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常翻看史书会发现一个非常让人气愤的现象:在古代,坏人似乎总是能够混得风生水起,尽享荣华富贵;而好人却大多穷困潦倒,一生坎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命运的捉弄,还是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今天,我们来探寻这一奇特现象背后的奥秘。
经常翻看史书会发现一个非常让人气愤的现象:在古代,坏人似乎总是能够混得风生水起,尽享荣华富贵;而好人却大多穷困潦倒,一生坎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命运的捉弄,还是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今天,我们来探寻这一奇特现象背后的奥秘。
古代的好人君子,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往往将道德准则视为行为的最高指南,他们做事光明磊落,追求问心无愧。这种高尚的品质固然值得敬仰,但在古代那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却常常使他们错失许多发展的机会。
以明朝的海瑞为例,海瑞一生清廉正直,刚正不阿。他在任期间,坚决抵制官场的腐败风气,严惩贪污受贿行为。在淳安知县任上,他严格要求自己和下属,生活极为简朴,连自己家中老母亲过生日,也只是买了两斤肉,这在当时的官场中简直是凤毛麟角。
海瑞对那些官场中常见的阿谀奉承、送礼行贿等行为更是深恶痛绝,当时的明朝贪腐极其严重,甚至已经彻底形成了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比如,过年有年敬、过冬有碳敬、过夏有冰敬等等,收礼送礼已经成为维护上下级关系、获取晋升机会的必然途径。
然而,海瑞却从不参与其中。他认为,这些行为违背了道德原则,是对正义的亵渎。他在给上级官员的公文中,也总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各种问题,毫不顾及他人的面子。这种坚守道德的做法,虽然赢得了百姓的赞誉,但却让他在官场上处处碰壁。
他多次因为得罪权贵而遭到排挤和打压,仕途十分坎坷,尽管海瑞有着卓越的才能和强烈的责任心,但由于他不愿随波逐流,始终无法在腐败的官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一生都在为百姓的利益奔波,却生活困苦,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而海瑞还是比较幸运的,最起码他没有丢掉性命,很多道德高尚的好人,都因为他的那种高尚而失去生命。比如,汉朝的萧望之被宦官石显害死、南宋岳飞被奸臣秦桧害死、明朝于谦被石亨、徐有贞害死等等,小人驱逐君子的戏码在历史上反复上演。
而与好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坏人往往缺乏道德的约束,他将礼义廉耻仁慈道德踩在脚下,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狗屁,他们信奉的只有实用主义,一切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只要能让自己获得好处,他们无所不用其极。
唐朝的李林甫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代表。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极力讨好唐玄宗,对上阿谀奉承,投其所好。他深知唐玄宗喜爱音乐、歌舞等娱乐活动,便经常在唐玄宗面前谈论这些话题,组织各种奢华的宴会和表演,以满足唐玄宗的喜好,从而赢得唐玄宗的宠信。
对于朝中的其他官员,李林甫则采取了残酷的打压手段。他嫉贤妒能,凡是那些可能对他的地位构成威胁的人,他都要想方设法地予以排挤和陷害。他通过勾结宦官、掌握宫廷内部的情报,了解官员们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有人对他不满或者有可能得到唐玄宗的重用,就会立即采取行动。在唐玄宗面前进谗言,编造各种罪名,使得许多忠臣良将遭到贬谪、流放甚至杀害。
李林甫还利用职权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贪污受贿。他通过卖官鬻爵,收取大量贿赂,使得官场风气变得极其腐败。他的府邸奢华无比,财宝堆积如山,生活极度奢靡。在他的统治下,唐朝的政治逐渐走向黑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然而,在他生前,却凭借着这些不正当的手段,在官场上如鱼得水,权势滔天,尽享荣华富贵。
其实,古代社会运行的规则,在某种程度上就如同丛林法则一般残酷。那些善于钻营、不择手段的人,就如同狡猾的狼一样,能够利用各种机会为自己谋取利益。他们不顾道德和伦理的约束,只追求实际的利益和权力。
而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像善良的羊一样,虽然品德高尚,但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却往往处于劣势。他们不屑于采用那些虚伪做作的手段,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结果却常常被那些不择手段的人所利用和排挤。
而那些君子一直所坚守的道德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如果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古代之所以要大肆宣扬道德,是因为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是统治阶级控制人民的工具。他们通过大肆宣传道德观念,树立道德榜样,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例如,汉朝时期,统治者大力推崇儒家思想,将“三纲五常”作为社会的道德准则,宣扬臣子要对君主绝对忠诚,子女要对父母孝顺,妻子要对丈夫顺从。通过这种方式,使得人民变得易于统治,官员说什么,百姓就信什么,他们不愿反抗也不敢反抗。
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人们也往往会用“吃亏是福”这样的观念来安慰自己。这种道德的深入人心,使得那些坚守道德的好人成为了“高尚的穷人”。即使他们通过千辛万苦考上了功名,进入官场,如果无法适应官场的浑浊风气,不愿与其他官员同流合污,就会被排挤出局。
说白了,古代的道德更多的是束缚人的工具,让他们做什么事都碍手碍脚,同时通过道德驯化让人们变得服服帖帖。而坏人之所以能够混的风生水起,就是因为他们看透了道德的本质,或者说看透了社会和人性的本质,趋利避害自私自利,这才古代社会吃人的本质。
最终,好人对道德的坚守,使得他们在面对现实的利益诱惑和复杂的社会环境时,难以做出妥协和变通,从而错失发展机会,过上了穷困潦倒的生活;而坏人的实用主义和不择手段,让他们能够在社会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和权力,混的风生水起。
这种畸形的淘汰模式,造就了无数奸臣,也冤杀了无数好人,让“劣币驱逐良币”成为了社会常态,百姓长期生活在坏人的统治下苦不堪言,渐渐地百姓的忍耐度会到达临界点。这时,历史周期律就会再一次上演!
来源:大婷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