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兴美学,玉脉延绵和田玉里的华夏千年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19:51 2

摘要:当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和田玉戈泛出温润光泽,当陕西法门寺地宫的唐代玉镯重见天日,当故宫博物院的清代玉玺静静陈列 —— 这些跨越千年的和田玉器物,如同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珠,串联起华夏文明与和田玉交织共生的璀璨过往。作为中国玉文化的核心载体,和田玉的历史,便是一部

当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和田玉戈泛出温润光泽,当陕西法门寺地宫的唐代玉镯重见天日,当故宫博物院的清代玉玺静静陈列 —— 这些跨越千年的和田玉器物,如同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珠,串联起华夏文明与和田玉交织共生的璀璨过往。作为中国玉文化的核心载体,和田玉的历史,便是一部浓缩的东方文明演进史。

一、先秦:礼玉时代,以玉事神的信仰图腾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田玉便已踏上东行之路。甘肃齐家文化遗址中,距今 4000 多年的和田玉璧、玉琮,见证了它最初的文化使命 —— 成为沟通天地人神的礼器。先秦时期,“以玉事神” 的观念深入人心,和田玉因其质地温润、色泽纯净,被赋予神圣属性。《周礼》记载 “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彼时的和田玉璧、玉琮、玉璋,不仅是祭祀重器,更是等级制度的象征。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和田玉戈长达 30 厘米,刃部锋利却无使用痕迹,显然是王室贵族祭祀或仪仗用器,彰显着和田玉在早期国家礼制中的核心地位。这一时期的和田玉,是信仰的寄托,是秩序的标志,为华夏玉文化奠定了 “敬天礼地” 的精神根基。

二、汉唐:德玉时代,丝路流通的文化使者

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让和田玉的传播迎来鼎盛期。汉代史书明确记载 “于阗(今和田)多玉”,西域各国常以和田玉为贡品进献中原。1968 年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由 2498 片和田玉片缀连而成,玉片打磨光滑、边角圆润,可见当时和田玉开采与加工技艺已臻成熟。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 “玉有仁、义、礼、智、信五德”,将和田玉的物理特质与君子品格相绑定,“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成为社会风尚,和田玉从此从 “神坛” 走向 “人间”,成为文人雅士修身立德的象征。

唐代的开放包容,更让和田玉融入多元文化。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镶金兽首玛瑙杯旁,静静躺着一件和田玉狮纹带銙 —— 玉带是唐代官员身份的象征,而这件玉銙上的狮子纹样,明显带有西域文化痕迹,正是丝绸之路文化交融的鲜活见证。彼时,和田玉不仅是商品,更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文化纽带,让东方玉韵沿着丝路远播四方。

三、宋元:雅玉时代,文人风骨的精神寄托

宋元时期,文人阶层的崛起为和田玉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宋代文人不再满足于将玉作为身份象征,而是追求 “玉如其人” 的精神契合。苏轼曾在《和子由蚕市》中写道 “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闲。闲时尚以蚕为市,共忘辛苦逐欣欢。去年霜降斫秋荻,今年箔积如连山。破瓢为轮土为釜,争买不啻金与纨。忆昔与子皆童丱,年年废书走市观。市人争夸斗巧智,野人喟叹遭劬艰。诗来使我感旧事,不悲去国悲流年。” 虽未直接写玉,却在字里行间流露对质朴之物的珍视,而和田玉的 “温润内敛” 正与宋代文人 “平淡天真” 的审美追求不谋而合。

元代画家倪瓒尤爱和田玉,他收藏的一枚和田玉印 “倪瓒之印”,玉质细腻、印文古朴,陪伴他度过隐居岁月。这一时期的和田玉器物,不再追求繁复纹饰,而是以简约素雅见长 —— 玉簪、玉坠、玉牌等日常佩饰增多,雕刻题材也多为梅兰竹菊、山水人物,尽显文人风骨。和田玉从此成为文人表达心境、寄托情怀的 “雅器”,让玉文化从宫廷走向市井,融入寻常文人的生活。

四、明清:御玉时代,皇室推崇的国之重器

明清两代,和田玉迎来 “御玉时代”,成为皇室专属的珍宝。明代设立 “御用监”,专门负责采办和田玉料,为皇室制作器物。北京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玉带,由 12 块和田白玉组成,每块玉板上都雕刻着精致的龙纹,玉质莹润、工艺精湛,尽显皇家气派。清代对和田玉的推崇更是登峰造极,乾隆皇帝被誉为 “玉痴”,他不仅下令从和田大规模开采玉料,还亲自参与玉器设计,故宫博物院收藏的 “大禹治水图” 玉山子,便是用一块重达 5 吨的和田青玉雕琢而成,耗时六年才完成,堪称清代和田玉工艺的巅峰之作。

这一时期,和田玉不仅是皇室日用品与陈设品,更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 —— 清代皇帝的玉玺多以和田玉制成,“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 等 25 方 “宝玺”,均选用优质和田玉,玉质的坚韧与皇权的威严相得益彰。民间虽也有和田玉流通,但 “采玉必归皇家” 的制度,让和田玉愈发珍贵,成为身份与地位的终极象征。

五、当代:承古启新,千年玉脉的当代延续

如今,和田玉虽不再是皇室专属,却依然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情怀。从博物馆里的文物,到珠宝店里的饰品,再到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和田玉以多样的形态延续着千年文脉。2008 年北京奥运会奖牌 “金镶玉”,选用和田玉作为原料,将传统玉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完美结合,让世界看到了和田玉的当代魅力;而年轻一代对和田玉的喜爱,也不再局限于收藏,更多人将和田玉平安扣、玉镯作为传承情感的信物,让千年玉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从先秦的礼天祭地,到汉唐的君子之德,从宋元的文人雅趣,到明清的皇家气派,再到当代的文化传承 —— 和田玉的千年历史,早已超越了 “玉石” 本身,成为华夏文明的精神符号。它见证了王朝更迭,承载了文化基因,更凝聚着中国人对 “温润”“坚韧”“纯粹” 的永恒追求。或许,这便是和田玉能跨越千年而不朽的秘密:它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文化记忆,是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东方雅韵。

来源:清杰爱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