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投身火热实践 担当书写时代答卷——南昌师范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侧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1 14:45 2

摘要:盛夏的赣鄱大地,热浪翻滚,南昌师范学院青年学子们投身社会实践的如火热情却依然不减。2025年暑期,40支充满朝气的大学生实践团队,背负行囊,深入乡村田野、社区街巷、工厂企业,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广袤的基层舞台

盛夏的赣鄱大地,热浪翻滚,南昌师范学院青年学子们投身社会实践的如火热情却依然不减。2025年暑期,40支充满朝气的大学生实践团队,背负行囊,深入乡村田野、社区街巷、工厂企业,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广袤的基层舞台上书写下服务社会、锻炼成长的青春篇章。

加强组织:在科学谋划中统筹活动开展

根据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部署要求,6月初,学校成立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筹备小组,制定完善工作方案,统一部署协调推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6月24日,南昌师范学院举行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出征仪式,鼓励师生在社会实践中传承师范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在实践中锤炼专业能力,锤炼高尚品格,勇担时代重任,用实际行动发出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时代强音。

初心如磐:在红色洗礼中筑牢信仰根基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靖安县周家村,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AI创梦科技服务队”的队员们,与拥有38年党龄的老兵万勇奎一同重温入党誓词。老兵深情讲述西藏戍边的峥嵘岁月,同学们凝神静听,眼神中充满崇敬。这是一次跨越时代的对话,更是一场深刻的灵魂洗礼。

​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青矜筑梦·蓝家行”实践队在进贤县池溪镇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肃立默哀,缅怀先烈事迹;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学堂”服务队走进抚州红色旧址,开展沉浸式情景教学,感悟革命艰辛;美术学院“丹青妙手 赣鄱红韵”实践队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聆听84岁老党员纪套文动情讲述“八一精神”的内涵,同学们用镜头和画笔记录感人瞬间,让红色基因在艺术创作中活化传承。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实践队则选择成为红色故事的传播者。在扬子洲镇,他们为留守儿童生动讲述《若兰绽放,血色苦华》等革命故事,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理想信念的种子。“听到孩子们说‘长大了也要当英雄’时,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队员们动情地说。

一次次追寻红色足迹,一场场感悟初心使命,青年学子们在革命传统教育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在乡村沃土中贡献青春智慧

乡村振兴一线,是同学们施展才华、贡献力量的大舞台。他们发挥专业特长,把知识和技术带到田间地头,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在修水县火石村,外国语学院“‘E’起助火石”团队搭建起双语直播间。“这是我们火石村的特色农产品,绿色有机,欢迎大家选购!”流畅的中英文讲解,让当地农特产搭上“云端”快车,5场直播收获超10万点赞,有效激活了“农产+文化”双引擎。​

在靖安县周家村,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同学们深入白茶种植基地,调研产业发展瓶颈,发现农产品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当即就和村干部探讨了‘短视频推广+直播带货’的方案,还为他们提供了电脑技术支援。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能用所学为乡亲们解决实际问题,感到特别自豪。

在峡江县金坪民族乡,聚居着8个少数民族。文学与历史学院“文韵传声”推普实践队来到这里,不仅用普通话搭建沟通桥梁,拜访了党的二十大代表、种粮大户石玉莲,聆听科技兴农的故事,并受其精神感召开展直播助农,培训果农用普通话推广特色农产品,拓宽了销路。

美术学院学子们的画笔,成为了美化乡村的“魔法棒”。在万载县、铜鼓县,同学们以墙为纸,绘制出一幅幅富有乡土气息和时代精神的主题墙绘,让原本斑驳的墙面焕发新生机,将“活力”基因注入乡村肌理。他们还走访非遗扎粉传承人,记录古老技艺从“农闲救急粮”到“乡愁锚点”的变迁故事。

从产业调研到科技支农,从生态保护到文化赋能,南师院学子们用智慧和汗水,在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青春笔触。

情暖人间:在服务奉献中彰显青年担当

“一老一小”,是全社会最大的牵挂。这个暑假,南师院学子们将温暖的志愿服务送到老人和孩子们身边。

“奶奶,您看镜头,笑一笑!”在丰城市段潭乡,“蒲公英志愿服务团——师韵沁乡服务队”发起“银龄关爱——留住最美笑容”行动。队员们用相机为留守老人拍摄照片,定格岁月温情。他们还精心创编舞蹈《不忘初心》,与老人们共唱红色歌曲,其乐融融。“这些娃娃们来了,家里热闹多了,心里暖和!”一位老人拉着队员的手说。

在南昌慧聪康复中心,教育学院实践团队的同学们耐心陪伴着自闭症儿童,通过“星际探索”“神奇汉字”等特色课程进行康复训练和艺术教育。“看到孩子们一点点进步,露出天真笑容,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一位志愿者感慨道。

安全守护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蒲公英志愿服务团——师青护航服务队”在进贤县李渡中学系统讲授伤口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及心肺复苏知识,手把手指导实操演练;“蒲公英志愿服务团——师韵沁乡服务队”在丰城市段潭乡则通过生动互动、趣味视频、韵律儿歌,将防溺水、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常识,填补了乡村暑期儿童安全守护的空白。

在社区,生命科学学院学子清扫街道、清理绿化带;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团队开展环保分类宣传;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团队自编自演《剩宴风波》小品,科普食品安全知识……同学们从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改善人居环境,倡导文明新风。

淬炼成长:在知行合一中绽放青春风采

社会实践活动,既是服务社会的过程,更是青年学子成长淬炼的舞台。“过去觉得非遗很远,这次带领社区居民体验剪纸、制作漆扇,看到大家那么喜欢,我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自己是文化的传播者而自豪。”外国语学院“艾暖银龄”志愿服务队的队员深有体会。

在景德镇,音乐舞蹈学院“青韵学子行”团队的同学们亲手参与青花瓷制作,将艺术专业的韵律美感融入陶瓷创作,完成了13件独具特色的青花作品。“从未想过自己能做出这么精美的瓷器,对工匠精神有了更切身的理解,对传统文化多了份敬畏和热爱。”

体育学院青阳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在彭泽县芙蓉小学教孩子们花样跳绳,在新建区社区开展舞龙教学,“看到传统体育项目这么受欢迎,更加坚定了我们学好专业、传承推广民族体育文化的决心。”

暑期社会实践是一堂生动的行走“大思政课”,同学们褪去了象牙塔里的青涩,皮肤晒黑了,但笑容更灿烂了;身子疲惫了,但眼神更坚定了。他们更加深刻地读懂了“国情”“民生”,体会到了“强国有我”的千钧分量,在“自找苦吃”中收获了宝贵的成长。同学们纷纷表示将牢记时代使命,以更昂扬的斗志、更过硬的本领投身强国建设,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来源:中新媒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