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内,中国贬值最快的不是房子和钱,而是这三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0 06:43 3

摘要:前两天跟朋友喝酒聊天,他说了一个特别扎心的观点:"老张,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最不值钱的不是房子也不是存款,而是咱们脑子里那些老掉牙的东西!"当时我就愣了,回家琢磨了一晚上都没睡着。今天趁着这股劲儿,跟大家好好唠唠这个事儿。

前两天跟朋友喝酒聊天,他说了一个特别扎心的观点:"老张,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最不值钱的不是房子也不是存款,而是咱们脑子里那些老掉牙的东西!"当时我就愣了,回家琢磨了一晚上都没睡着。今天趁着这股劲儿,跟大家好好唠唠这个事儿。

第一样:跟不上时代的技能,比过期的面包还廉价

我还记得2018年那会儿,我在一家传统制造业工厂当技术员,拿着月薪8000多块钱,在那个小城市算是很体面了。当时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不愁吃穿了——毕竟设备维修这门手艺,哪个厂子不需要?

结果去年工厂引进了智能生产线,那些德国进口的机器自己就能诊断故障,我们这些"老把式"一下子就变得多余了。公司给了两个选择:要么参加再培训转岗,要么领补偿金走人。我选了前者,但说实话,四十多岁的人重新学编程和自动化控制,那滋味真不好受。

重点来了:我认识不少同行,有的比我小五六岁,就是因为死抱着"机器哪有人可靠"的老观念,现在要么在跑外卖,要么在工地打零工。你说他们技术差吗?不差!但在智能化面前,这些经验就跟BB机的维修技术一样,一文不值。

第二样:无效社交,比垃圾短信还烦人

去年春节我统计了一下,微信里有487个联系人,可真正能说上话的不超过20个。记得有段时间我特别迷信"人脉就是钱脉",各种商会、老乡会、行业交流会一个不落。饭桌上称兄道弟,酒醒后谁也不认识谁。

最搞笑的是去年公司遇到危机,我挨个给那些"人脉"打电话求助,结果呢?十个有八个直接挂电话,剩下两个客套几句就没下文了。反倒是平时很少联系的一个大学同学,二话不说借了我五万应急。

血的教训:现在我看那些社交活动,就跟看街头卖艺的似的——热闹是热闹,但对你的人生真没啥帮助。与其在酒桌上陪笑,不如在家陪老婆孩子看场电影来得实在。

第三样:老旧的观念,比老古董还碍事

我爸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老爷子在国企干了一辈子,到现在还觉得"稳定大于一切"。我表弟去年从互联网大厂被裁,想去开个小餐馆,老爷子死活不同意,非逼着他考公务员。结果呢?表弟现在天天在街道办事处喝茶看报纸,一个月工资还不够还房贷的。

我自己也吃过亏。2019年有人拉我做抖音,我觉得那都是小年轻玩的,结果现在人家粉丝百万,直播带货月入六位数。去年我终于想通了开始做短视频,可惜已经错过了最好的风口期。

扎心现实:这个时代淘汰起人来,比淘汰手机型号还快。你不更新思维,就会被时代当成垃圾清掉。

给年轻人的三点忠告:

1. 学习要像吃饭一样:我现在每天逼自己学半小时新东西,最近在研究AI绘画,虽然画得跟鬼一样,但好歹知道未来怎么跟AI抢饭碗了。

2. 交友要像存钱一样:认识一百个酒肉朋友,不如交一个真兄弟。我现在每周固定跟三个老友聚聚,其他应酬能推就推。

3. 换脑子要像换手机一样:别等到卡得不行了才想起来升级。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季度都要接触一个全新领域,去年学了短视频,今年准备试试跨境电商。

写在最后:

说实话,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40岁才明白这些道理,说实话有点晚了。但转念一想,现在开始总比永远不开始强。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咱们得学会跟它赛跑,哪怕跑得慢点,也别站在原地等死。

你们觉得呢?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当然,别指望我回复每一条,毕竟我还要去学Python呢!

来源:快乐奔跑的蜗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