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眼镜产业链深度分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0 19:40 1

摘要:AI眼镜是一种集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它通过内置的传感器、摄像头和处理器,能够捕捉、分析并反馈用户的视觉信息,提供多种智能化服务 。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重要分支,AI眼镜在传统眼镜的基础上,嵌入了耳机、摄像头、WiFi蓝牙模块等硬件,同时具备音频、拍

一、行业概述:AI眼镜成为智能穿戴新风口

1.1 AI眼镜的定义与技术特点

AI眼镜是一种集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它通过内置的传感器、摄像头和处理器,能够捕捉、分析并反馈用户的视觉信息,提供多种智能化服务 。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重要分支,AI眼镜在传统眼镜的基础上,嵌入了耳机、摄像头、WiFi蓝牙模块等硬件,同时具备音频、拍摄、无线通讯等功能,并基于嵌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应用,依靠眼镜长时间佩戴的属性,极大地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优势 。

AI眼镜的核心技术特点包括:

- 多模态交互:支持语音、手势、眼动追踪等多种交互方式

- 端侧AI算力:配备专用AI芯片,支持实时翻译、图像识别等功能

- 轻量化设计:采用新型材料和光学技术,实现舒适佩戴体验

- 长续航能力:通过低功耗芯片和优化算法,延长使用时间

1.2 产业链结构与价值分布

AI眼镜产业链主要由上游零部件供应、中游整机制造和下游应用场景三大核心环节构成 。从价值分布来看,光学模组(40%)、芯片(25%)、显示单元(20%)构成三大价值高地,技术领先企业享受超额溢价 。

产业链结构如下:

- 上游:包括芯片(主控芯片、AI加速芯片等)、光学模组(BirdBath、光波导)、传感器与存储、结构件与电池等核心零部件供应

- 中游:包括品牌厂商和代工厂商,负责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

- 下游:包括消费级应用场景(如实时翻译、AR导航、智能助手等)和专业级应用场景(如工业巡检、医疗辅助、教育培训等)

1.3 市场规模与增长前景

根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AI眼镜市场规模将达到48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 。出货量方面,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预计达550万台,同比增长230%,其中中国市场贡献35%的增量 。

增长预测数据:

- 2025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预计突破500万台,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20%

- 2025年中国AI眼镜市场销售量将达到31.4万副,同比增长188.5%

- 2025年AI眼镜在智能眼镜市场的份额预计将超过60%

- 到2029年AI智能眼镜的年销量将达到5500万副,到2035年有望突破14亿副

二、上游分析:核心零部件供应体系

2.1 芯片与计算模块

2.1.1 主控芯片市场分析

主控芯片是AI眼镜的"大脑",负责整体系统的运行调度、数据处理和AI任务执行 。当前市场上的主控芯片主要分为三类:

系统级SoC方案:将多个关键的电子组件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实现高度集成化,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和丰富的功能支持。以高通的AR1 Gen1芯片为例,其采用6nm制程,具备高集成度和低功耗特性,搭载的多核处理器可支持复杂计算任务和实时图像处理,目前被应用于Meta Ray-Ban智能眼镜、雷鸟X3 PRO、小米AI眼镜等企业旗舰产品中 。

MCU级SoC+ISP方案:以MCU作为主控单元,集成了基础通信与传感模块,提供基础运算能力,但由于无法集成ISP,需要外接ISP芯片用于影像功能。例如,恒玄2800采用6nm制程,集成多核CPU/GPU、NPU等,但需外挂ISP芯片满足拍摄需求 。

SoC+MCU双核架构:让SoC和MCU分工协作,SoC负责处理高计算需求的任务,MCU则专注于音频等低功耗场景,通过分时调度实现对功耗的精细管理,从而优化续航表现。星宸科技SSC833在AI视觉处理中采用了这一架构,成本约20~30美元 。

主要厂商及市场格局:

- 高通:主导高端市场,其AR1 Gen1芯片是当前主流AI眼镜的首选解决方案

- 恒玄科技:端侧AI芯片全球市占率超40%,最新BES2700系列支持多模态交互并行处理,功耗降低至竞品的60%,已进入Meta、雷鸟创新供应链

- 瑞芯微:能为下游客户提供不同算力芯片,通过大语言模型实现翻译、总结、问答等功能,有效提升AI眼镜产品的使用体验,其主控芯片已应用于诠视科技AR眼镜

- 星宸科技:其SoC芯片可满足AI眼镜对小面积、低功耗、视觉效果和智能化的要求,预计2025年下半年推出终端产品,拥有与AI眼镜相关的核心自研IP

- 炬芯科技:专注于低功耗、高性能的系统级芯片设计,其主控芯片已应用于影目科技AR眼镜

2023年我国AI芯片市场规模达到1206亿元,同比增长41.9%;2024年将增长至1412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增至1530亿元 。其中,AI眼镜芯片市场占据重要份额,预计2025年将达到数百亿元规模。

2.1.2 AI加速芯片市场分析

AI加速芯片是AI眼镜实现复杂AI功能的关键,主要用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加速执行,让智能眼镜识别更精准、交互更智能 。

主要技术路径:

- 专用AI加速芯片:如恒玄科技的BES2700系列芯片,集成了专门的NPU单元,能够高效处理AI任务

- 端侧大模型压缩技术:实现10倍参数精简,配合高通AR2、恒玄BES2700等低功耗芯片,使AI眼镜的续航能力提升至8小时以上,解决"戴得住"的核心痛点

市场格局:

- 恒玄科技:在AI加速芯片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BES2700系列芯片已应用于多个AI眼镜项目

- 云天励飞:专注于端侧视觉处理,为AI眼镜提供视觉分析能力

- 玄恒科技:主要业务涉及AI眼镜计算芯片设计

2.1.3 存储芯片市场分析

存储芯片是AI眼镜存储数据的关键组件,主要包括ROM和RAM两类。佰维存储的ePOP产品应用于Meta、Rokid、雷鸟创新、Google、小米等品牌智能眼镜,单机价值约11美元,占整机硬件成本的7%,仅次于主控SoC芯片 。

主要技术方案:

- ePOP(Embedded Package on Package):即嵌入式堆叠封装技术,通过将NAND Flash和LPDDR垂直堆叠在SoC上方,实现了高度的集成化。这种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节省约60%的PCB空间,同时降低了功耗

- eMCP(Embedded Multi-Chip Package):即嵌入式多芯片封装技术,采用多芯片封装技术,将eMMC与LPDDR集成在一个封装中,能够减少主芯片的运算负担,简化大容量闪存的管理,同时也能节省主板空间

市场格局:

- 佰维存储:是国内AI眼镜存储芯片的主力供应商,已进入Meta、Rokid、雷鸟创新、Google、小米等知名企业供应链

- 兆易创新:在高带宽DRAM领域有较强实力,产品可应用于AI眼镜

- 三星、美光:在高端存储芯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2.2 光学模组与显示技术

2.2.1 光学模组市场分析

光学模组是AI眼镜的"眼睛",直接影响用户的视觉体验,也是AI眼镜中成本占比最高的部分,通常占整机成本的40%以上 。

主要技术路径:

- 光波导技术:主流AR方案,能够解决轻量化与视场角矛盾。水晶光电全球市占率35%,已与5家以上AI眼镜厂商达成合作,包括小米AI眼镜(独家光波导模组供应商)、微软Hololens(衍射光波导方案)、Rokid Glasses Pro(反射式光波导)、李未可(几何光波导)及雷鸟创新(混合光波导)

- BirdBath方案:成本较低,但视场角和亮度受限,主要应用于入门级AI眼镜产品

- 微棱镜技术:蓝特光学的微棱镜产品已通过A客户(苹果)验证,预计2025年AR光学模组出货量占全球25%

市场格局:

- 水晶光电:全球光波导模组市场占有率超过35%,是小米AI眼镜的独家光波导模组供应商

- 蓝思科技:通过战略参股上海理湃光晶,掌握几何光波导全栈解决方案,模组光效利用率提升至85%(行业平均60%),适配消费级AR眼镜轻量化需求

- 中光学:军工级工艺,在光波导领域有较强技术积累

- 蓝特光学:半导体应用类产品(高精度玻璃晶圆、TGV)进入闪极、雷鸟创新、Rokid等AI眼镜供应链,月产能千万级,适配光波导镜片的纳米级刻蚀需求

- 比依股份:通过战略参股上海理湃光晶,掌握几何光波导全栈解决方案,与小米、OPPO联合开发的第三代光波导模组已通过车规级测试

2.2.2 显示技术市场分析

显示技术是AI眼镜呈现视觉信息的核心,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当前市场上的显示技术主要包括:

主要技术路径:

- Micro-OLED:清越科技0.39英寸产品已量产出货,应用于传音ARPocketVision眼镜及无人机FPV显示,与小米、Rokid在工业级AR眼镜领域合作,2025年AR业务收入占比预计提升至15%

- Micro-LED:京东方、TCL在Micro-LED领域布局,2025年量产突破,全彩显示能力提升

- LCOS:韦尔股份的LCOS产品进入Meta、亚马逊供应链,并与高通AR1平台深度适配,缩短厂商研发周期

市场格局:

- 京东方:在Micro-OLED领域有较强实力,是国内领先的显示技术供应商

- TCL:布局印刷式OLED技术,积极推动显示技术在AI眼镜中的应用

- 清越科技:硅基OLED领域国内领军者,0.39英寸产品已量产出货

- 华灿光电:京东方控股后,6英寸Micro LED生产线实现量产,月产能1000套(RGB),产品应用于雷鸟创新X3 Pro、李未可AR眼镜

- 视涯科技:为小米AI眼镜提供显示模组

2.3 传感器与其他组件

2.3.1 传感器市场分析

传感器是AI眼镜感知外部环境的重要组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CMOS图像传感器:是AI眼镜实现高清拍摄、精准图像识别等功能的核心组件。当前,索尼IMX681在AI眼镜市场中占据着统治地位,Ray-Ban Meta、雷鸟V3、Rokid Glasses、小米AI眼镜等产品均采用该芯片 。但近年来,以豪威和思特威为代表的中国CMOS厂商在AI眼镜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 豪威科技:作为韦尔股份旗下的CMOS厂商,是国内手机CMOS领域的佼佼者,已被小米、华为等旗舰手机采用,其产品在像素尺寸、动态范围、对焦速度等关键指标上表现出色,已成功进军亚马逊的AI+AR眼镜项目

- 思特威:2025年5月8日推出1200万像素AI眼镜应用CMOS图像传感器——SC1200IOT,该产品已接受送样,并于2025年Q2实现量产

IMU传感器:用于检测AI眼镜的运动状态,是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的关键组件。IMU市场主要由国际巨头主导:

- 博世:全球领先的IMU传感器供应商,其BMI088系列IMU在-40℃至85℃工况下仍能保持0.01°/h的零偏稳定性

- 歌尔股份:为Rokid Glasses Pro提供IMU传感器及整机组装服务(市场份额超50%),并与字节跳动、阿里合作开发下一代AI眼镜

- 敏芯股份:在加速度计产品上攻克量产工艺瓶颈,陀螺仪研发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由加速度计、陀螺仪及惯性测量单元(IMU)构成的惯性传感器产品线已完成技术储备

其他传感器:

- 气压传感器:博世、ST、英飞凌是主要供应商

- 声学传感器:歌尔股份、瑞声科技、楼氏电子等是主要厂商

- 生物传感器:欧菲光、索尼、ST等是主要厂商

2.3.2 其他组件市场分析

电池技术:

- 德赛电池:为Meta Ray-Ban眼镜独家供应2.7g超轻锂电池,30分钟充电50%,循环寿命超1000次,适配双芯架构高功耗需求

- 欣旺达:已有应用于AI眼镜的消费类锂电池产品,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生产

- 宁德时代、比亚迪:在小型化高能量密度电池领域有较强技术积累,是AI眼镜电池的潜在供应商

结构件:

- 长盈精密:为Ray-Ban Meta智能眼镜提供结构件产品,向小米AI眼镜提供钛合金铰链,重量较Meta方案减轻20%,寿命超10万次,2025年AI眼镜结构件收入占比预计达35%

- 格科微:在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有较强实力,产品可应用于AI眼镜

- 欧菲光:为小米AI眼镜独供摄像头模组(索尼IMX681传感器),并布局LCOS光波导模组与BIRD BATH双目光机方案

三、中游分析:AI眼镜制造与品牌格局

3.1 代工厂商分析

代工厂商是连接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和下游品牌商的关键环节,负责AI眼镜的生产和组装。

主要代工厂商:

- 歌尔股份:AI眼镜代工市场份额达65%,独创"光机声"一体化集成工艺,良率提升至95%(行业平均85%),为Rokid Glasses Pro提供IMU传感器及整机组装服务(市场份额超50%),并与字节跳动、阿里合作开发下一代AI眼镜

- 立讯精密:与东南大学团队、南京平行视界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AR眼镜"云雀"正式发布,搭载了全自主研发的偏振体全息光波导技术,相比传统AR眼镜具备更高的显示亮度,光效提升了300%,同时制造成本降低了60%,重量也更轻,仅45克

- 蓝思科技:宣布与AI交互领军企业杭州灵伴科技(Rokid)达成深度战略合作,通过整机组装与全产业链整合,为2025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爆发式增长提供核心支撑,在湖南、广东等地扩建生产基地,并引入机器人自动化设备,预计2025年产能提升40%

- 佳禾智能:为影目科技INMO GO2、瑞欧威尔工业级AR眼镜提供ODM服务,东莞子公司更名"佳禾元启"聚焦AI/AR,2025年Q2智能眼镜销售额占比达25%,合作品牌超3家

- 亿道信息: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智能硬件领域有丰富经验,具备从工业设计、结构设计、硬件设计到软件设计的全方位产品开发设计体系,能够有效满足各类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技术特点:

- 精密制造能力:代工厂商需要具备高精度的制造能力,以满足AI眼镜对小型化、轻量化的要求

- 产业链整合能力:从元器件到配件、组件、整机,都能实现高效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良率控制:歌尔股份独创"光机声"一体化集成工艺,良率提升至95%(行业平均85%)

- 自动化生产:蓝思科技在湖南、广东等地扩建生产基地,并引入机器人自动化设备,预计2025年产能提升40%

3.2 品牌厂商分析

品牌厂商是AI眼镜市场的核心推动者,负责产品定义、研发和市场推广。

主要品牌厂商:

- Meta:与雷朋合作推出的Ray-Ban Meta智能眼镜是市场标杆产品,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AI智能眼镜市场占据73%的份额,是推动AI眼镜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

- 华为:产品包括HUAWEI Vision Glass(观影眼镜)、智能眼镜2等,研究智能眼镜已有7年之久,拥有超过100项专利,仅2024年就已申请了超过20项智能眼镜相关专利,专利覆盖了眼动追踪、三焦镜、快换镜腿、快换镜片、镜框天线和可调镜腿等多项技术

- 小米:正在积极筹备新一代AI眼镜的发布,并与歌尔公司达成了合作,预计将配备先进的AI功能、音频耳机模块以及摄像头模块,全面对标Ray-Ban Meta,发布时间定在2025年第二季度,雷军预测这款眼镜的出货量将达到30万台以上

- 雷鸟创新:2025年Q1在中国AR眼镜和AI拍摄眼镜线上市场中市场份额高达50%,连续3年位居中国市场第一,其Air系列销量同比大幅增长160%,2025年1月推出的雷鸟V3在AI拍摄眼镜品类中占据超过95%的份额

- Rokid:与蓝思科技达成深度战略合作,2025年推出新一代Rokid Glasses Pro,重量降至49克,支持多模态大模型交互,全球定金订单已突破25万台,6月底启动批量交付

- 阿里巴巴:发布首款自研夸克AI眼镜,采用高通骁龙AR1 + 恒玄BES2800双芯片架构,集成支付宝"看一下支付"、高德AR导航、淘宝比价等生态功能,预计年内上市

- 李未可科技:携City AI眼镜、View AI拍摄眼镜等三款产品参展,主打"无感交互"体验,已与瑞声科技合作实现智能降噪和骨传导音频技术突破

技术特点:

- 生态整合:小米"手机+AI眼镜+汽车"、华为"鸿蒙+光波导"两大生态体系确立,供应链绑定深度决定业绩弹性

- 差异化竞争:雷鸟创新在AR领域专注于光学技术创新,Rokid聚焦AI交互技术,华为依托鸿蒙生态优势,各品牌通过差异化竞争抢占市场

- 价格策略:主流产品价格从2024年的2500-4000元区间,下探至2025年的1500-2500元,小米、雷鸟等品牌通过规模化生产压缩成本,行业毛利率同比下降8-12个百分点

3.3 生产工艺与技术研发分析

AI眼镜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研发是影响产品性能和成本的关键因素。

主要生产工艺:

- 精密制造工艺:AI眼镜需要高精度的制造工艺,特别是光学模组和微型传感器的组装,对工艺要求极高

- 自动化生产线:蓝思科技在湖南、广东等地扩建生产基地,并引入机器人自动化设备,预计2025年产能提升40%

- 模块化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生产和维护,同时降低成本

- 轻薄化设计:蓝思科技自主研发的纳米微晶玻璃技术不仅降低生产成本,还助力Rokid快速响应市场需求,Rokid Glasses通过蓝思科技的轻量化设计,进一步提升佩戴舒适型,增加续航

技术研发趋势:

- 光波导技术:比依股份通过战略参股上海理湃光晶,掌握几何光波导全栈解决方案,模组光效利用率提升至85%(行业平均60%),适配消费级AR眼镜轻量化需求

- 端侧AI技术:端侧大模型压缩技术实现10倍参数精简,配合高通AR2、恒玄BES2700等低功耗芯片,续航能力提升至8小时以上,解决"戴得住"的核心痛点

- 多模态交互技术:AI眼镜支持语音(Meta AI)、手势(华为盘古大模型)、眼动追踪(舜宇光学)等多模态交互方式

- 5G+云端协同:中国电信AI眼镜实现10ms级延迟,支撑远程医疗/工业场景

研发投入:

- 华为:研究智能眼镜已有7年之久,拥有超过100项专利,仅2024年就已申请了超过20项智能眼镜相关专利,专利覆盖了眼动追踪、三焦镜、快换镜腿、快换镜片、镜框天线和可调镜腿等多项技术,自研的昇腾系列AI芯片在性能、能效比等方面均表现出色,可为智能眼镜提供AI计算能力

- 雷鸟创新:在2024年9月完成了B+和B++轮融资,吸引了多家机构的投资,融资总额超过5亿元,主要用于AI+AR的技术研发与产研制造基地的扩建

- 小米:自2016年起就成立了AI实验室,逐步布局了包括视觉、语音、NLP等12个技术领域,2024年5月16日,小米宣布,小米大语言模型MiLM正式通过大模型备案,将逐步应用于小米汽车、手机、智能家居等产品中,也将应用于小米的AI眼镜

四、下游分析:销售渠道与消费市场

4.1 销售渠道分析

AI眼镜的销售渠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视光渠道与消费电子渠道并行发展。

主要销售渠道:

- 传统视光渠道:

- 博士眼镜:与雷鸟创新成立合资公司,合作研发新一代AI眼镜,首款产品将于2025年底发布,同时与华为、Rokid、星纪魅族等品牌合作,全国60%门店铺设体验终端,2025年Q2智能眼镜销售额占比25%,转化率超30%

- 明月镜片:推出全球首款光致变色AR镜片,紫外线响应速度提升至0.3秒,适配户外AR场景需求,与华为联合开发的智能变色模组已通过德国TÜV认证,2025年产能规划达200万片

- 博士眼镜与雷鸟创新合作:构建"验光服务+智能镜片"双引擎,开发近视矫正AR光波导镜片,2024年智能镜片验配量同比增长210%,客单价提升至2500元推动毛利率突破55%

- 消费电子渠道:

- 线上电商平台:京东、天猫、小米有品等是AI眼镜的主要线上销售渠道,2025年1-2月,AI眼镜在中国线上主流电商的销量达2.3万副,同比增长80.4%

- 线下体验店:品牌自营店和授权店是展示和销售AI眼镜的重要渠道,提供产品体验和专业咨询服务

- 3C卖场:苏宁易购、国美等传统3C卖场也开始布局AI眼镜销售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由AI生成,涉及的信息、数据均来源于公开市场或行业研究整理,仅供参考,相关数据与分析的准确性、完整性需由读者自行审慎分辨。本文内容仅为信息参考与分析探讨,不构成任何针对个股的买卖操作建议,亦不承担因据此决策所产生的任何风险与责任。)

来源:菜鸟股市成长之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