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AI Agent大时代: 新入口的争夺战 小平台的改命史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4 13:34 2

摘要:试想一下,你现在身处《2012》的场景之中,地面如脆弱玻璃般四下崩裂,巨浪如排山倒海般冲向陆地,面对超自然的伟力,渺小的你会选择驾车狂奔,步步躲避退守,还是选择纵身一跃,跳向诺亚船头?

试想一下,你现在身处《2012》的场景之中,地面如脆弱玻璃般四下崩裂,巨浪如排山倒海般冲向陆地,面对超自然的伟力,渺小的你会选择驾车狂奔,步步躲避退守,还是选择纵身一跃,跳向诺亚船头?

2025年的AI,技术日新月异,变化接踵而至,既像地壳位移,也像巨浪汹涌。

AI+时代肉眼可见地到来了,从23年春节的GPT,到24年春节的Sora,再到25年春节的DeepSeek,AI在人们心中激起的涟漪越来越大;从硬件+AI的全新体验,到企业+AI的数智员工,再到产业+AI的垂直模型,AI在物理世界完成的融合越来越多;从算力设施的基建式普及,到推理性能的指数级提升,再到模型成本的革命性下降,AI应用爆发的拐点似乎已经越来越近。

十年前的“互联网+”浪潮似乎还历历在目,十年后的“AI+”浪潮已经滚滚而来。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互联网处理的是海量数据,解决的是信息流转与匹配,核心价值是改善生产关系;AI处理的是海量知识,解决的是决策效率与成本,核心价值是创造全新供给。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这种革命性变革的覆盖程度都是全地域全行业全场景,所有行业都值得用互联网/AI重新做一遍,而AI时代的Agent恰如互联网时代的APP,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形式。

AI Agent是AI时代最大的创业机会和投资赛道,AI Agent的到来,是一场属于全行业各工种创业者的集体狂欢,无论你是AI极客,抑或是产业老炮,都将迎来自己人生中为数不多的逆天改命时刻。

AI Agent的第一重显性价值,是让大模型的“大脑”长出了“手脚”,它的第二重隐性价值,则是让手脚收集到的数据,更强地反哺给大脑。下一个十年,我们将看到前端超级Agent入口、中间Agent群组和垂直模型、底座通用大模型的新格局。目之所及,可以想像的是,未来零代码的Agent工厂、企业级的Agent市场、个人级的Agent商店,从手机到眼镜到头显再到机器人,各类生长其中的Agent将接管人类世界的绝大部分规则性操作。

变革已经在通用场景中开始引爆,国外的Jasper、SIERRA、deel、CURSOR、HeyGen,国内的AIPPT、LibLibAI、硅基智能、幂律智能、海纳AI、驯鹿AI,已经在智能销售、智能编程、智能面试、智能创作、智能设计等通用企业服务场景攻城掠地,而各大产业垂直场景的AI变革也变得箭在弦上迫在眉睫。大模型如同轰隆作响的碾路机,每一次的升级都在强势且漫不经心地碾压着路上的通用Agent小蚂蚁,只有千米深的产业才容得下更大的产业Agent新物种。

谁能扛起产业+AI的大旗,谁能挑起产业智能化改造的重任?是产业互联网和企服SaaS平台们吗?产业互联网,作为产业数字化时代引领数字化变革的旗手,在日新月异的AI浪潮前,是选择视而不见、按兵不动,还是隔靴搔痒、有限融合,或是手持利刃、全面改造,如今也到了需要重新审视和战略选择的时刻。

产业互联网是依靠互联网信息壁垒建立起来的数字经济平台,在信息线索、集采分销、获客转化、物流仓储、供应链金融等场景为产业B端做了深度教育,也为各产业的中小企业数字转型、信息平权、资源普惠和能力加成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一直把产业互联网平台定位成,产业链链长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集成调度平台,但这不代表所有产业互联网都是“真”平台,它们有的是吃着微弱信息差的互联网批发商,有的是打着干掉一切中间商最后自己成了最大中间商的产业自营者,有的是披着科技外衣的IT外包装修队,有的是做成垂直消费互联网的越大越亏钱的GMV气氛组。即使它们有的已经完成了交易、物流、金融三板斧的业务建设,很多时候它们也不过是倚靠互联网吃着集采规模差、物流运输差、金融周转差,通过求差模式建立器自己的平台壁垒,这样的壁垒在越来越透明的环境下也变得越来越脆弱。

AI大时代,从产业互联网到产业AI Agent,这是一次上新局、开新桌、换新菜的机会,也是一次现有平台生态位重新洗牌的机会,产业AI Agent是大模型和产业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有机会成为产业数字化新入口,而且对原有产业互联网形成的垂直小入口是颠覆、覆盖和整合的关系。产业互联网究竟要不要加AI,怎么加AI,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我总结了七条思考分享给大家。

第一,关于团队,产业Agent一定需要有复合能力的团队组织,产业Agent的成功与否,不在生成模型的强大,一定在于产业切口场景的选择,可产品化的产业Knowhow比AI能力更稀缺,产业Agent项目需要有有AI思维的产业老炮和有商业手感的AI学霸的完美组合。

第二,关于姿势,到底应该怎么加,五种方式对应不同的投入成本和融合价值,第一种是员工+AI生产力工具,可以提高员工效率,不改变岗位也不改变流程;点二种是流程+AI数智员工,替代某些低效岗位,但不改变流程;第三种是业务数据+产业Agent,替代岗位重构流程;第四种是数据训练自适应+AI垂直模型,形成产业大脑;第五种是形成产业AI超级入口,抢占行业生态位。

第三,关于风险,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AI+,意为技术改造产业,一种是+AI,意为产业拥抱技术,两种形式各有失败的风险。AI+的风险在于,没有产业knowhow,想改的场景定不下来,拿着锤子都是钉子,而+AI的风险在于,没有技术理解,想加的功能太鸡肋,食之无味画蛇添足。

第四,关于位置,AI时代给了大家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给了所有创业者一次重新争夺生态位的机会,所以在创业之前,你就要想明白的是,你究竟想当入口、接口还是配套,卫哲总说AI时代C端APP将在三年内减少一半,B端其实情况会更甚。哪个餐厅老板都不愿意同时接入团购外卖、酒水饮料、肉类、冻品、海鲜、水果、蔬菜、预制菜、包材、消毒回收十几个B2B小入口,只希望用一个采购Agent一站式接入,到那时,原来的入口就会变成接口,完成交易履约,AI时代,你敢不敢纵身一跃,变接口为入口?

第五,关于差异,在美国,一切产业围绕技术展开,在中国,一切技术都是服务产业的手段,在企业端,我们需要一批生产力工具,在产业端,我们需要一批解决方案。AI时代,美国企业需要一辆工程车,中国产业需要一个包工头,企业端需要一台除草工具,产业端需要一个花园管家。在中国,在中国产业场景里,大家更需要一套解决方案和一个明确结果,而不需要一个工具和一套教程。

第六,关于模式,SaaS时代,软件工具类收入多通过订阅制收费,但到了AI时代,Agent有机会完成CPT到CPA到CPS到自营的模式升级。Manus的大火成功地让大家关注到CPA模式的价值。如果是射击游戏,CPT是按射击时间收费,CPA是按射出的子弹数收费,CPS是按射中的猎物收费,自营是自己组织了猎人团上山去打猎。提供工具,不如提供子弹,提供子弹不如直接提供服务,提供服务不如掌握供应链,离结果越近,越适配中国。

第七,关于支持,未来一定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时代,一定是一个抱团携手的时代,未来,独立孵化的Agent一定比接入生态的Agent要艰难得多,怎么找好生态、接好生态、用好生态是每一个AI+创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国内,三年3800亿阿里All in AI的战略下,钉钉已经成长为AI+创业者的最佳创业平台,3.20的创新生态大会上,钉钉发布了AIAgent三免四助力计划,免算力免保证金免佣金,销售助力品牌助力技术助力投资助力,为AI应用创新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

2024是过去十年最难的一年,但我相信,2024也将是未来十年最难的一年,我们将迎来人工智能+的黄金十年,产业互联网人应该携起手来,全面拥抱AI,积极抢占生态位,纵情一跃,勇立潮头,让AI流淌进产业的每一根毛细血管!

作者简介:

汤明磊,钉钉生态投资总经理、钉钉产业AI生态总经理,前知名百亿创投基金合伙人,数字经济畅销书《协同网络》作者

来源:亿邦动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