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滩上的教育追梦人

B站影视 2024-12-01 15:29 1

摘要:在渤海岸边,有一片盐碱地,荒芜的盐碱摊上有一所不起眼的小学——岔尖小学,这里海风呼啸,环境艰苦,但却有一道温暖而明亮的教育之光,那就是付同雪老师。他用二十几年的坚守,为岔尖渔村的孩子们点亮了知识的灯塔,让希望在这片荒芜之地生根发芽。如今已经62岁的他,退休后被

在渤海岸边,有一片盐碱地,荒芜的盐碱摊上有一所不起眼的小学——岔尖小学,这里海风呼啸,环境艰苦,但却有一道温暖而明亮的教育之光,那就是付同雪老师。他用二十几年的坚守,为岔尖渔村的孩子们点亮了知识的灯塔,让希望在这片荒芜之地生根发芽。如今已经62岁的他,退休后被聘为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荣誉理事。这份看似“意外”的荣誉,实则是致敬、是感谢,更是一枚分量十足的军功章。

岔尖生活

时隔多年,付同雪依然清晰地记得初次来到岔尖小学时情形。当时他虽然心里有所准备,但还是有些始料未及。触目可及的是几间破旧的校舍在海风的侵蚀下显得摇摇欲坠,教室里的桌椅板凳参差不齐,教学设备更是几乎没有。

那时的岔尖小学,条件简陋得超出想象。岔尖村的居民多以渔业为生,生活艰辛,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因贫困和生存的压力而有限。然而,面对这样的环境,付同雪并没有丝毫的退缩。他看着那些孩子们纯真而又懵懂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这些孩子就像海边等待被雕琢的璞玉,他深知教育对于他们的意义,那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在正式入职之前,付同雪在岔尖村分到了三间职工宿舍,他和他的妻子蔡老师初到此地,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他们夫妻俩精心收拾了属于他们俩的“新房”,忙碌了一天下来,他们连口水都没喝上,原因其实是岔尖村靠海,这里的自来水都偏咸。可是,一场大雨惊喜空降,外面的雨噼里啪啦下了一天,他和他的妻子也紧锣密鼓忙碌了一天,他妻子晚上正准备做点饭吃,刚把锅放在灶台上,就听见了啪嗒啪嗒的声音,付同雪从椅子上跳起来,“哎呀,漏雨了,抓紧把东西收拾收拾。”他们俩又开始收拾屋子到很晚,看着雨水顺着墙壁不紧不慢缓缓流下,付同雪怔怔地看着这一幕,脸上写满了无奈。

隔天,他缓缓踱步到院子里,微微仰起头,紧皱着眉头看着漏雨的屋顶,满脸的不知所措。过了一会儿,他缓缓低下头,目光随着房顶上流下的水移动,看着那水顺着屋檐慢悠悠地淌下,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渐渐地汇聚在院子里,形成一小滩水洼。他蹲下身子,伸出手轻轻触碰那清澈的雨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思索,随后眼睛一亮,心中突然想到:这里的雨水或许可以喝呢!他小心翼翼地收集起雨水,浅尝了一口,虽然带着一丝淡淡的土腥味,但相比那咸得无法入口的自来水,这雨水似乎成了珍贵的水源。在这个艰苦的环境中,付同雪只能依靠这些雨水来暂时解决饮水问题。

他开始着手整理学校的环境,自己动手修缮桌椅,和为数不多的几位老师一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学习空间。没有教材,他就四处寻找旧书,然后用手抄写、整理,为孩子们编写出简单的学习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无数的困难。物资的匮乏让每一次的教学准备都像是一场艰难的战役,教师资源不足,村上交通不便,运输物资的工具常常被天气“绊住脚”无法按时到达,他只能因陋就简,利用岔尖村有限的资源开展教学。

一边是工作的责任,一边是家人的愧疚。这种内心的挣扎让他疲惫与无奈。过年,本应是全家团聚的时刻,可对于付同雪来说,值班却成了一个大难题。上级要求寒假及春节期间必须有老师或校领导值班。在过去的十多年,即使有了门卫,也仍需有人带班。而付同雪,自然扛起了春节值班的重担。

2002 年,付同雪买了一辆摩托车。从那以后每年的春节,他都会骑着摩托,带着蔡老师,在家与老人吃完年夜饭后,又急匆匆赶回学校值班。十年如一日,他日夜坚守着这所学校。2013 年,付同雪的父亲已89岁高龄,老人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希望今年他能留在家里,一家人好好团圆一下。他原是答应的,可没想到,当时轮值的老师因孩子结婚无法值班。于是,在吃完年夜饭之后,付同雪一家人又开车回到了学校。2014年,付同雪的父亲去世了。每每想起,付同雪心中都满是遗憾,没能陪父亲过一个完整的春节。十多年过去了,这份遗憾依旧深深埋在他的心底。

教学之路

付同雪深知,岔尖的孩子与城市里的孩子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的生活围着大海转,思维质朴又直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他巧妙地将海洋知识融入到各个学科之中。他还经常组织孩子们参加集体活动,如海边的环保行动、帮助渔民修补渔网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懂得互助、懂得爱护环境、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他告诉孩子们,虽然岔尖是个“孤岛”,但他们的心要像大海一样宽广,要有志向和抱负,不能因为环境的局限而失去对未来的追求。

然而,教育之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2022年8月31日,新学期前夕,岔尖小学遭遇了突发状况:唯一英语教师突然辞职。付同雪心急如焚,他深知英语学习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于是,他频繁前往教育办,不遗余力地催促并协调,力求尽快找到合适的英语教师。与此同时,其他相关组织也伸出援手,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在紧急关头,滨华新材料公司再次伸出援手,迅速组建了一支由英语六级以上员工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前来支援岔尖小学的英语教学。此后,老师们发现付同雪经常会站在教室外面“听课”,然后把学到的东西记录在他的工作日记中,其中经常会出现他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李老师的棒棒糖,赵老师的小贴画,这些都被记在了他的小本本上,他也变得越来越忙……

面对学校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的现实,他还是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直到滨化集团的出现,付同雪感觉看到了希望。在他的努力下,滨化集团伸出援手,在岔尖小学成立了“爱心助学驿站”,这可不得了,孩子们有了实实在在的帮助,那精神头一下子就起来了。

在与滨化集团的合作过程中,付同雪发现,这些企业的人对教育可真是上心。他心里琢磨着,得让这股好力量一直发挥作用。于是,他主动与滨化集团的工作人员交流,一起商量怎么把那些捐赠物资用得恰到好处,怎么设计出孩子们喜欢的课外活动。在付同雪的积极推动下,岔尖小学可就热闹起来了。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玩得热火朝天,沙地足球、传球接力等趣味运动更是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付同雪把岔尖小学的舞台变得精彩无比。

如今,岔尖小学与滨化集团的合作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付同雪常常对孩子们说:“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那些在我们最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的人。”而他自己,也早已将滨化集团视为并肩作战的伙伴,共同守护着这片教育的热土,期待着更多美好的明天。

传承与延续

2023年4月,付同雪正式退休,告别了他深爱的讲台。然而,退休并不意味着他停下脚步,而是解锁了新的副本。

付同雪家墙上挂着满满的照片,上面都是他与孩子们的合照,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他在岔尖小学的点点滴滴,浓浓的温馨与宁静充斥着这个小房子,

退休后的日子,付同雪没了往日的忙碌,反而多了一份烟火气。他依然保持着早起的习惯,每天清晨,都会沿着村边的小路散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但他心中却时刻牵挂着那个他深爱的校园。

随着年龄的增长,付同雪的身体不如从前,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丝毫未减。他积极培养年轻的教师,将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他希望在自己之后,会有更多的教育者来到岔尖,守护这里的孩子们,让岔尖小学的教育之火永不熄灭。

一提到在岔尖小学的那些年,付同雪的眼中满是笑意,脸上也不自觉的露出笑容。二十四年来,他是学校变化的见证者,从土坯房到现代化的教室,从破旧的门窗到崭新的教学设施,岔尖小学的每一粒泥土都是他的老朋友,这里的每一步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付同雪就像一盏明灯,在岔尖小学燃烧了自己的青春和岁月,照亮了无数孩子的前程。他的故事,是一首关于坚守、责任和爱的赞歌,在渤海岸边久久传唱,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教育事业,为那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带去希望的曙光。他是岔尖小学永远的教育之光,是这片土地上最值得尊敬的人。他用一生诠释了教育的真谛,那就是用爱和责任,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凡人微光闪耀,在那荒芜的盐碱滩上,在那三尺讲台上,付同雪度过了二十四个春秋。他常常一边回忆一边感慨 ,这些年,自己过得十分充实。

壹点号女院传媒

来源:齐鲁壹点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