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4日天刚亮,十几架以色列战机悄悄飞过红海,跑了快两千公里,突然炸了也门首都萨那。
2025年8月24日天刚亮,十几架以色列战机悄悄飞过红海,跑了快两千公里,突然炸了也门首都萨那。
事先根本没打招呼,总统府、电厂、导弹基地,还有一堆军事目标全被炸了个遍。
新华社说,差不多五十个地方被击中,至少六人没了,八十六人挂彩。
胡塞那边倒说自己用防空火力赶跑了一些以军飞机。
这波操作可不简单,以色列空军明显下了血本。出动的不是只有战斗机,还有预警机、电战机、侦察机,连加油机都跟着,就为了能飞那么远还能完成任务。
跟以前打伊朗或加沙不一样,这次一点风声都没漏,也没提前放话。
整个行动全是由以色列军政高层亲自盯着干的。
空袭当天,总理内塔尼亚胡、防长卡茨、总参谋长扎米尔,全都在特拉维夫的空军指挥中心里边看直播边指挥。
内塔尼亚胡当场放话:谁敢动以色列,我们就干谁。卡茨也补了一句:我们会继续敲掉胡塞的老底。
那为啥以色列偏挑这个时间点、这个地方突然加大力度?
这一拳下去,是真的能吓住胡塞,还是反而让自己越陷越深?
先看看动机呗。
内塔尼亚胡最近选举输了,国内抗议又闹得凶,他急需一场“安全牌”的胜利来撑住场面。
再说,以色列也忍到头了——过去这一个礼拜,胡塞往他们那儿扔了两枚弹道导弹,还有不止一架无人机。
最吓人是上周五晚那波:一枚导弹飞进特拉维夫上空突然炸开,分裂成好几个小弹头。
这可是以色列第一次证实,胡塞居然用了带集束弹头的导弹打他们。
虽然防空系统拦下了大多数,但还是有碎片砸到居民区,伤了人、坏了房子。
用集束弹药这事儿,立马就炸锅了。这武器一炸一片,哑弹还能留在地上随时爆,长期威胁老百姓。
《集束弹药公约》早就禁了这玩意,虽然以色列没签,但对方一用,他们反应特别激烈。
中东现在就像陷进一个怪圈:越想用武力换安全,越容易招来更狠的报复;
越是扩大打击,就越可能把更多势力拖下水。
军事专家觉得,这次以色列确实秀了一把超远距离精准打击,但也等于打开了主权国家领空安全的“潘多拉盒子”。
如果一个国家可以随便飞几千公里去炸别人首都,那国际秩序的基本规则可真要乱套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胡塞武装又不是没本事还手。他们早就证明自己能往以色列本土发射中程导弹和无人机。
要是真报复起来,“铁穹”能不能顶得住,还真不好说。
面对空袭,胡塞反应很快。一名军官说:他们的防空系统挡住了大多数以军战机,逼他们撤了。
胡塞官员还在声明里讲:以色列炸也门,不会阻止我们继续支持加沙。只要侵略不停、封锁不解除、加沙人还挨饿,他们就不会收手。
有人猜测,这次空袭可能是冲着胡塞高层来的。总统府都被炸了,说不定目标就是他们的领导层。
胡塞的导弹技术越来越强,让以色列那套传统防空越来越吃力。
“铁穹”、“箭-3”、“大卫弹弓”虽然能拦普通火箭弹,但对上多弹头的高超音速导弹,就有点捉襟见肘了。
每拦一次,以色列都得砸钱用昂贵的拦截弹,长期下来军费压力山大。
这种不对称的消耗战,正在悄悄改变中东的军事格局。
胡塞发言人叶海亚·萨里阿早就公开说过:只要以色列不停火,我们的行动就不会停。态度硬得很。
要注意的是,胡塞的导弹和无人机非常依赖燃料和指挥系统。萨那的发电厂跟燃料库就是他们的命脉,以色列这波明显是算好了要“断粮拆桥”。
现在的以色列,有点像走进了一条“打不赢、谈不拢、又耗不起”的死胡同。
这一年他们炸了胡塞好多回,却发现高科技武器效果有限。空袭到底能不能真正动摇胡塞?真得打个问号。
更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社会对以色列这次行动几乎一致批评。
连一些传统盟友,比如某些欧洲国家,都公开表示不满,觉得他们玩过火了。
中东这盘棋,到底谁赚了?这场离加沙老远的冲突,说到底还是巴以问题溢出来的结果。
哈马斯马上跳出来力挺胡塞,夸他们“真勇”;也门那边则呼吁国际社会查以色列的“战争罪”。
而真正的大佬伊朗,虽然没明说,但谁都清楚胡塞的武器技术是从哪来的。
美国的存在感也很强。胡塞直接说这次空袭是“美国撑腰的侵略行为”。
虽然美国最近想在加沙推动停火,但它在中东的政策老是被人说“偏心”。
以色列每次空袭成本高得离谱,效果却没啥,反而胡塞的报复一波接一波。
跑两千公里外去打,高科技装备没换来优势,倒可能把自己拖进长期消耗的坑里。
我看接下来中东怕是要进入“你炸我、我轰你”的循环。胡塞已经放话会报复得更狠,估计很快又要有导弹往以色列飞了。
而以色列试过了远程打击的滋味,说不定会爱上这种“跨国突袭游”。
就像两个不对付的邻居,今天你砸我窗,明天我拆你墙,最后整条街都别想安生。
你说这出“中东版速度与激情”接下来会怎么演?要我猜,只怕只会越来越乱,没有最疯,只有更疯。
来源:瓜田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