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进大唐首都长安比考进容易”,这个地狱笑话出自唐僖宗时期的落地考生黄巢,因为几次应试不中他愤而造反,并在五年后成功攻克洛阳、长安两京。带领农民军辗转万里,转战十道之七,攻克两京自称皇帝,掀起比安史之乱更大的动荡和灾难,黄巢是如何给予大唐帝国致命一击的呢?
#历史#“打进大唐首都长安比考进容易”,这个地狱笑话出自唐僖宗时期的落地考生黄巢,因为几次应试不中他愤而造反,并在五年后成功攻克洛阳、长安两京。带领农民军辗转万里,转战十道之七,攻克两京自称皇帝,掀起比安史之乱更大的动荡和灾难,黄巢是如何给予大唐帝国致命一击的呢?
一、进士不第,黄巢起义
与众多贫苦农民起义者不同,黄巢起义并非自己和家人活不下去了,而是自负才学的他屡次应试进士科不第后心怀怨恨,并在天灾人祸的加持下揭竿而起。可能在起义之初黄巢就有过推翻李唐的野心,他曾留《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预示着自己终将结束这个已经腐朽的帝国。
自安史之乱以来,大唐王朝便在风雨飘摇中颤巍着前行,然而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相争、皇帝昏庸加上天降灾祸,都让这个蹒跚的巨人更加脆弱,在唐僖宗即位的第一年,濮州人王仙芝起义,黄巢作为老乡也跟着响应,唐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暴动就此展开。
黄巢、王仙芝都是以贩卖私盐为业,也正是这层身份让他们有资金和人脉支持起义事业,“数月之间,众至数万”,唐廷的反应并不慢,命令平卢节度使宋威指挥河南诸藩镇平叛,而面对比自己强大数倍的宋威,王仙芝、黄巢避实就虚,仅以少量部队牵制宋威,让其以为已败起义军而草草罢兵,同时进军河南、淮南。
面对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唐廷除了布置防线外,还发挥了对义军首领的特攻技能——招安,“诏拜仙芝左神策军押衙,遣中人慰抚”。面对朝廷的示好,王仙芝几乎同意了,黄巢则爆发了强烈的反对,甚至两人大打出手,但起义军都站在黄巢这边拒绝投降,“仙芝惮众怒,即不受命”,但黄巢、王仙芝二人还是分兵。
二、降而复叛,转战各地
乾符四年(877),唐廷与藩镇节度使们逐步缓过神来,起义军的兵锋不再锐利,黄巢与王仙芝由此短暂合兵,但还是因为对招安的态度不同而再度分兵,分兵后王仙芝遣心腹又向唐廷乞降,在中途为宋威所劫持,宋威贪功杀了他们,王仙芝十分忿怒,不再提投降一事,并与义军南下,但最终失败被杀。
王仙芝死后他曾率领的部分义军与黄巢合兵,大家共推黄巢为王,“署拜官属,驱河南、山南之民十馀万掠淮南,建元王霸”,可以说是把黄巢往火上烤,双方在之后互有胜负,久而久之黄巢也有了投降的想法并实施,唐僖宗诏命黄巢为右卫将军,不过只投降了五个月后黄巢就起兵反叛。
黄巢反叛是他觉得藩镇之间号令不一,能威胁到自己的并不多,但他还是小觑了节度使的实力,才出兵就被镇海节度使高骈遣猛将张璘击败,但黄巢还是发挥了他最擅长的“流寇”战法:“逾江西,破虔、 吉、饶、信等州,因刊山开道七百里,直趋建州”,并在乾符六年(879),围困广州。
黄巢此举是逼迫困守在广州城内的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表奏自己为天平军节度使,遭到唐廷拒绝后又求安南都护、广州节度使,“南海市舶利不赀,贼得益富,而国用屈”,被识破后黄巢仅用一天便攻下广州,此时的他又打起舆论战,发布檄文称“因诋宦竖柄朝,垢蠹纪纲,指诸臣与中人赂遗交构状,铨贡失才,禁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都是当时最大的弊端,这为黄巢后来成功入京提供支持。
三、攻克二京,复现安史
黄巢的上洛之战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起兵之初虽然占据荆南,但后被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击败,可惜刘巨容想要养匪自重给了黄巢喘息的机会,黄巢又带着起义军侵扰江西,再入饶、信、杭州,唐廷大惊,赶紧派昔日重创过黄巢的高骈剿匪,高骈遣猛将张璘一路追击,几乎要把起义军剿灭。
就在这危急关头,黄巢一面重金贿赂张璘,一面向高骈投降,卑躬屈膝之姿让高骈和张璘放松警惕,高骈声称“不日当平,不烦诸道兵,请悉遣归”,张璘不再进兵,结果黄巢再度出击直接杀死张璘,而高骈因张璘阵亡不敢出战,此后唐廷已经无力阻止黄巢上洛了。广明元年(880),唐僖宗西逃,黄巢攻克洛阳、长安,一如昔日安史之乱故事。
攻占了两京之后,黄巢也不出意外的称帝了,“国号大齐,年称金统”,起初黄巢还能约束起义军行令禁止,但攻入长安没几天后大伙都被眼前的繁荣景象迷乱心智,“富家皆跣而驱,贼酋阅甲第以处,争取人妻女乱之,捕得官吏悉斩之,火庐舍不可赀,宗室侯王屠之无类矣”,长安一副地狱模样。
黄巢吸取了安禄山的教训,称帝后便发兵捉拿唐僖宗,和唐玄宗一样逃到蜀地的唐僖宗也不甘示弱,诏令各道兵马收复长安。起初起义军大败,黄巢都被迫出逃了,但是唐朝邠、泾二军争着入京师抢功,且进入长安的唐军也沦为了贼寇,又被黄巢抓到破绽再度入京。由于不满长安城内居民此前喜迎平叛唐军,黄巢下令“洗城”,“纵击杀八万人,备流于路可涉也”。
四、终遭围杀,兵败身死
中和二年(882),黄巢阵营中非常重要的猛将朱温降唐,此人因作战勇猛深得黄巢信赖,但在对外攻伐中被河中节度使王重荣重创,他赶紧向黄巢求援,“表章十上,为伪左军使孟楷所蔽”,且得知黄巢在夺取长安后遭到节度使们的围攻,势力窘迫困厄,诸校离心,于是朱温投降唐廷。
类似朱温的人还有很多,但节度使投降黄巢的也不少,以至于双方互有胜负,不过在朱温加入唐军以及沙陀首领李克用南下后,黄巢的义军很难在正面取胜了,加上黄巢只会流寇打法的弊端也暴露出来,只知掠夺而不会生产的义军难以扛过饥荒,“人大饥,倚死墙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人间惨剧莫过以人为食吧。
朱温改名为朱全忠后对老上司丝毫没留手,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也以骁勇闻名,还有关东诸镇坚守各地,黄巢与义军逐渐独木难支,由于唐廷不仅接纳朱温的投降还优待有加,导致作战失利的许多义军将领也纷纷投降,更加削弱了黄巢实力,且这一次李克用没有像高骈那样给黄巢机会。
中和四年(884),李克用猛攻黄巢,“一日夜驰三百里,至于冤朐,不及而还”,在李克用的穷追不舍下,那个振臂一呼拥兵数十万的义军首领黄巢身边仅有一千多人,退到狼虎谷内,本想借此地重整旗鼓,被武宁节度使时溥攻打,先锋正是昔日与黄巢共建大齐政权的太尉兼中书令尚让,他在此前投降时溥,但黄巢死后他也被时溥所杀。
黄巢带着义军们辗转各地,踏尽公卿骨,狠狠撕咬那些早已忘记先祖荣光的贵胄之后,沉重打击了大唐王朝的腐朽统治。但黄巢也无法脱离时代的局限性,他确实曾是一个有着宏伟抱负的热血青年,可在作战受挫时他会犯投降主义,在见到了洛阳、长安的繁华后,沉醉在成为皇帝的美梦之中,以至于难以实现年少时的理想,最终惨死。
来源:邓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