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为建筑设计师、肢体残疾人(轮椅使用者)。本文依据有关部门推出并在当时执行的无障碍设计规范,针对该项目的无障碍设施部分进行测评,不能说明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的整体设计水准;体验部分仅从下肢残疾人的视角出发,不能代表全体残障人士及其他无障碍需求者的观点。
声明:
笔者为建筑设计师、肢体残疾人(轮椅使用者)。本文依据有关部门推出并在当时执行的无障碍设计规范,针对该项目的无障碍设施部分进行测评,不能说明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的整体设计水准;体验部分仅从下肢残疾人的视角出发,不能代表全体残障人士及其他无障碍需求者的观点。
正文: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文化综合区的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内。国家科技传播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0.2万平方米,地上8层,地下 2 层。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的藏品库房和常设展厅占地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7500平方米。
2024 年5月30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根据网上公开资料,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于2018年通过市规划国土委审批。通常在审批通过前会经历一定时间的设计工作,由此推测设计工作可能在2018年之前就已经启动,故本文以《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作为测评的主要依据
本文将分为两个部分:室外与室内。
本篇为室内部分。
一、建筑出入口
观众的主出入口位于建筑物东侧。走进入口广场,笔者发现除了突兀的几级台阶之外,一眼望去居然没找到轮椅坡道。
幸而我的伙伴眼尖,注意到左侧墙面的无障碍标志。
近前后发现墙背后居然藏着一个无障碍升降梯。
可这不是无障碍改造项目中,在没有条件建设坡道时才采用的手法吗?
果不其然,在我和我的伙伴进出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的过程中,等待升降平台启闭的时间较长且不论,每次都要动用至少两三名工作人员来操作。一方面,工作人员对平台操作不熟练;另一方面,为保证安全,平台上下两端需有工作人员站位,才能确保升降平台门顺利开启与关闭。
二、低位服务设施
首层左侧的咨询服务中心(服务台)有低位台面,但不具备容膝空间,更没有无障碍标志。这违反了无障碍设计规范第3.15条的相关规定。
别跟我强调规范里有个“宜”字,你就觉得可做可不做——新规范(2021版)就此已改为强制性条款,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七章的有关内容,笔者有权要求你们做出修改。
三、无障碍卫生间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各层的无障碍卫生间布局相同,存在的问题也相同。
对此,笔者丝毫不觉得意外——所有公建都差不多,没几个无障碍卫生间是做得用心的。
四、无障碍电梯
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仅供参观者使用的两部电梯轿厢里,笔者确实找到了带盲文的按钮,可这就说明电梯就能被称为无障碍电梯的依据吗?
不能。
给一张规范关于电梯设计的相关内容截图,再对照一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电梯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五、轮椅席位
笔者本想验证一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报告厅有没有布置轮椅席位,但遭到了工作人员的拒绝,说是那是非参观区域。
好在放映厅有个什么沉浸式电影要放映。作为一个老年人,笔者对现代科技电影本没有什么好奇心,不过为了瞧瞧里面有没有传说中的(规范规定的)轮椅席位,还是去凑了一下热闹。
12分钟的Po电影笔者不予置评,但坐在前排通道上观影确实有点别样的感受。
结语:
不知道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建成后,挂在墙上的那些老先生们来过这里没(有些还在世)。个人猜测里面有一部分肯定是坐上轮椅了,有些人也难免老眼昏花。面对博物馆这糟糕的无障碍环境,他们作何感想?反正看样子,建设者在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过程中肯定是什么都没想。
这是新建筑,刚刚开放了不到一年,比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公布的时间晚。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十二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共建筑、公共场所、交通运输设施、城乡道路等,应当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无障碍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并与周边的无障碍设施有效衔接、实现贯通。
元芳,对此你怎么看?
1、 百度百科: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2、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来源:沔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