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午后的阳光洒进湖北武当秀华道源服饰有限公司的车间,缝纫机的嗡鸣声与布料摩挲声交织成一曲别样的“织造乐章”。几位女工正娴熟地为一批新款汉服手工缝扣,案头摆放的绣样来自武当山传统道服纹饰——祥云、鹤羽、太极图样,在她们指尖化作一件件国风新品。
【中国日报十堰武当山8月29日电】(记者 刘坤) 午后的阳光洒进湖北武当秀华道源服饰有限公司的车间,缝纫机的嗡鸣声与布料摩挲声交织成一曲别样的“织造乐章”。几位女工正娴熟地为一批新款汉服手工缝扣,案头摆放的绣样来自武当山传统道服纹饰——祥云、鹤羽、太极图样,在她们指尖化作一件件国风新品。
“昨天新款上架直播间,不到两小时就卖出600多套。”公司负责人闵秀华介绍。如今,依托电商和直播带货,这家专注武当服饰的非遗工坊月均销售近万套,累计粉丝超过40万。她的女儿在无锡做舞蹈老师,闲暇时间也帮母亲直播带货,“70%的订单都来自女儿的直播间。”
非遗传承,因市场而焕活;传统技艺,在新消费浪潮中重获生机。记者在车间看到,公司正招聘更多返乡女工,既能顾家又能挣钱。“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到头见不到孩子,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收入不比外地少,还能守着家。”工人刘阿姨告诉记者。
傍晚时分,采访团来到“武当一梦”沉浸式演艺园区。
这里汇聚了2大核心剧秀、6大场外巡游演艺和3大数字科技体验馆。《武当一梦》以都市青年的“入梦之旅”为主线,借助全息影像和声光电特效,复现武当山巍峨古建与太极哲思。
另一台《大话武当》,则把金庸笔下的江湖搬上舞台,让游客“沉浸式闯江湖”。暑期国潮文化节期间,电音节、国风巡游、美食嘉年华与德云社相声同台上演,带动园区人气持续高涨。
科技赋能,让千年仙山焕发“年轻力”。园区新启用的22.55米全沉浸球幕影院,播放全息剧《太极武当》,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云游”武当古建群落;“入境武当”VR大空间则基于数字武当工程打造,1:1复刻八百里武当胜景,让游客戴上头显便可自由行走、登临金顶。
“我们要把流量变成‘留量’。”武当山文旅集团董事长张震介绍,过去一年武当山全网触达量超过30亿次,游客量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3亿元。而借助“数字武当”入选国家级创新案例的契机,武当正探索通过IP孵化、数字资产运营等方式,把文化基因转化为文旅新质生产力。
从车间里的针线声,到园区里的掌声、喝彩声,武当山在用自己的方式回答:非遗不是古老的符号,而是活态的文化;文旅融合不止是观光打卡,而是实实在在带动就业与消费的产业。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