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0年新冠疫情汹汹来袭的初期,方方的《武汉日记》曾一度甚嚣尘上,成为舆论场中的焦点话题。然而,透过这部作品的表象深入剖析,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方方个人创作的严重偏误,更标志着曾经在中国社会喧嚣一时的“公知”群体走向穷途末路。
在2020年新冠疫情汹汹来袭的初期,方方的《武汉日记》曾一度甚嚣尘上,成为舆论场中的焦点话题。然而,透过这部作品的表象深入剖析,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方方个人创作的严重偏误,更标志着曾经在中国社会喧嚣一时的“公知”群体走向穷途末路。
方方身为颇具知名度的作家,其日记在疫情初始阶段迅速扩散。但遗憾的是,她的笔触尽显脱离实际的精英主义色彩。方方始终将视角禁锢于个人狭隘的感受以及小圈子内的片面信息中。她似乎从未真正尝试深入到广大武汉民众的生活肌理中去,没能真切感知民众在疫情之下的坚韧、互助与积极应对。这种高高在上的写作姿态,使得她的日记沦为了“象牙塔”里的自我呓语,与真实的武汉、真实的民众生活严重脱节,根本无法成为武汉市民心声的真实代言。
《武汉日记》中还充斥着大量未经核实查证的信息与捕风捉影的传闻。方方在记录时显然缺乏应有的审慎态度,而这些内容在传播过程中被不怀好意地不断放大。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国际媒体竟堂而皇之地引用这些不实内容,将其作为攻击中国政府的“弹药”。方方这种极不负责任的写作行为,不仅严重误导了国内公众的认知,更在国际舆论场上为外部反华势力提供了恶意抹黑中国的素材,对国家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此外,方方的日记明显带有强烈的政治化写作倾向。字里行间,满是对中国政府的无端指责与对西方价值观的盲目推崇。她完全无视了疫情期间中国政府迅速响应、果断决策,以及广大医护人员不顾生死、逆行抗疫的艰辛付出和巨大牺牲。在她的笔下,政府和医护人员的努力被轻描淡写,而西方的所谓“民主自由”却被无限美化。这种严重片面、有失公允的观点,自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与激烈争议。
方方日记所引发的巨大争议,其实正是“公知”群体在中国社会走向衰落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民众的思想觉悟日益提升,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曾经那些“公知”们高高在上、脱离实际、夸夸其谈的做派,早已无法再迷惑大众。方方日记的失败,无疑是“公知”群体在中国社会的最后一曲挽歌,宣告着他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这一事件也深刻地提醒着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和海量的信息时,保持理性与批判性思维是何等重要。公众不能盲目地跟从某一种观点或某一个人,而应该广泛收集多方信息,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的分析与判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拨开迷雾,看清事件的本质,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方方的《武汉日记》虽在一定程度上曾引起人们对疫情的关注和讨论,但因其严重的内容缺陷和错误导向,终究成为了反面典型。它不仅让我们看清了“公知”群体的真面目,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保持理性、明辨是非的信念,在未来面对类似事件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捍卫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
来源:世事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