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出了408位皇帝,唯独一个省没出过一位皇帝,这是为什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9 11:38 2

摘要:山东,这地方真有点“怪”。你看看,隔壁省份动不动出个皇帝,满中国历史里皇帝408位,山东一直零蛋。可是名人是没少出,什么孔子、孟子、姜太公,一个接一个热闹得很。说起来还挺让人琢磨——为啥这么英雄辈出的地界儿,偏偏没人能坐上龙椅呢?是不是天生就跟“皇帝命”没缘分

山东,这地方真有点“怪”。你看看,隔壁省份动不动出个皇帝,满中国历史里皇帝408位,山东一直零蛋。可是名人是没少出,什么孔子、孟子、姜太公,一个接一个热闹得很。说起来还挺让人琢磨——为啥这么英雄辈出的地界儿,偏偏没人能坐上龙椅呢?是不是天生就跟“皇帝命”没缘分?这事儿啊,听着像是天意,里面其实藏了不少门道。

你别急着下结论,说不定这里头藏着点什么,就好像小时候听大人们念叨,“你看这院子里麦子长得旺,偏偏没长出个最大颗的。”真有点山东人的命运味道。

山东的气质就不是那种喜欢称王称霸的角色。翻开历史,别说皇帝了,倒是文人、武将扎堆出。孔孟之道扎根得牢,千年还在那儿拽着中国人的脊梁骨。有时候我在曲阜的老院子里瞧瞧院墙,静静的、安安生生的,好像老头子们正念着经书——有种不争的味儿,倒不是没本事,而是心气没在“独霸天下”上。

得,说到本事、能耐,山东这块地儿真不短,名将一大把,文豪不少,可是要说为什么没出皇帝,说到底三句话也打不住,我琢磨着主要还得从地头说起。

你先别看地图,山东的位置说偏不偏,可真不算是老天爷给的“掌门”地界。中原那块才是真正的风水宝地,朝代更迭,皇帝们爱扎营的地方基本没离开过河南、陕西那一带。倒不是说山东不好,东边靠海,西边也隔着点岭,往北是燕山,往南是苏鲁地界,四面八方似乎都开了门。这种地势,想守江山可不易,说得直白点,就是“守不常”、“攻不死”。

有的地方山高水险,天然就是反王的窝,比如蜀道、巴蜀那块,外面想打进来还真费劲。可山东,一马平川,想守着说“这是我的地盘”,很难。你要是真的在这里造反,保不齐哪天对面的大部队就能杀进来,把你的大本营端了。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山东自古牛人多,却都局限在文武两个领域,不自觉地把“做大王”这事儿撇开了。

我倒觉得,地形之外,还是这地方的气质和家风——说白了,是山东人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路。山东,讲的是“规矩”。孔子摆在那儿三千年,孟子也是个讲“仁政”的主儿。家族门风,讲忠、讲孝、讲礼,让人做臣子做得安安稳稳、踏踏实实。

有一年我跟曲阜的老乡沏茶聊天,他说他们老家门口那块石碑上就刻着:“为国为家,先修身。”听着像套话,细琢磨其实名副其实——山东人不是没野心,是不爱闹腾。你要是把公侯将相的光环给他们,他们能戴得比谁都稳。可要做天子当“孤家寡人”,得孤独得很,有时候还要背负血雨腥风,这不是山东人的理想。

其实山东并非一成不变。你想想姜太公,那是老谋深算的大人物——据说他被封到齐国后,让山东成了军事、智谋的聚集地。什么孙武、吴起、秦琼、程咬金,哪一个不是在刀光剑影里打出一条血路?只是,他们宁可舞刀弄枪,也不愿坐在皇位上看着文书发呆。人嘛,各有个性,山东人可能就是愿意在前线做先锋,干“打天下”的事,至于“坐江山”,那是别一拨人操心。

山东还有个“名门望族”——琅琊王氏。这家人,高门大族,风头有一阵子盖过皇家的司马老家,“王与马,共天下”,这话听着真给面子。可就这样一大家子,还是宁做中流砥柱,不做天子。或许王氏心里明白,“皇帝”这活儿太烫手,家族还不如安安心心地做贵族。

这就讲到一个妙处,中国的历史里,能做皇帝的,往往不是最文武双全的那种人。我有时候琢磨,皇帝除了权力外,最大的本事就是会“治人”。而山东人的家学渊源,是做君子的,不是做强权者。有点像老屋里头喜欢做仲裁的长辈,能把家事摆平,却不爱做一家之主。山东,出了多少大丞相、高参、高将军,可当皇帝时需“忍辱负重”、“见风使舵”,未必就是他们的专长。

说一个小插曲。很多山东人进了朝堂,有的做了太尉、丞相,权力一度可以“只手遮天”。可不管多有势,终究还是臣子的命。秦琼、程咬金,到了唐朝,威风八面,最后还是帮别人稳江山,自己当了个忠臣。再看琅琊王氏,历经鼎盛,到头来也认了“辅佐天下”的角色。这,或许是山东根儿里的坚持,不抢老板的位置,只帮老板把事儿干好。

话说回来,有没有山东人真正想称王称帝呢?当然有。隋末唐初那档口,徐懋功、秦叔宝这些人也不是没想过“带兵割据”。可惜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凑巧。做不了皇帝,不等于没本事,山东人有自己的方式影响天下,造一代风气、留千古清名,谁敢说不是比皇帝还光景?

这个问题没谁能说个准头。我觉得,可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皇帝这个事不是只靠个人努力,讲究时运、地势、各种机缘。山东,就是这样一个有点“不合群”的地方。没有皇帝,倒显得更纯粹些。

再透露个小细节给你听。去过孔庙的人都知道,每年祭孔的时候,山东人不是在庙前高叫“我们的祖宗是皇帝”,而是低头躬身,念一段崇敬先贤的祭文。有时候,低调的光芒才真实、持久。

倒过来想,中国历史那么长,一省不出皇帝,反而每个朝代、每场风云大势里,少不了山东人的身影,也许这就是某种宿命吧。谁说一切都非得圆满,没做过皇帝,未必不是最恰当的选择。或许山东人的命,是把一代一代“辅佐天下”,让故事一直讲下去。

这一页翻过去,留下的是未完的余韵。咱不说山东还有没有“登基的命”,倒是想问句:要是你生在济南、青岛、临沂,碰面对这颗“不当皇帝”的种子,你会不会也觉得遗憾?还是说,能把千年的才华传下去,比那个金銮宝座更带劲?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