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阿姨是在清晨六点送进急诊的。那天雨下得很大,救护车的灯一闪一闪,吓得整条街都安静下来。医生推着担架冲进抢救室的时候,她的女儿小梅喊破了嗓子:“我妈昨天还好好的,就说胸口有点闷,我还以为是胃病!”
李阿姨是在清晨六点送进急诊的。那天雨下得很大,救护车的灯一闪一闪,吓得整条街都安静下来。医生推着担架冲进抢救室的时候,她的女儿小梅喊破了嗓子:“我妈昨天还好好的,就说胸口有点闷,我还以为是胃病!”
值班的神经内科医生刘医生看了一眼心电图,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心梗,典型的急性心梗。很多人总以为心脏的问题只会表现为胸痛,但实际上,它往往披着一层“迷彩服”,让人误以为是别的毛病。
一周前的家庭聚会上,李阿姨就有点不对劲。她切菜的时候突然停下,左肩一阵发酸,她甩了甩胳膊,嘴里嘟囔:“这老毛病,估计是落枕。”没人放在心上。亲戚们还笑她上了年纪整天小毛病不断,可谁想到,那其实就是心脏在发信号。
刘医生回忆自己多年接诊的病例时,常说:“心梗不是非得胸口像压了石头一样,有的人表现就是肩膀疼、下巴酸,甚至是突然冒冷汗。”
李阿姨的邻居老周当时也在场,他劝过:“李姐,你这不对啊,我看电视里说,心脏出问题也会牵扯到肩膀,别大意。”李阿姨摆摆手:“哎呀,别吓我,我吃点止痛片就好。”大家听了也没再追问。
其实在神经内科,医生们常遇见这样的误判。有人以为是颈椎病,有人以为是胃炎,结果一拖再拖,等到真发作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
救护车呼啸进院那一刻,刘医生立刻下达指令:“立即开通静脉通路,准备溶栓。”心梗的抢救,分秒必争。小梅吓得手直抖,问:“医生,我妈会不会没事?”刘医生没有回答,只是抬手示意她稍等。那一刻,空气都凝固了。
很多人不知道,心梗的“伪装”种类很多。刘医生在给病人做健康宣教时会举例:有的老人突然觉得胃口差,老是恶心呕吐;有的病人莫名出一身大汗,脸色苍白;还有人只是觉得下颌疼、牙齿酸。谁能想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背后可能就是心脏血管堵塞。
小区里的老王就是典型。去年夏天,他经常晚上睡不安稳,翻来覆去出虚汗,还以为是更年期。结果有一天清晨,他刚骑上电动车,突然倒在马路边,送到医院时已经回天乏术。
刘医生习惯在查房时叮嘱病人:“凡是突然得不舒服,都别硬撑。特别是胸口闷、肩膀酸、出冷汗、呼吸急促,一定要立刻就医。”他说这话时声音不高,却很有力,每个家属都听得心里一紧。
在抢救室外,小梅踱来踱去,眼睛通红。她喃喃自语:“早知道昨天晚上就带她去医院了,她说只是烧心,我还劝她多喝点热水。”
护士轻声安慰:“家属别太自责,这种症状确实容易被忽视。”可是她越听越难受,眼泪掉个不停。
四十五分钟后,刘医生推门出来,摘下口罩,声音终于缓和了些:“情况稳定,血管已经打通。”小梅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哭得连声说谢谢。
这场虚惊过后,刘医生特别强调:“以后再有任何类似情况,哪怕只是肩膀痛、胃不舒服,也不能掉以轻心。心梗不会等你,它随时可能袭来。”
李阿姨醒来后,第一句话是:“我是不是差点就见不着你们了?”家人围在床边,没人敢接话。刘医生站在窗边,语气缓慢却笃定:“心脏发出的信号,千万不要忽视。侥幸过一回,不代表能过一辈子。”
李阿姨出院后,家里买了血压计和血糖仪,每天记录。小梅一有时间就陪着母亲去散步,邻居们也开始自觉体检。有人说,生活本来就充满未知,唯有敬畏身体,才能给家人一个安心的交代。
刘医生在讲座里总结:“心梗不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而是长期积累下的结果。别等到担架推上救护车,才追悔莫及。”
街坊们记住了这句话,也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
来源:一盅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