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捧盒为何2万买来的藏品可以拍到400多万?民间有好货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4 11:51 2

摘要:2025年3月22日的北京大羿迎春拍现场,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微妙的躁动。当拍卖师报出“明崇祯青花地留白缠枝花卉纹捧盒,起拍价3万元”时,谁也没想到,这件直径仅20.5公分的圆盒,竟会以419.7万元的天价落槌,成为当晚最耀眼的明星。

2025年3月22日的北京大羿迎春拍现场,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微妙的躁动。当拍卖师报出“明崇祯青花地留白缠枝花卉纹捧盒,起拍价3万元”时,谁也没想到,这件直径仅20.5公分的圆盒,竟会以419.7万元的天价落槌,成为当晚最耀眼的明星。

LOT.0848

明崇祯 青花地留白缠枝花卉纹捧盒

成交价:RMB 4,197,500


一、从古玩城到拍卖场

三年前,这件捧盒还躺在江南某古玩城的角落里。店主老张回忆:“当时一位老先生带着它来,说是祖上传下的‘崇祯年制’老物件,急着用钱,两万块就出手了。”老张虽觉工艺精湛,却因款识罕见而犹豫——毕竟存世带明确崇祯官窑款的器物不足二十件,谁敢轻易赌这“万一”?

转机出现在2024年秋。大羿拍卖的专家团队在征集拍品时,偶然发现了这件蒙尘的珍宝。他们敏锐注意到盒底“大明崇祯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以及盖盒独特的青地留白工艺:钴蓝釉如夜幕铺陈,剔刻的白釉缠枝莲纹若隐若现,恰似月光穿透云层。更令人振奋的是,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第167页的著录照片与实物完美吻合,而1980年香港苏富比仇焱之专场的交易记录,则为它戴上了“抗希斋旧藏”的皇冠。

二、晚明瓷艺的绝唱

捧盒的价值密码,深藏在晚明动荡的历史褶皱中。崇祯朝虽处末世,却因“官搭民烧”制度催生了瓷艺革新。这件捧盒颠覆了传统青花“白地蓝彩”的范式,大胆采用“蓝地留白”技法,需工匠先施钴蓝釉为底,再以竹刀精雕纹饰轮廓,最后填白釉高温烧制。这种工艺如同在瓷器上作减笔画,稍有不慎便会釉色晕染,成品率极低。

更珍贵的是其明确的纪年款。明末战乱导致官窑制度崩坏,带崇祯款的完整器堪称凤毛麟角。陶瓷泰斗耿宝昌曾评此器具“四绝”:官窑款识标准、工艺典型、纹饰承前启后、流传有序。当这些要素叠加,它便不再只是器物,而是晚明瓷艺转型的活化石。

三、仇焱之的“慧眼赌局”

捧盒的传奇,绕不开二十世纪收藏巨擘仇焱之。这位以“抗希斋”名震香江的大藏家,毕生奉行“精鉴慎藏”哲学。1980年香港苏富比首场仇氏专拍中,此盒作为第22号拍品亮相,彼时市场尚未读懂崇祯瓷的价值,但它却被仇焱之视为“明清瓷艺转折的见证”。

四十五年的深藏,让这件捧盒成为鉴藏史的“时间胶囊”。当它重现拍场时,藏家们看到的不仅是器物本身,更是仇焱之超越时代的审美眼光——他早在四十年前,就预见了崇祯官窑在艺术史中的坐标意义。

四、槌声落定

拍卖当晚的竞价堪称教科书级案例。起拍价3万元的数字刚报出,现场委托席、电话竞标和网络出价便如潮水般涌动。价格迅速突破50万、100万、200万……当叫价飙至300万时,某位藏家加入战局。最终,经过激烈角逐,捧盒以419.7万元成交,超最低估价139倍。

这场狂欢背后,是学术与市场的共谋:耿宝昌的权威著录赋予学术背书,仇焱之旧藏加持流传传奇,而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对“青地留白”工艺的美学解读,则让冷门学术术语破圈成为文化热词。正如大羿拍卖总监所言:“当一件拍品同时拥有‘著录、展览、传承’三重光环,它的价值便有了穿越周期的底气。”

细节图

收藏的真谛,在时光之外

从两万元到四百万元,这场价值跃迁的戏剧,揭示着收藏世界的深层逻辑:真正的珍宝,永远不会被时光埋没。它需要匠人的巧思、藏家的慧眼、学者的钻研、市场的共识——当这些要素在某个时空节点共振,便是传奇诞生的时刻。

此刻再看那捧盒上缠绕的莲枝,仿佛四百年前的工匠、二十世纪的藏家与今天的竞拍者,正透过青花与白釉的对话,完成一场关于美的永恒接力。而这,或许就是收藏最动人的模样。同时也希望民间的朋友好好对待手里的宝贝!

相关分享就到这里!(滴滴滴滴请允许编者插播一下)

有计划可见最后牛牛的手!

征集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钱币、邮票等

老规矩唠几句,东西有好有更好,出手也要看渠道的性价比,适合自己是最好。能出入手的都是经受市场考验的,藏友们有一颗强大心脏,乐观理智看待收藏市场的波动。

来源:阿古说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