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一场围绕“黑色黄金”碳纤维的产业竞逐正火热上演。甘肃张掖、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三地相继启动并建设万吨级碳纤维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这些项目不仅刷新了当地重大产业建设速度,更标志着我国碳纤维产业向能源富集区战略转移的新格局。
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一场围绕“黑色黄金”碳纤维的产业竞逐正火热上演。甘肃张掖、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三地相继启动并建设万吨级碳纤维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这些项目不仅刷新了当地重大产业建设速度,更标志着我国碳纤维产业向能源富集区战略转移的新格局。
01
甘肃张掖:首个基地落地,5个月跑出“西北速度”
在河西走廊腹地的张掖经开区,总投资27.7亿元的纳塔新材料万吨级碳纤维项目正以惊人速度推进。自2024年10月开工仅5个月,项目一期已实现综合楼主体施工过半,碳化车间完成基础建设,钢结构工程进入收尾阶段,项目预计2025年10月底建成试运行。
作为甘肃首个高端碳纤维生产基地,该项目采用“三步走”战略:一期投资6.79亿元,新建2条3000吨/年T300PAN基碳纤维碳丝生产线,三期工程全部投产后,将形成2.4万吨/年PAN碳纤维产能,涵盖航空航天级T300-4EK至工业级T300-4BK全系列产品,预计年产值达21.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当地政府创新“专班推进+帮办代办”服务模式,为项目配备“24小时在线”的“保姆团队”,这种“张掖速度”正吸引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未来将构建“原丝—碳丝—复材”完整产业链。
02
陕西榆林:沙漠中竖起“设备博物馆”,剑指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毛乌素沙地边缘,陕煤集团旗下榆林恒神新材料47亿元投资的2万吨/年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已全面转入设备安装攻坚战。
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5000吨/年一期一阶段工程于2024年7月开工建设,截至目前,该项目建设按计划进度有序推进,钢结构安装工程完成率95%,成套设备和非标储罐组装工程已分别完成231台、10台。预计5月15日实现机械竣工,6月15日整体中交,7月15日开始试生产。
该项目作为陕西制造强省战略关键落子,将带动省内形成从煤化工原料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03
内蒙古鄂尔多斯:能源洼地变身成本高地,大丝束撬动风电革命
上海石化31.96亿元跨区域布局的3万吨/年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在鄂尔多斯苏里格经济开发区掀起建设热潮。该项目创造性实施“沪蒙联动”模式:原丝生产依托上海金山基地技术优势,碳纤维制造则扎根内蒙古能源富集区,利用当地的电价优势,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主打产品48K大丝束碳纤维,瞄准风电叶片拉挤板材市场,单条产线即可满足百万千瓦风电场需求。
04
万亿市场驱动下的西北转型
西北碳纤维热潮背后,是多重战略机遇的交织:国家“双碳”目标催生风电、氢能等清洁能源装备百亿级需求,国产大飞机、商业航天发展带来高端材料替代窗口,而西北地区丰富的风光电资源与低廉要素成本,恰好破解了碳纤维生产的高能耗瓶颈。
三地项目虽侧重不同——甘肃强链、陕西攀高、内蒙古降本,但共同勾勒出产业西进的清晰逻辑:依托能源优势建设生产基地,通过区域协作攻克技术壁垒,最终形成覆盖全场景应用的供给体系。
随着这些项目在2025年前后集中投产或开工建设,西北地区有望加速扩大碳纤维产能。昔日的能源基地,正依托“黑色黄金”实现产业跃迁,在高端材料领域书写新的丝路传奇。这场跨越沙漠戈壁的碳纤维竞速,不仅重塑着中国新材料产业版图,更成为观察西部经济转型升级的最佳样本。
来源:材料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