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零跑曹力、周颖:明年全球销量不止百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0 21:02 2

摘要:一年一度的成都车展如期举行,相较其他车企的发布活动,零跑的动作只能算「轻量级」——宣布 B01 开启交付一个多月以来,已经突破 1 万台;另一款热销车型 B10,则推出了全新配色「摩根粉」。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一年一度的成都车展如期举行,相较其他车企的发布活动,零跑的动作只能算「轻量级」——宣布 B01 开启交付一个多月以来,已经突破 1 万台;另一款热销车型 B10,则推出了全新配色「摩根粉」。

不过,从公司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两个信息,也各自有着一定的分量。

交付仅 1 个月时间便突破 1 万台意味着,B01 已具备「爆款」潜质。正如零跑副总裁曹力在发布会上说的,B01 与 B10 是一对「双子星」。

而 B10 的新配色「摩根粉」也有来头,它是 B01 上的热销配色——有超过 40% 的 B01 用户,选择了该配色。这意味着,同样面向年轻人的 B10,有机会借助大受欢迎的「摩根粉」新配色,收获更广阔的用户群体。

此外,零跑也在发布会上带我们简单回顾了一下 2025 上半年的一些关键业绩。

1~7 月,出口 24980 台新能源车,是新势力品牌中的第一名;连续 5 个月成为国内新势力品牌的销量冠军,累计交付量已经突破 90 万台;毛利率 14.1%、上半年营收 242.5 亿元,是中国第二家实现盈利的新势力品牌……

零跑的发展势头让人充满信心,在会后的群访环节中,与「未来」相关的话题自然成为了媒体的重点关注对象。

接下来的新品还有哪些看点?如何冲击 2025 年 58~65 万、2026 年「百万」的销量目标?曹力和周颖似乎已胸有成竹。

本周福利:对话框回复【快充】

可以参与现金红包的抽奖活动。

年销「超百万」

曹力展望,当 「ABCD」四个系列的车型齐备后,零跑将真正具备冲击「年销百万」年度目标的体系能力。

他还简单算了一下不同系列的销量占比。

在他预期中,主打走量的 B 系列月销有望达到 3~4 万台,C 系列也能贡献 4 万台左右的月销量。

A 系和 D 系车型的销量受定位和价格限制,或许达不到 B、C 车系的水平,但「加起来一个月卖 3 万台也有可能」。

曹力笑称,「这样算好像零跑一个月的销量已经超过 8 万台,那我们明年的全年销量,就不止 100 万台了。」侧面体现的,自然是零跑上下对于销量有着非常乐观的预期。

不过,对一家新势力品牌来说,「年销百万」始终是一个难度不低的挑战。从群访的回答来看,或许零跑内部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

一方面,自然是推出更多的新车型,覆盖更多的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则是海外内市场的齐头并进,带来更可观的增量。

「新品」「海外」两步走

新车方面,此前网络上已流出零跑一款代号为「lafa」的新车,传闻指该车或被命名为「B05」,不过这一说话被零跑副总裁周颖明确否认。

周颖透露,该车会有其他命名,且模糊定位是「个性化车型」。至于更具体的信息,包括命名、设计和价格范围,9 月的慕尼黑车展或会带来更多信息。

要说更明确的新车,自然是得到官方确认的,将在第四季度完成亮相的「D 系列」车型。

群访中曹力再次强调,D 系列新车会落在 25~30 万元的价位段,但品质「不输 50 万级别传统 SUV」。

曹力还提到,D 系列的首款车型会是「六七座」大型 SUV,不过零跑并未过分关注近期火热的「纯电大三排」竞争,他始终强调,「零跑不会跟风,在规划车型的时候会优先考虑能否满足用户需求。」

聊到海外市场的增长,曹力、周颖不断地强调,零跑最看重的还是「快速反应」的能力。

「快速反应」关乎多个层面,比如说「出口」还是「本土制造」,这两种决策没有绝对的优劣,而是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判断。

「如果关税条件不好,那么本土制造可能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很多时候,税收环境是阶段性的,我们要针对不同市场所处的不同阶段,做快速部署」。

周颖还提到海外品牌建设的相关话题,她直言这没有「捷径」可言,底层逻辑依然是「一步一个台阶」地建设市场,针对当地用户的需求来推出产品。

「坦白来说,零跑在海外市场中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品牌,而且海外用户消费时也会更理性一些。」

展望未来,零跑还会继续朝海外市场导入产品。曹力透露,在以慕尼黑车展为契机,零跑会将 B10 导入到海外市场。至于 B01 或其他车型,「可以期待一下」。

他还补充,要让海外用户更深入地了解零跑这个「陌生品牌」,除了适应当地的文化、政策外,自身的产品力更是关键。

而「自研」,无疑是凝聚零跑核心产品力的关键所在。

「自研」「规模」招胜机

「全栈自研」是零跑最突出的名片之一,但时下大环境却是以「合作」居多。其中的典型例子,自然是各大车企与华为的合作,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变成了以「与华为合作」为豪。

另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从部分车企的情况来看,「自研」条件下的投入产出比往往不太好看。对此,零跑还坚持「全栈自研」吗?

曹力回应,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依然会坚持全栈自研不动摇。」但他也补充,零跑是一个灵活的企业,「如果未来有更好的合作形式,零跑也会考虑。零跑对合作,从来都是持开放态度的。」

但需要强调一下,曹力提到的「合作」,更多是指非核心技术部分。「三电」「底层架构」「辅助驾驶」等核心能力,至少现阶段零跑还是会坚持自研。

周颖也补充表示,「全栈自研」是零跑在国内外取得较好销量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本逻辑还是此前朱江明多次提及的,如果零跑要贯彻「成本定价」的方针,持续地推出「好而不贵」的产品,那么就只能靠核心零部件的全栈自研,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更重要的是,出色的销量表现验证了零跑的这条核心方法论,他们没有不坚持下去的理由。由此延伸开去的,则是零跑相较其他车企一个比较大的优势,「规模」。

曹力在群访中多次提及「规模」的重要性,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包括,他认为当前零跑 14~15% 的利润率是「稳健」,「合理」的,甚至是当下最适合零跑的数字。

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零跑更关注的始终是「规模」,只是说同时也会兼顾利润情况。

究其原因,曹力提到,零跑由始至终的目标,都是成为一家全球车企。而以「全球车企」的目标要求自己,就必然会对规模有一定追求。

有足够的规模,意味着全球供应链的议价权,也意味着车企本身在全球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也只有出现规模效应,才能进一步摊薄生产、研发成本,依靠合理的利润来形成正向循环。

在这样的语境下,年底登场的「D」系列车型自然会有更高的想象空间。不妨期待一下,零跑能否顺利地在 30 万元价位段中攻城拔寨,再现 B、C 两大车系的成功?

来源:电动星球New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