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一位日本国民级的大文豪,他的头像甚至被印在了日元的钞票上,他用一只猫的视角,写出了一部辛辣又深刻的传世之作,这便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
如今已然是全民吸猫的时代。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不仅占领了城市,把人类驯化成了“铲屎官”,更是席卷了互联网,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续命的精神寄托。
但你有没有想过,在猫的眼里,我们这个人类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有一位日本国民级的大文豪,他的头像甚至被印在了日元的钞票上,他用一只猫的视角,写出了一部辛辣又深刻的传世之作,这便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
今天,就让我们化身书中的那只小猫咪,以一种全新的、荒诞的视角,重新审视一番我们人类自己。
大家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只长相平平的灰色斑猫,毛色灰中带黄,纹理像树皮。坦白说,我在猫界绝对算不上什么“美男子”。
我本是一只流浪猫,小时候差点饿死,侥幸爬进了现在这位“铲屎官”——苦沙弥先生的家里。倒霉的是,我最先撞见的是他家的女仆,被她拎着脖子一次又一次地丢了出去。好在男主人苦沙弥及时出现,虽然连名字都懒得给我取,但总算随便地收留了我。
在这个家里,我闹了不少笑话。
比如偷吃年糕那次。说实话,年糕这种黏糊糊的东西,我看着嘴馋,又觉得有点恶心。犹豫再三,趁着厨房没人,我一口咬了下去。谁想到,这年糕简直是个妖怪!我的牙齿像是陷进了沼泽,动弹不得。我丑态毕露,四脚朝天,眼白都快翻出来了,年糕却还牢牢地粘在我的牙齿上。
偏偏这时,女仆和孩子们跑了过来。女仆气急败坏地叫骂,孩子们则哈哈大笑,大声喊着:“快看,原来猫吃了年糕还会跳舞!”
唉,真是丢尽了我们猫族的脸。
还有一次,苦沙弥这家伙竟然讽刺我,说我在家的工作就只有睡觉。为了向这些愚蠢的人类展示我的本事,我决定去抓几只老鼠。
可到了晚上我才发现,抓老鼠这活儿,真不是那么容易干的。我在浴室东看西看,它们就跑到碗柜那边去;我盯着碗柜,它们又沿着水池往上蹿。这群混蛋老鼠,趁我不注意,还一口咬住了我的耳朵!
最终,老鼠没抓到,我反而打翻了一堆碗盘、水桶和果酱瓶。抓老鼠,实在是太危险了!我决定放弃这项没有前途的职业。
说完了我自己,再来说说这个家的真正主角们。
首先当然是一家之主——苦沙弥。他是个中学英语老师,脸上长着麻子。虽然气色不佳,但看起来像是个特别认真的读书人。他每天从学校回来,就一头钻进书房,基本上不怎么出来。
但实际情况呢?大白天的,他经常在书房里睡得昏天黑地,口水都快流到书上了。他肠胃不好,却又特别贪吃,每次大吃大喝之后只能靠吞消食片缓解。脾气还特别大,经常为些小事大动肝火。
他还喜欢写日记,在里面尽情地讽刺别人。比如有一次,他散步回来在日记里写:“看到一个艺妓穿着花哨的春装在拍羽毛毽子球,衣服很漂亮,可长相实在惨不忍睹,怎么看怎么像我们家那只猫。”
这是什么话!什么叫“惨不忍睹的长相”长得像“家里的猫”?我虽然在猫里算不上美男子,但好好收拾收拾,也不会比你们人类难看多少啊!人类,就是这么自大!
除了这些毛病,苦沙弥还喜欢卖弄他那半吊子的文采。有学生问他“番茶”的英文是什么,他竟然回答“savage tea”,也就是“野人的茶”。这下可闹了大笑话,成了无人不知的梗。
在我这只猫看来,苦沙弥就像一只奇怪的巨型牡蛎,紧紧地吸附在书房里。肚子里没什么墨水,也不关心外面的世界,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装出一副清高的样子。要出息没出息,要钱没钱,实在可笑得不得了。
苦沙弥家里还有两位常客。一位是美学家迷亭。他研究美学,却不是什么正经学者,和苦沙弥差不多,也是个半吊子文人。他最喜欢吹牛皮捉弄人,而苦沙弥正好是他最喜欢的愚弄对象。
另一位叫寒月,是位理学学士,研究地球磁场和力学,正等着发表论文拿博士学位。他相貌英俊,看起来很有前途。但实际上,他跟苦沙弥、迷亭是一路货色。三个人凑在一起,就谈天说地砍大山,聊的净是社会上的奇闻异事、香艳绯闻。
他们看起来对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毫不关心,对社会上的种种时事通通当成谈资八卦,只管自己嬉笑怒骂、冷嘲热讽,活脱脱就是一副“太平盛世里的逸民”群像。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一群无所事事的“废柴”知识分子吗?但其实,在这些嬉笑怒骂的背后,隐藏着作者夏目漱石对整个日本明治时代的深刻思考与淡淡的悲哀。
苦沙弥和他的朋友们,其实是日本社会第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父辈,大多是幕府时代的官吏或武士。1868年,明治维新推翻了幕府统治,日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近代化改革。
这意味着,属于他们父辈的那个旧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他们成了“幕府时代的移民”,必须孤立无援地在新时代生活下去。
他们接受了西方启蒙思想的教育,向往自由、民主的理想,想要投身于现实政治,改变日本的命运。然而,当时日本政府信奉的是德国强硬的军国主义路线,英国那种充满自由主义的氛围很快遭到了当权者的摒弃。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席卷了整个社会,到处都是大资本家、大企业家们丑恶的嘴脸。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夏目漱石、苦沙弥这一代知识分子,既继承了旧时代日本文化的古雅传统,又接受了西方的新思想。他们站在新旧时代的门槛上,想要融入新时代,却又无法认同它的价值观。他们只能渐渐落后于整个时代,成为被边缘化的“多余人”。
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太平盛世里的逸民”,不关心现实,只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但实际上,他们的嬉笑怒骂、冷嘲热讽,正是对那个过于激进的、拜金的、军国主义的时代一种无奈的抵抗和批判。
就像猫在书的结尾中说到的:
“迷亭看上去每天都非常乐观,但他很显然并没有真的就身处在理想国里。寒月终于娶了老婆,这才是正常,可是时间久了,他也会觉得无聊吧。而主人,早晚要死于他的胃病。”
最终,连这只猫,也因为喝醉了酒,掉进水缸里淹死了。
或许是因为,即便《我是猫》的故事继续下去,苦沙弥这些被社会排挤到边缘的人,也不会再有什么精彩的故事了。嬉笑怒骂的故事终究结束,而没有任何希望的结局,不说也罢。
夏目漱石借猫之口,道尽了他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彷徨、失落与悲哀。他们是一群不合时宜的人,是落后于时代的多余人,最终只能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无奈地淹没。
来源:吹哨者911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