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去年开始,全球各种车展都或多或少有品牌缺失,已经为今年成都埋下了伏笔。虽然有准备,但却没想到集体缺席的都是超豪华品牌。劳斯莱斯、法拉利、兰博基尼、捷豹路虎、保时捷……虽然他们未到,亦可成席,只是“国际”二字还算不算得实至名归?
连续四年成都国际车展都下雨,让这个车展开始弥漫着一种玄学的味道。
从去年开始,全球各种车展都或多或少有品牌缺失,已经为今年成都埋下了伏笔。虽然有准备,但却没想到集体缺席的都是超豪华品牌。劳斯莱斯、法拉利、兰博基尼、捷豹路虎、保时捷……虽然他们未到,亦可成席,只是“国际”二字还算不算得实至名归?
与“超豪华集体缺席”相对应的特征是,“自主集体包馆”。
比亚迪五大品牌包下了整个9号馆,还有几乎整个外广场,甚至大张旗鼓拉起门头,连原本六角大楼标志性的“专利墙”都摆了出来。
刚刚拿到中国证监会上市路条的奇瑞集团也携四大品牌亮相5号馆,虽然也有独立门头,但显然不如比亚迪的大气。
长安汽车也携多个品牌在10号馆亮相,虽然夹着合作伙伴福特,但也基本相当于专馆展示。
相比以上国内汽车集团的“包馆”,鸿蒙智行虽只是占据半个场馆,但从外界发出的声音一点也不低于包场——鸿蒙智行“五界”齐发,这听起来就像集齐龙珠召唤神龙一般有底气。
众多品牌缺席车展,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一场大型车展要花钱的地方太多,除了主办方的场地费外,还有水电,搭建,网络……就连多准备个灭火器都逼着财务按坏几个计算器。
毕竟,现在车企的利润真不多了,至少许多薄利也都像小部分品牌倾斜,且一去不复返。如果从2023年1月,特斯拉宣布国产车型大幅降价开始算,价格战已经整整打了32个月,“车企利润比纸薄”,这是实实在在的陈述,而非夸张或比喻。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的数据,2025年7月,整个汽车行业的利润只剩293亿元,同比下降17%,汽车行业利润率低到3.5%。
再回到“缺席”这个关键词上来。
成都车展上超豪华品牌的缺席,也只是让这个车展丢掉曾经一顶引以为傲的Title。
超豪华品牌没来,不代表川渝消费者没有消费力。他们偏爱奢侈品,LV,Dior,爱马仕在成都扎堆开店,全球高管团队亲临剪彩。他们也喜欢豪车,作为中国西南部地区的经济枢纽,成都长期稳居中国豪华车销量前三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2025年前7个月,成都共售出12.5万辆(含国产与进口)豪华车,继续微增1.7%。
超豪华品牌没来,川渝为代表的中国消费者还在买买买!只不过对象变了。
劳斯莱斯没来,中国“劳斯莱斯”嫁接在多个车型上亮相。
红旗金葵花国耀开启预售,4座版166万元,6座版156万元;极氪9X同样戴着“帕特农神庙”格栅预售,预售价最高不过56.99万元,却在发布会1小时拿出42667张订单。
迈巴赫没来,中国迈巴赫来了。
华为与江淮合作的尊界S800低调的在鸿蒙智行展台抢了个好位置。这台最高也才“百万”的新车,上市87天大定订单1.2万。
或许,低调的消费者会说,“劳(劳斯莱斯)依然是劳,只不过成都车展多了许多平替。”此话没错,但我们更愿理解成,“中国汽车在追赶了数十年跨国车企后,终于迎来了超越,终于我们也成了‘超豪华’。”
平替也好,超越也罢,没人只会在“成都车展不行了”的声音中,默许让中国车企一家独放,那些依然没有缺席车展的合资品牌仍在努力,只是,可能绽放的花不够大,飘出的香被掩盖。
他们在,就不想纯粹地做个陪跑。只要车展和市场,还有机会。
很快,日产增程轿车N6和另一款新能源SUV会登场;大众系至少三款中国特色的新车会正式量产下线;而对于丰田来说,全新威兰达、RAV4会接连亮相;别克虽然还以几款“老产品”撑着颜面,但以GL8系列开始的转型也可谓是一种出路。整个过程中,或许大家所作出的决定不尽相同,但论形势翻转,这一次合资们也算撑着腰板与中国品牌硬刚。
成都车展过后,留给2025年的“国际车展”就不多了。一个以“推新冲量”为代表的广州国际车展,一个“中部消费引擎”的长沙国际车展。如果我们将成都车展作为一个区域缩影的话,一览众生相,有人总是意气风发,有人势必心怀忐忑前来参展……这种众生相应该、可能、大概率会延续到有着与成都相似消费特性的长沙国际车展。
届时,应该也会有国际品牌缺席,但作为一年一度的大型车展,只要能形成影响力辐射,它就有存在的意义。
至于是否还符合“国际”二字?
如果我们已能比肩豪华,触摸超豪华,甚至对外出口定义豪华,那我即是国际,我即是全球知名豪华品牌。
潇湘晨报记者毛传
来源:潇湘晨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