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段衔接: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0 17:45 2

摘要:中小学开学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杂,一般学校领导均比较重视开学前的常规性工作准备,如制定规划、计划,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编排教师课表、学生分班,教学设施设备器材等物资准备、环境卫生整等等。这无可厚非,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小学开学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杂,一般学校领导均比较重视开学前的常规性工作准备,如制定规划、计划,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编排教师课表、学生分班,教学设施设备器材等物资准备、环境卫生整等等。这无可厚非,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多年中小学开学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个被一般学校普遍忽视忽略的一个老问题、新课题,那便是中小学开学后的学段衔接教育,包括幼小衔接、小学初中衔接、初中高中衔接。一些中小学可能意识并注意到这个问题,也开展一些教育活动,但大都重视不够,研究不够,流于形式,其效果可想而知。

如果说开学工作的核心任务是确保安全有序的话,那么,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点就在于做好学段衔接了。科学有效的学段衔接教育,是学生适应新学段教育教育的重要前提基础,也是为学生扫清学习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同时,学段衔接教育也为教师了解学生学情、增强新学期教学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的重要路径形式。

中小学开学初要重视并做好学段衔接(如幼小、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到新学段的学习节奏、知识难度和身心要求。

一是摸清“衔接痛点”,精准施策。做好 知识衔接。教师要梳理新旧学段知识的关联与断层(如小学到初中的数学代数入门、初中到高中的物理力学深化),通过开学前的摸底测试或学情调研,明确学生的薄弱点,针对性开展“补漏+预习”过渡课程。抓好能力衔接。新学段对自主学习、逻辑思维、时间管理等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如“初中生如何记课堂笔记”“高中生如何规划晚自习”),让学生提前了解能力差异,主动调整学习方式。

二是搭建“过渡桥梁”,降低坡度。教师要放缓教学节奏。开学初期适当放慢新知识进度,用1-2周时间复习旧学段核心知识,再逐步引入新内容(如高中数学先回顾初中函数基础,再进入函数性质的深化),避免学生因“跟不上”产生挫败感。开展 设置衔接主题活动,如班主任可组织“学段变化分享会”,邀请高年级学生分享适应经验;学科教师设计跨学段融合的趣味任务(如小学升初中可做“生活中的几何”项目,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几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知识的延续性。

三是关注“身心适应”,情感护航。学校教师要重视学生 心理引导。新学段可能伴随陌生环境、人际关系重建的压力,要通过班会、心理课等形式,引导学生接纳“不适应”是正常现象,教授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如写日记、主动沟通)。加强 家校协同。向家长说明新学段的变化(如初中科目的增加、高中学习的自主性要求),建议家长避免过度焦虑,多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共同帮助学生建立“我能行”的信心。

总之,通过抓好学段衔接,“找准衔接点、降低过渡坡、温暖陪伴行”,既能帮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平稳过渡,也能让他们在心理上更快融入新学段,为整个学期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来源:杨永厚说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