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光四“变形记” | 小区“老了”,如何更宜居?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1 12:20 1

摘要:近年来,沪上一批建造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区,陆续进入了“老龄化”阶段。设施老化、资金短缺、信任薄弱,现实问题层出不穷。当小区老化之后,如何更新、如何改造,“三驾马车”如何协力驶向“人民城市”?通过对上海普陀区真光新村第四小区的深入观察,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为民解

近年来,沪上一批建造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区,陆续进入了“老龄化”阶段。设施老化、资金短缺、信任薄弱,现实问题层出不穷。当小区老化之后,如何更新、如何改造,“三驾马车”如何协力驶向“人民城市”?通过对上海普陀区真光新村第四小区的深入观察,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为民解忧、“马上就办”的故事。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小区生态逐渐步入良性循环,“老破小”即将更为宜居。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们要探讨的不仅仅是如何共同建好美丽家园,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旨在从“解决一个问题”上升为“解决一类问题”,努力为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提供更多可复制经验。

“等小区修得清清爽爽了,我肯定要搬回来。”看着施工师傅们忙前忙后,徐兰芳笑得合不拢嘴。

徐兰芳原是真光新村第四小区的“老土地”。6年前,因居住不便,她搬去和女儿女婿同住,老房子从此空关。转变,发生在真光四居民区整体品质提升项目启动之后——眼见小区即将焕然一新,徐兰芳动了“回家”的念头。

真光新村第四小区建于1996年,历经多年零碎“小修小补”,终于迎来大修——这一情形正是上海众多房龄在三十岁左右的老旧小区的缩影。小区“老了”,公共环境退化了,怎么办?近年来,上海有序推进老旧小区品质提升,助力居民从“住有所居”迈向“安居宜居”。

真光新村第四小区南门入口处

今年4月,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以“四不两直”方式直插基层,走进真光新村第四小区,一路察看小区生活环境和配套服务设施,调研社区治理。陈吉宁指出,要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民生难题,以为民解忧、“马上就办”的优良作风,深化调查研究、拿出管用举措,真心实意地为基层排忧解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区房管局联合真如镇街道及相关委办局随即启动真光四居民区整体品质提升项目,涵盖房屋防水翻新、雨污水管翻排、架空线入地、绿化布局优化、公共空间提升等系列工程。面对工程体量大、协调难度高等挑战,真如镇街道以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社区基层治理,推动居民群众“全天候”广泛参与、小区“全方位”开展综合修缮、各类事务坚持“全公开”,真正把实事办到居民心坎上。

马上就办,改造势在必行

工作日早上,从高陵路上的东门走进真光新村第四小区,人的五感登时被烟火气裹挟:助动车喇叭嘀嘀,车轮缓慢碾过凹凸不平的路面咯噔作响。岗亭处不时传来几声“沪普”训斥,那是晨起买菜的阿姨爷叔们正在小心避让来往车辆。偶尔,异味从路面排水沟里钻出,横行肆虐。抬望眼,比腰身还粗的电线捆成一团,被几根木杆子支在半空中,摇摇欲坠。

真光新村第四小区位于铜川路高陵路,一街之隔便是嘉定区,地铁14号线从这里经过。小区内有一个幼儿园,售后公房和商品房对半混合,1788户居民在此扎根,其中7成以上是本地的。在居民金兰容的印象里,这个小区上一次综合修缮,还是12年前完成的“平改坡”。“终于盼来了!”金兰容的感慨,道出了大部分居民期盼改善的呼声。

小区东门

然而,部分居民起初对大修并不买账。“修不修和我有什么关系?”“修缮的钱哪里来?怎么花?”“施工进场会不会影响日常生活?”……要办成这件民生实事,着实不易。曾有居民在前期宣讲会上当众扰乱秩序,带头反对综合修缮,直言“防盗窗拆掉要是再进小偷,你们居委会来赔这个损失。”综合修缮方案中,部分内容如外置防盗窗拆除工作涉及居民个人权益,商榷不定,是一些居民“闭门不应”的原因。

更新为了人民,更新依靠人民。老旧小区品质提升能否真正落地,带动居民的积极性,关键还在于人。此次项目推进过程中,有一支由12位真如镇街道骨干力量,17位增援居民区书记、主任,3位原真光四居民区的老书记、老主任,以及8位网格员共同组成的工作专班,贡献“铁脚板”和“三寸舌”。真如镇街道专班工作人员刘轶豪表示:“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我们阶段性、分层次地去动员和沟通。”

精准施策,回应群众关切

纸上蓝图要落地生根,必须反复咀嚼居民意见,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第二版方案公示后,短短5天,便收集到150余条群众意见和建议;第三版方案中,取消化粪池被提上日程;早期方案仅仅对小区东门主干道的人车分流做了简单设计,在后续修改中逐渐完善,用绿化带和硬隔离实现“机非分离”……这11万平方米的更新方案经历了“全方位”深度打磨,大大小小起码改了9稿。

方案要推进,那就得先打消居民疑虑。真如镇街道系统施策,构建共治格局。一方面,楼组长入户拉家常、专业顾问开展政策解读、业主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全天候”服务居民群众,大家随时随地能找到居委干部反映问题,答疑解惑;另一方面,方案、施工方资质“全公开”,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群、直播答疑多渠道覆盖,并在方案设计阶段组织听证会,施工阶段邀请业主代表参与验收。

居委召开A区施工前相关情况通气会

在与一户独居老人沟通过程中,工作人员敏锐地捕捉到老人有加梯意愿,于是主动将综合修缮和加梯工程配套推进,把沟通重点从“暂时的不便”转向“长期的便利”,最终老人欣然同意。另一户居民因多年前二次供水改造遗留问题,坚决不配合。工作人员则坚持“新官理旧账”,主动协调现物业公司,寻找问题化解的突破口,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进行处理,减少其损失,以组合服务方案赢得信任。

“信任是一点点建起来的,把琐碎的小事做好了,改造工作就能水到渠成。”真光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钱燕萍感慨,大家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都想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把事情说开了,相互沟通、理解,最后达成一致。最终,真光四小区综合修缮项目征询实现99.8%签约率。

人人参与,共建美丽家园

随着施工队伍陆续进场,真光新村第四小区的改造工程也正式迈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新阶段。区委领导多次对改造工作提出工作要求并进行工作指导:要协调好各方,碰到问题多跟大家商量着来,各项事务要公开透明,安全更要放在心上。

据悉,真如镇街道采取“示范楼栋打造-示范片区成型-全小区覆盖提升”的分步实施策略,在推进小区综合修缮项目的同时,一并推进加梯、防盗窗拆除、非机动车充电桩增设等民生改造系列工程,并计划于年底前完成示范片区的打造。“用身边变化说服身边群众,更有利于凝聚共识,形成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真如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黄胜利在真光四小区整体品质提升专题会议上指出。

搭脚手架

如今的真光新村第四小区,综合修缮建设正酣。每一处管线的调整、每一片绿地的规划、每一扇防盗窗的拆除,都牵动着居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让越来越多的居民理解、支持并参与到这项更新中。有人主动帮忙协调施工期间的停车问题,有人自发组织巡查施工安全,还有的年轻家庭加入了社区“安全宣传员”队伍,帮着一起劝说邻居拆除防盗窗。大家不仅是新小区的受益者,更成为社区治理的“合伙人”。这份日益浓厚的社区认同感和互助氛围,正是老旧小区品质提升中最动人的风景,也让真光新村第四小区在焕新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这是今年全区体量最大的老旧小区综合修缮项目,要让居民真正成为小区改造的‘主角’,改造才能更贴民心、合民意。”区房管局更新中心工作人员樊奇飞表示,接下来,普陀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在真光四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美丽家园”与物业服务质价双提升相结合的普陀模式,逐步建立“质价相符,优质优价”的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市场化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美好社区。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