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七大占卜奇书的江湖——那可是充满了弯弯绕绕的老梗。据说这些书曾经预言出滔天大祸、金戈铁马,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可要说这些书里谁最神,十个有九个都会提那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推背图》。可你信吗?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书到底有多准,谁也说不清。让人更琢磨不透的,是
中国七大占卜奇书的江湖——那可是充满了弯弯绕绕的老梗。据说这些书曾经预言出滔天大祸、金戈铁马,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可要说这些书里谁最神,十个有九个都会提那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推背图》。可你信吗?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书到底有多准,谁也说不清。让人更琢磨不透的,是这玩意儿连2023都“预判”过。信与不信,在你一念之间。
说到《推背图》,绕不开两位半传奇半谜团的人物:李淳风、袁天罡。俩人是唐初的“神算子”——什么天星异动、什么卦象风云,听说那会儿没人能和他们俩掰腕子。他们的名字里都带着股故事味儿,你一说出来,仿佛背后自带烟雨长安的气息。
唐太宗刚登大位,天下还没彻底稳妥,就有人给他出了个“先测后治”的馊主意。皇上倒也信这套,让李淳风和袁天罡帮忙掐算,大唐到底能兴多久,还有没有什么风雨雷电。这要搁现代,差不多就相当于董事长请俩数据分析师,帮着看看公司能不能上市,上市了能不能不破产,只不过那时候没人玩Excel,只有星象图和铜钱。
要说他们是真的会算,还是机缘巧合?这我们说不上来。只是,当年二人推推算算,天光都快破了,还没算完,屋里突然进来一位自来熟的老头。啥皇帝、啥国家大事,统统往旁边一靠,他偏要李袁二人与自己“卜一卦”。说来也怪,袁天罡突然就打住不推了,神色也变了。他说,我们这点能耐,也就凑个热闹。天意四海,想看清,反倒迷了眼。其实我一直觉得,古人那话糙理不糙,有些事越琢磨、越是像雾又像风。
后来,他们“把书往后一推”,算是给自己留条退路。于是一部所谓能预见千年风雨的《推背图》就此诞生。你说它真能一部书预测国运兴衰、朝代更替?还真别小看了民间的想象力。
这本书的神秘,还在于它不会甩给你固定答案。六十幅图、一卦一梦、一诗一谜,鱼目混珠、有的实在隐晦。就像张老照片,人人都能对得上号——你觉着像谁,它就是谁。
其中,曾有这么一则预言,说唐朝二百九十载,二十一帝,还特意“夹杂”了个女皇。你看见没?史书里武则天摆在那里,一下就觉得《推背图》神了似的。可真要说是不是每件事都这么准?嘿,怕是“碰巧的多,凑巧的也不少”。
说回到2023,书里写道“黑兔走入青龙穴,遇进不绝不可说,唯有外面跟树枝,30年中子孙后代结。”啥意思?解开这道谜,不比中彩票容易。有人瞎琢磨,说癸卯年“黑兔”嘛,这两字合起来就指今年。外加“以卵击石”,是不是预示着啥惊天大事要发生?可惜,每一句都得猜来猜去,真的灵验,还是巧合,没人能放一锭银子打包票。
说老实话,现在流传的《推背图》版本一大堆,哪本靠谱,哪本凑数,都说得一套一套的。你说“验证”了,“灵验”了,其实明明可以套着讲。你想要它灵,他就灵个样给你看。咱们都说求个心理安慰,别真指望着一本书带你走通未来的路。
说完《推背图》,那还剩下几本书,也各有各的门道。比如《乾坤万年歌》,那味儿竟然更“虚”,琢磨的不是具体哪年谁当皇帝,而是人生何其短、天地何其长。“万年之后,乾坤仍旧,人生如梦。”——这几句话摆在这儿,甚至有点让人感动。咱们活着忙了又忙,到头来又有谁能留下点什么?古人那种看山看水的劲儿,最终还是回到了对自己的叩问。
你以为占卜都得拿根签条、翻翻卦象?不见得。比如《马前课》,就讲究看马的举止来“掐算”未来,咋看咋觉得像老农看天捉虫。其实再厉害的神算,也是不离个“看门道”的本事。今天我们研究数据、分析趋势,说不定骨子里和古人看马的劲头就差了个现代词。
剩下那《烧饼歌》《藏头诗》《黄檗禅师诗》《梅花诗》,更带点“文人游戏”的味儿,有点像大伙儿夜里守岁时讲段子、编谜语。你说它能改变什么命运?恐怕没有,叫人拿来琢磨琢磨心性,倒也挺趣儿。
其实,我们总觉得古代这些“神书”,又神秘又高深,其实说穿了,大多也是人们对未知的安慰。天命这东西,哪轮得到几页纸说了算?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正是古人心灵的温柔:对未来没底气,拿本奇书,哪怕是自欺欺人,也能心里踏实点儿。
古人那一通“卜”,既是试图把握命运,也是无奈面对命运。每个在黑暗中摸索的人,谁不渴望有人告诉他,前头是进是退?可咱们都知道,人生哪有百分百的剧本。今天的你、我的日子,也还是“小心翼翼打着草稿”,一步一个试。
想想这些书书卷卷,可能现在仅剩下个文化符号了。看书、琢磨书、怀疑书,也许比什么“天机”更真实。留几分敬畏,留几分冷静。不信“全凭它”,也别“全不信”。有时候,人类对命运的试探,或许才是这些“奇书”千年来真正在安慰我们的地方。
毕竟,谁又敢说下一个天亮,会是豁然开朗,还是风雨欲来?这答案,怕是再多的奇书也未必能写得全明白。
来源:小南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