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纸引发的革命”:昆山华腾精密的esop无纸化车间故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0 11:56 4

摘要:老王,王建国,华腾精密的生产部王经理,拿着一个刚从产线上抽检下来的零件,火气“噌”地一下就上来了。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因为图纸版本问题出错了。每次都是这样,工程部那边改了设计,发了邮件通知,但产线上的那本被翻得油乎乎、起了毛边的作业指导书,还是那张旧的。

“一张图纸引发的革命”:昆山华腾精密的无纸化车间故事

“又错了!又错了!这批货的孔位又打偏了0.5毫米!你们带班的怎么看的SOP?”

老王,王建国,华腾精密的生产部王经理,拿着一个刚从产线上抽检下来的零件,火气“噌”地一下就上来了。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因为图纸版本问题出错了。每次都是这样,工程部那边改了设计,发了邮件通知,但产线上的那本被翻得油乎乎、起了毛边的作业指导书,还是那张旧的。

华腾精密在昆山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厂了,主要给一些大牌子做电子产品的结构件,精度要求特别高。可这几年,王经理的头发是越来越少,产线上的问题却是越来越多。

为啥呢?你想啊,现在的产品更新换代多快,今天客户要求改个尺寸,明天就要加个工序。工程部的图纸天天在变,每次变更,都要打印几十份新的作业指导书,然后派人跑到一个个工位去替换。有时候忙起来忘了换,有时候工人习惯了看旧的,顺手就拿起来看了,得,一整批货就这么报废了。

“王哥,这真不能怪我们产线,”带班的小李一脸委屈,“工程部那边半夜发邮件说改图,谁能时刻盯着邮箱?再说,产线这么吵,就算口头通知了,传来传去也容易出错。那本SOP手册,都快被我们翻烂了,上面还有老师傅自己画的重点,你说换一本新的,他们还不乐意呢。”

王经理一屁股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点了根烟,愁得直挠头。他知道小李说的是实话。纸质的SOP(标准作业程序),在这个时代真的有点跟不上了。

转机,是从一次“偶然”的抱怨开始的。

公司新来了个大学生,叫小张,在IT部。有一次开会,王经理又在吐槽这个事儿,小张在角落里默默听着,会后找到了王经理。

“王经理,我听您说的那个问题,其实现在很多工厂都用‘ESOP电子作业指导书’系统解决了。”小张有点紧张,但眼睛里放着光。

“E...SOP?啥玩意儿?不就是把SOP放电脑上看吗?那工人还得跑去看电脑,不更麻烦?”王经理对这些新词不太感冒。

“不是的,王经理,”小张赶忙解释,“您想啊,咱们每个工位上都装个小屏幕,就像个平板电脑一样。工程部那边只要一更新图纸,后台一点‘发布’,所有工位的屏幕上‘唰’的一下,就全都同步成最新的了。而且,咱们还能把图纸放大、缩小,甚至可以放操作视频,一个新员工来了,看一遍视频,比老师傅手把手教还快!”

王经理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他虽然年纪大了点,但脑子快。他立刻抓住了几个关键点:实时同步、版本唯一、视频教学。这不就是解决他所有痛点的“神药”吗?

说干就干!但过程可没那么容易。

老板听说要花几万搞这么个系统,一开始也犹豫。王经理拍着胸脯立了军令状:“老板,这笔钱,我保证半年内从减少的报废品里给你省出来!”

方案定了,系统也选好了,开始在一条产线上试点。你猜怎么着?第一个反对的,竟然是产线上的老师傅们。

“搞这个花里胡哨的干啥?我闭着眼睛都知道这个件儿怎么做,还要看电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师傅嘀咕着,他习惯了那本厚厚的、写满笔记的纸质手册。

“就是,这屏幕反光,看得眼睛都花了。”

“万一停电了咋办?机器坏了谁来修?”

反对的声音此起彼-落。年轻人觉得新鲜,但老师傅们觉得自己的经验受到了挑战。

王经理知道,这种事急不得。他让小张和科创致远软件公司的工程师一起,泡在车间里。他们没急着强制推广,而是先做给他们看。

比如,有个工序特别复杂,新人来了一个月还老出错。工程师就专门为这个工序拍了个高清的操作视频,把每个动作、每个要点都分解开来,用大号字体标出来,循环播放。结果,新来的两个小姑娘,看了两天视频,上手比老师傅带出来的还快、还标准。

这下,老师傅们有点坐不住了。

接着,王经理又搞了个“小创新”。他在系统里加入了“首件确认”功能。每天开班,工人要对着电子SOP做第一个产品,做完后用工位上的摄像头拍照上传,班组长在自己的电脑上就能看到照片,确认无误后,系统才“解锁”,允许该工位进行批量生产。

这么一来,以前那种因为没看清图纸导致一整批都报废的傻事,就再也没发生过。

慢慢地,风向变了。

老师傅们发现,这个“电视机”确实好用。图纸哪里看不清,手指一划就放大了,比用老花镜还清楚。哪个步骤忘了,点一下旁边的视频按钮,立马就有演示。最关键的是,再也不用为图纸版本的事儿跟工程部扯皮了,屏幕上显示的就是最新的,绝对不会错。

之前那个抱怨屏幕反光的老师傅,现在反而是用得最溜的。他还主动跟工程师提建议:“小伙子,你能不能在这个地方加个‘注意事项’的弹窗?每次做到这一步,就自动弹出来提醒一下,这里最容易出错了。”

整个车间的氛围都不一样了。以前是“人找事做”,现在是“系统派活”。工单通过系统直接推送到每个工位,工人完成了,扫个码,产量、工时自动就统计上去了。王经理坐在办公室里,打开电脑,哪个工位在干啥、效率怎么样、合格率多少,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年底,一个大客户来审厂,彻底让华腾“火”了。

客户的审核员是个很较真的德国人,在车间里转悠了半天,没找到一本纸质的作业指导书,他当时就皱起了眉头,觉得这工厂不正规。

王经理不慌不忙,把他带到一个工位前,指着屏幕说:“我们的SOP,全在这里。”

他让工人现场演示如何调出图纸、如何看3D模型、如何查询历史版本的变更记录。那个德国审核员越看越惊讶,最后直接挑起大拇指,说:“王经理,你们的工厂,比我在德国看到的很多工厂都要先进。这才是真正的‘工业4.0’!”

那年,华腾因为这套系统,不仅顺利通过了审核,还拿到了一个超级大的订单。老板在庆功宴上,端着酒杯,非要敬王经理和小张。他感慨地说:“我当初只想着省几张纸,没想到,你们给我换来了一个数字化的新工厂啊!”

现在,华腾精密的车间里,再也看不到飞扬的纸张和油腻腻的手册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明亮的屏幕,安静而高效地指导着生产。工人们说笑,这哪是上了个班,感觉跟科幻片里似的。

王经理再也不用为了图纸版本的事儿发火了,他现在琢磨的,是怎么利用ESOP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去做更多生产优化。

这就是昆山华腾精密的故事。一个因为一张小图纸引发的“革命”,最终让他们从一个传统制造厂,一步步迈向了真正的“数字工厂”。这事儿,其实在昆山、在长三角,每天都在发生。科创致远esop引领sop技术变革。

来源:深圳科创致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