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编老范,棋高一着,将题目改为《少数企业死不了,多数企业活不好》。
老詹原本是个比较笨拙的人,
看上去憨憨的,一点不聪明。
我深知这一点,有自知之明。
所以,喜欢动脑筋,弥补先天不足。
也因此,渐渐地,竟变得聪明起来,
脑子里的点子,也一天天多了起来。
记得那年到西昌去念高中,
看到班上同学有把二胡,很是羡慕。
然而,也不好意思随时借来练习呀。
于是想出一点子,
找来一根木头片,
一头刮得圆圆的,算是二胡杆,
一头削得细细的,算是二胡弦。
揣在衣兜里,得空就摸出来,悄悄练习揉弦。
没多少日子,二胡到了手中,吱吱嘎嘎这么一拉,
嘿嘿,揉起弦来,相当动听呢!
同学们大吃一惊。
下乡插队,喜欢给知青伙伴理发,
大伙儿也愿意找我理,
因为,小詹的技术,相当不错呢!
啥原因?他有点子嘛。
我琢磨过,什么叫理发呢?不就是把头发剪短么?
理发技术好不好,关键在你理完发后,看起来还相当顺溜,
不是一些长,一些短,狗啃的一样。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我的点子,很简单,挺实用。
就是,每剪一绺头发,首先把它拉伸了,让其垂直于头皮,
再一剪子下去!
OK,每一绺头发,都剪去同样长度,
再放下来,可不就全都很顺溜了么?
不说生活中的小把戏,讲讲真格有用的点子吧。
从复旦分到经济日报后,老詹写文章,也喜欢琢磨点子。
比如那年,副总编辑杨尚德到计委开会,
回报社后,要我写篇文章,谈谈如何搞活国有企业?
我坐在那里,冥思苦想,绞尽脑汁,
突然,灵机一动,来了个逆向思维!
近些年来,国家办了那么多那么多国有企业,
几乎没有一家因为生存不下去而破产死亡的,
只生不死,企业怎么可能搞得好?
于是写了篇述评《怎样把企业搞死》。
总编老范,棋高一着,将题目改为《少数企业死不了,多数企业活不好》。
发表之后,一炮而红,在全国引起相当强烈反响!
从思维模式上讲,这就属于逆向思维。
亦算是点子的一个重要特征吧。
同样例子,还有不少。
老詹曾经写过文章,
望子成虫
弄斧偏要到班门,
旁观者迷
君子动口
从文章角度看,是不是比较新颖?
又是一年,大连记者站给报社发来一内参,
说是大连机床厂三总师全都跳槽,还领着一帮人,
跑到乡镇企业,新办了一家机床厂!
此事在大连乃至辽宁闹得纷纷扬扬,引起极大争议。
总编老范命我立即前往,看看怎么回事,能否搞一报道?
到大连后,我与站长李天斌一道,搞了一组系列报道,
取名就叫《大连“小机”斗“大机”》。
因为当年正好是鸡年,机与鸡,谐音也,
这么一搞,报道也就引起反响,着实火了一把。
还有一年,河南记者站给报社透露一消息,
已经连年落后的开封市,刚换了市长,如今又调来一书记,
可不可以前往调研,看看能弄点什么?
我与记者部副主任庹震、河南站长刘海发一道,赶往开封。
弄出一组系列报道,取名《开封何时能开封》 ,
这点子不错,文章自然引起极大反响,
后来,这组文章成了经济日报能被读者记住的典型报道之一。
如果说搞报道需要新点子的话,
办报纸搞发行,更需要新点子。
老詹调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后,任务之一,就是要把发行搞上去。
海外版是在海外发行的,主要给华人华侨和海外留学生看。
由于发行时效以及印刷成本等原因,发行量并不大。
怎么找到突破口,将发行量尽快搞上去呢?
通过海外调研,我们想了一主意,
首先,在海外找一家大使馆认可、比较有实力的华文报纸,
与他们合作,办一份《人民日报海外版.某某周刊》。
这个周刊,其实非常好办。
并不是单独再办一张报纸,
而是,在他们已有的十六或二十四个版中,划出四个或八个版,
专门刊登国内新闻。
内容,由海外版提供;
版头,挂上《人民日报海外版.某某周刊》
这样,海外版得到的好处是,
其一、传播了内容,扩大了影响。
其二、不用多花钱,增加发行量。
对方得到的好处是,
其一、获得了优质内容,而且全部免费。
其二、成为海外版合作伙伴,身价提高。
我们将此方式称为“借船出海,合作双赢”。
有位合作伙伴感慨地说,詹总呀,同你们合作以后,到大使馆开会,
我们离大使的位置,靠近了好几个位次呢!
就这样,海外版只用两年时间,没花一分钱,
海外发行量便由5万份增长到20万份,
整整翻了两番!
点子这个东西,说得正规一点,
其实就两个字:创新。
创新思维有什么特点呢?
老詹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谈此事,
取名就叫“记者的点子”,
我认为,所谓创新思维,有三个特征。
一是逆向思维。
二是迂回思维。
三是追踪思维。
三种思维,可以产生很多很多创新点子。
老詹曾到新闻单位讲课,专讲这三种思维。
还录过一次视频,大约一个半小时。
可惜现在找不到了。
是哪个单位录的呢?
也想不起来了。
唉,由此可见,
老詹你呀,真是老了。
最后,再讲一故事吧,
假如你是梳子厂的销售,
你怎么把梳子卖给和尚?
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烧脑?
然而,一位善出点子的销售,
却顺利地把这事情给办成了!
他首先找到寺庙的住持,跟他商量,
咱寺庙里,每天不是有不少香客来敬香吗,
咱们可以把梳子作为礼物,回馈给香客呀。
住持一听,主意不错!
于是,将整箱梳子买了下来!
来源:詹国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