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徽一家四口直播开车3700公里送儿子去新疆上大学,每天7小时在线,800人围观,刚到校就被粉丝认出:‘你就是直播里那个准牙医!’”
“安徽一家四口直播开车3700公里送儿子去新疆上大学,每天7小时在线,800人围观,刚到校就被粉丝认出:‘你就是直播里那个准牙医!’”
早上7点,潘爸把手机架在挡风玻璃前,一边开车一边跟弹幕唠嗑:“前面是连霍高速,限速120,大家帮我盯测速啊!”
后座潘键枕着妈妈大腿补觉,姨妈负责举反光板补光——不是为了拍大片,是为了让800个网友看清今天吃啥。
弹幕刷得飞快:
“潘键牙医学费多少?”
“叔叔下一站去哪打卡?”
“求姨妈链接,防晒衣太显白了!”
活生生把高考后的放空,变成了全民云陪读。
出发前潘爸算过账:机票单程一人一千五,四人得六千;自驾油费过路费四千出头,还能顺路旅游。
可真跑起来才发现——
敦煌月牙泉星空演唱会门票一人598,四人就是2400;
乌鲁木齐大巴扎买干果、买披肩、买馕,后备箱塞到盖不上;
直播打赏倒是收了三千多,可流量费也飙到800块。
潘爸苦笑:“省没省不知道,信用卡先刷爆了。”
别小看那辆SUV,后座拆了放行李:
• 口腔医学专业书提前网购20斤,“怕新疆买不到”;
• 折叠泡脚桶,“宿舍没热水,泡完脚再背回来”;
• 一床6斤重的蚕丝被,妈妈说“昼夜温差大,怕娃感冒”;
• 甚至还有一口迷你电饭煲,“实在吃不惯拉条子就自己煮”。
网友辣评:“这不是送学,这是提前把婚房家电备齐。”
8月29号报到,石河子大学门口迎新学长刚接过行李就愣住:“咦?你是不是昨晚直播里啃馕那个?”
潘键当场捂脸。
更离谱的是,有同专业女生冲上来合影:“我妈也看你家直播,说让我跟你学拔牙!”
一家四口瞬间被包围,潘爸的直播间在线人数直接冲到3000,弹幕狂刷:
“潘键快给学姐比心!”
“姨妈今天口红换色号了!”
——说好的低调送学,变成大型粉丝见面会。
爸爸嘴上说着“9月1号就回安徽”,转身却把宿舍床板擦了三遍,连床底下的灰都掏干净;
妈妈把食堂菜单拍成九宫格发家族群,“今天抓饭12块,明天拌面8块”;
姨妈把学校地图画成手绘版,“图书馆、超市、快递点,一条红线标到底”;
潘键表面淡定,半夜却在朋友圈发了四个字:
“别掉链子。”
配图是宿舍天花板,和400公里外还在直播的爸妈账号。
直播一关,真正的“修罗场”才刚上线。
爸妈前脚把行李扛进宿舍,后脚就在家长群里发直播回放:“3700公里送学vlog,欢迎围观!”
本意是想炫耀“一路疼娃”,结果群里炸锅:
• 有人甩来账单:“油费4300、门票2400、酒店1800,再加一路吃喝,这趟送学花了1万2,够你娃半年生活费!有这钱不如直接打飞的。”
• 有人贴出新疆同学的截图:“人家本地生报到坐两小时公交就到了,你们这阵仗是想把孩子养成巨婴?”
• 更扎心的是同校辅导员的一条私信:“家长请适度退场,大学第一课是独立,不是续播。”
直播间里“别人家的爸妈”瞬间变成“窒息式关爱”的反面教材。
可潘爸潘妈还在评论区和网友对线:
“我们就这一个孩子,送得远一点怎么了?”
“直播权当记录成长,以后娃想家了还能翻回放。”
一句话怼得黑粉哑口——却也把潘键推上风口浪尖:
开学第一晚,室友调侃他“网红新生”,辅导员委婉提醒“注意隐私”,连军训教官都开玩笑:“等会儿齐步走,要不要给你开直播?”
18岁的潘键第一次发现:
原来“被爱”也能变成社交压力;
原来父母的千里相随,在同龄人眼里可能是“长不大的证据”;
原来最遥远的距离,不是3700公里,而是爸妈镜头里那个永远需要被照顾的“宝贝”。
于是,当天晚上11点,潘键把爸妈的直播间设成了“仅自己可见”,发了一句仅家人可见的朋友圈:
“谢谢你们送我到这里,剩下的路,我想自己走。”
屏幕外的爸妈瞬间掉粉800,可屏幕里的孩子,终于开始长大。
来源:天逸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