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鲤鱼人尽皆知,为啥还没混进“四大家鱼”的队伍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0 01:46 3

摘要:但美国人搞错了,他们射杀的大多是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也就是咱们中国人说的"四大家鱼"。奇怪的是,这"四大家鱼"里偏偏少了中国最出名的鲤鱼。你说鲤鱼憋屈不憋屈?

2009年,美国伊利诺伊河畔,一群手持弓箭的美国人正紧张地盯着水面。突然,一条银白色大鱼跃出河流,瞬间被乱箭射穿。这是一场针对亚洲鲤鱼的围剿行动。

但美国人搞错了,他们射杀的大多是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也就是咱们中国人说的"四大家鱼"。奇怪的是,这"四大家鱼"里偏偏少了中国最出名的鲤鱼。你说鲤鱼憋屈不憋屈?

要说鲤鱼,那可是中国养鱼业的祖师爷,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甲骨文上就刻着"王其渔于河"的记载,当时养的主要就是鲤鱼。到春秋战国那会儿,《诗经》里都写着"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把鲤鱼夸上了天。

孔子给儿子起名都叫"鲤",可见这鱼地位多高。可为啥后来评选"四大家鱼"的时候,鲤鱼连个提名都没捞着?这事儿得从唐朝说起。

唐朝那会儿,长安城突然贴出张告示:"鲤鱼者,皇姓也!自今不得食鲤,捕者杖六十!"原来唐朝皇帝姓李,"鲤"和"李"同音,吃鲤鱼等于打皇家的脸。

官府要求老百姓把抓到的鲤鱼都放了,谁敢卖鲤鱼就得挨板子。养鱼的老百姓愁坏了:"不让养鲤鱼,咱吃啥啊?"

老百姓被逼得没法子,只能琢磨别的鱼。长江边的渔民发现四种鱼特别合适:青鱼爱吃螺蛳,草鱼专啃水草,鲢鱼吃浮游植物,鳙鱼吃浮游动物。它们在水里各占一层,青鱼在底下,草鱼在中下层,鲢鱼鳙鱼在上层。

把它们养在一个塘里,青鱼吃剩的螺蛳渣滓成了浮游生物的养料,浮游生物又被鲢鳙吃掉,草鱼的粪便还能肥水。这么一来,产量比单养鲤鱼高了三成多。

这套养鱼法很快就传开了。苏州人用桑叶喂草鱼,草鱼粪养蛆虫,蛆虫喂青鱼,塘泥还能肥桑田。珠江三角洲更厉害,直接在稻田里养四大家鱼,鱼粪肥田,稻花喂鱼,一亩地能收两茬稻子加一池鱼。

等到了宋朝,《养鱼经》里写的已经是"水畜四大家鱼为上"了。鲤鱼?早就被挤出了养殖圈。不过鲤鱼落选也不全怪皇帝,这鱼在南方实在不受待见。南方厨师认为鲤鱼肉柴刺多,土腥味重,还是发物。

在广东菜市场,草鱼能卖到十几块一斤,鲤鱼三块钱都没人要。可到了北方,黄河大鲤鱼立马翻身当贵族。开封的"鲤鱼焙面"是豫菜头牌,山东的"糖醋黄河鲤鱼"得用三斤半的活鱼现做,上桌时鱼嘴还在一张一合。同一条鱼,南北待遇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科学家还给四大家鱼验过DNA,发现青草鲢鳙虽然现在吃的不一样,但3000万年前是同一个祖宗。它们的基因很像,连进化速度都差不多。

这也解释了为啥它们能配合得这么好,鲢鱼的鳃耙像细筛子,专捞小浮游植物;鳙鱼的鳃耙像竹篱笆,专逮大个的浮游动物;草鱼的牙带锯齿,能把水草切碎;青鱼的牙像磨盘,能嚼碎螺蛳壳。这么精细的分工,单打独斗的鲤鱼确实比不了。

现在看这事儿挺有意思,四大家鱼占了中国淡水养殖的半壁江山,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鲤鱼虽然没当上"家鱼",却带着"跳龙门"的好兆头进了年画,成了文化符号。

当四大家鱼被当作"亚洲鲤鱼"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泛滥时,美国人恨得又是修电网又是装声波屏障,正牌鲤鱼反而在欧美公园池塘里悠哉地吃面包,历史开了个玩笑,当年躲过禁令的鲤鱼,最后在外国替四大家鱼背了黑锅。

夕阳照在江南的鱼塘上,水面上青鱼的背鳍、草鱼的鳞片、鲢鳙搅起的波纹闪闪发亮。估计唐朝那位李姓皇帝想不到,他的一道避讳令,歪打正着搞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混养模式。

而错过"家鱼"名头的鲤鱼,反倒游进了更广阔的文化长河。有时候失去一个机会,反而能得到更好的出路,看看鲤鱼不就是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来源:一寸虫奇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