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嘌呤、尿酸与痛风的紧密关联

B站影视 2024-12-01 16:37 2

摘要:痛风,这个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的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并受到地域、民族和饮食习惯的显著影响。在中国,痛风的患病率约为1%-3%,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及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一数据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一疾病不仅令人痛苦不堪,更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

痛风,这个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的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并受到地域、民族和饮食习惯的显著影响。在中国,痛风的患病率约为1%-3%,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及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一数据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一疾病不仅令人痛苦不堪,更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那么,痛风背后的元凶究竟是谁?答案就是嘌呤和尿酸。

一、嘌呤:生命的基本单元

嘌呤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一种代谢物。它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是DNA、RNA和ATP等核酸和能量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嘌呤在生物体内通过代谢途径参与多种生物化学过程,如核酸合成、细胞信号传导和能量转化。

人体摄入的食物中也含有嘌呤,例如肉类、鱼类、豆类等食物中富含较高含量的嘌呤。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食物来源的嘌呤仅占人体内嘌呤总量的一小部分,但饮食却是痛风发作的一个重要诱因。

二、尿酸:嘌呤的代谢终产物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来源于细胞代谢和食物中的嘌呤。在人体内,80%的尿酸来源于内源性嘌呤代谢(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而来源于含有嘌呤或核酸蛋白的食物仅占20%。

尿酸在人体内发挥着多重作用。它是维持血压稳定的重要物质之一,有助于保持直立状态下的血压正常。尿酸具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此外,尿酸还参与脑部葡萄糖的供应,对大脑皮层产生刺激,有助于提升智力。

然而,当尿酸水平异常增高时,就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血尿酸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称之为高尿酸血症。对于男性及绝经后女性来讲,血尿酸水平>420umol/l (7mg/dl),绝经前女性>357umol/l(6mg/dl),即可称之为高尿酸血症。而现在,对于患者不分男女年龄,均以420umol/l (7mg/dl)为界,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7mg/dl)则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三、痛风:尿酸沉积的恶果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而致尿酸盐沉积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当高尿酸血症引起尿酸盐结晶沉积并导致出现急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临床表现时,才诊断痛风。痛风的主要症状包括反复发作性关节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甚至关节畸形、肾石病及尿酸性肾病。

痛风根据其病因,可以分为原发性(病因不明)、继发性(肾病、肿瘤、药物等)和特发性三类。原发性痛风占绝大多数。痛风不是一种传染病,所以不存在传染源、传播途径的问题。然而,痛风的治疗却需要综合多种手段,包括及时控制和缓解急性关节炎症发作,通过降低血尿酸含量预防尿酸进一步沉积在组织中,以及防止尿酸结晶形成和减少关节和肾功能受到严重损伤。

四、生活方式与痛风管理

对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来讲,生活方式的改善是治疗的重要内容。这包括低嘌呤低糖饮食、适量运动、增加饮水排尿等。痛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应以抗炎止痛为主,发作间歇期则可开始规律的降尿酸药物治疗。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来说,若生活方式的干预能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则无需加用降尿酸药物,若生活方式的改善对血尿酸水平控制不佳,则需及时加用降尿酸药物进行干预。

综上所述,嘌呤、尿酸与痛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通过了解这些关联,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管理痛风,提高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维护尿酸水平的正常稳定,保障身体健康。

来源:黄白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