养活一个曾经的冠军、乐意做公益的姑娘又有啥不行呢?

就这。

来源:大咖娱乐热浪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