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始大量进口俄罗斯粮食?事实可能比较扎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0 17:49 2

摘要:全球粮食贸易格局中,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一直注重通过多种渠道保障供应稳定。近年来,国际市场波动加剧,俄罗斯作为资源丰富的邻国,其谷物出口潜力逐渐进入视野。

全球粮食贸易格局中,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一直注重通过多种渠道保障供应稳定。近年来,国际市场波动加剧,俄罗斯作为资源丰富的邻国,其谷物出口潜力逐渐进入视野。

2024年,双边经贸合作深化,推动农产品交流增多,但实际数据需仔细审视,以免被表面数字误导。

从海关公布的数字看,2024年我国从俄罗斯进口谷物总量达到数十万吨级别,主要包括小麦、大麦和玉米等品种。其中,小麦进口量同比出现大幅跃升,但基数原本较低,导致增长率显得格外突出。

2023年同期从小麦进口不足5000吨,到2024年前几个月就达到9.7万吨,这种变化虽引人注目,却在总进口框架内占比有限,仅为1.6%左右。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大麦上,进口2.9万吨,增长924%,但整体大麦进口605万吨中仅占0.5%。这些数字表明,增长更多源于起点低,而非真正主导市场份额。

深入分析这种增长的成因,需考虑国际环境的影响。俄罗斯谷物产量稳定,2024年粮食总产1.3亿吨,其中小麦出口能力强,我国需求则因饲料和加工行业扩张而有所上升。两国通过协议优化物流,如利用陆路和海运结合,缩短运输时间,比依赖远洋供应商更高效。

不过,与巴西或美国相比,俄罗斯的供应仍属补充性质,2024年全年从俄罗斯进口粮食313.7万吨,价值71.5亿元,占总粮食进口1.58亿吨的比重不足2%。这反映出我国进口策略的谨慎,避免过度倾斜单一来源。

再看2025年上半年数据,整体粮食进口呈现回落态势,1-4月总量3182万吨,同比减少39.9%,金额962.5亿元,下降40.5%。从俄罗斯的具体采购,小麦累计4.2万吨,占总小麦进口2.6%,玉米则在某些月份表现出色,如5月进口5.7万吨,占玉米总进口30%,位列第二来源国。

但小麦领域下降明显,3月锐减至低点,与美国进口14.7万吨形成对比,俄罗斯全年小麦对华出口27.5万吨虽超过美国,却在波动中显示出不确定性。这种品类差异化调整,体现了我国根据国内库存和产量动态调控的智慧。

俄罗斯谷物出口到我国的结构也在演变。2024年,玉米和大麦占比逐步上升,荞麦出口在2025年前七个月增长12%,价值从2024年的5580万美元增至7780万美元。这类小众品种的增加,满足了我国健康食品市场的细分需求,与传统大宗谷物形成互补。

相比2023年的低迷基数,2024年的贸易额增长3.7倍,达到3.25亿美元,但对总格局的影响仍微弱。推动因素包括双方投资仓储和转运设施,如边境粮仓扩容,提高装卸效率,采用集装箱模式减少损耗,这比以往散货运输更具可靠性。

2024年5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谷物超过14万吨,价值3300万美元,同比增长2.9倍,但这在月度总进口中占比不高。进入2025年,粮食进口额整体下降30.9%,至203.9亿美元,从俄罗斯的部分虽有玉米支撑,却未逆转趋势。

俄罗斯作为全球谷物大国,其对华出口在2024年位列第四,超过乌克兰,但小麦贸易额仅8650万美元,远低于巴西数百亿规模。这种对比凸显了基数效应的作用,任何小幅增加都会放大百分比,却难撼动我国依赖多元化的根基。

进一步考察贸易机制的进步,中俄农业合作从初级贸易向科技融合转型。联合育种项目引入耐寒品种,适合我国北方地区,优化产量结构。这与以往单纯采购不同,现在融入数字化监测,通过实时数据调整合同,避免库存的积压。

2025年2月,玉米进口2万吨,到5月升至5.7万吨,反映季节性需求的精准匹配。俄罗斯调整出口策略,聚焦高附加值品种,如荞麦和油籽,这为我国提供了缓冲选项,尤其在国际价格波动时。

但事实层面,进口规模的“大量”一说并不成立。2024年11个月小麦进口8650万美元,增长2.9倍,却在2025年3月十倍下降,原因包括国内小麦产量创纪录达1.401亿吨,储备充足减少需求。

这种波动提醒我们,贸易受市场调节影响大,我国通过政策引导企业转向上游投资,如在俄罗斯农场布局,直接控制源头,提升安全系数。这比依赖外部供应更具战略深度。

俄罗斯对华农产品出口在2024年超830万吨,2025年预计维持高位,但粮食占比有限。两国共建基础设施,如粮廊项目,计划供应7000万吨谷物、豆类和油籽,却需八年逐步实现,目前仅起步阶段。

相比2023年的760亿美元总值,2024年下降,但粮食部分增长1.4倍,显示潜力。但我国总粮食进口在2025年上半年趋稳,俄罗斯份额约2-3%,增长但非主流。

这种格局的内涵在于粮食安全的平衡之道。我国坚持自给自足,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1.1932亿公顷,产量7.065亿吨,进口仅作为补充。从俄罗斯的增加虽有助于分散风险,却未改变对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传统伙伴的依赖。

2025年全球谷物贸易预报4.869亿吨,我国份额稳定,俄罗斯小麦出口预计4400万吨,对华部分虽位居前三,却在总量中占比小。

2025年8月,荞麦出口继续增长,但小麦和玉米波动大。整体来看,这种合作增强了供应链韧性,为我国提供了邻近备选,却远未达到“大量”水平。理性审视这些数字,有助于理解粮食贸易的微妙动态,避免高估单一渠道的作用。

我国在全球农业展望中,未来十年需应对挑战,如气候变化和政策调整。俄罗斯作为伙伴,其谷物出口在2025/26年度预计增长,但对华份额取决于需求匹配。相比南半球丰产带来的竞争,俄罗斯的优势在于地理便利,却需克服品质标准对接的障碍。

这种进口增长的分析,揭示出我国策略的成熟:注重多元化,控制风险,确保稳定供应。标题的疑问虽引人思考,但数据指向的现实是稳步推进,而非剧变,这或许正是扎心之处,却也彰显了务实智慧。

来源:2333历史研究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