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中国古代哪个王朝最为恭顺臣服,它的国号究竟是怎样来的?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23:29 4

摘要:一般人可能都以为日本古时候对中国最为臣服的岁月,当属盛唐之时,其实大唐王朝的时候,恰恰是日本作为中国海外藩臣,开始变得不老实,狼心野心逐渐显露的一个分水岭。今天小编就来首先给大家讲一讲,日本对华夏诸王朝认认真真恭守臣职,世代朝贡的岁月,即汉光武帝初年到南朝梁武

一般人可能都以为日本古时候对中国最为臣服的岁月,当属盛唐之时,其实大唐王朝的时候,恰恰是日本作为中国海外藩臣,开始变得不老实,狼心野心逐渐显露的一个分水岭。今天小编就来首先给大家讲一讲,日本对华夏诸王朝认认真真恭守臣职,世代朝贡的岁月,即汉光武帝初年到南朝梁武帝年间。

日本立国在什么时候呢?据他们唐朝的时候学会汉字与修史之后,毫无根据地自撰了一部《日本书纪》,把之前没有任何正式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半人半鬼神故事的形式,大胆地罗列成了“正史”,于是日本最早立国的时候,也就确定为中国东周王朝春秋时代,齐桓公二十六年。然后从这一刻起,到中国正史《后汉书》开始记载倭国之事,漫漫的日本历史形如空白。

直到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遣使向东汉称臣纳贡,光武帝赐其倭奴国王金印。汉安帝永初元年,倭国国王帅升亲自跨海来到洛阳,向东汉称臣纳贡,并献上奴隶一百六十人作为贡礼。

大约在汉桓帝、汉灵帝年间,即东汉末年,倭国出现了一位女王名叫卑弥呼,开始以鬼神之道治国,这个女王活到三国曹魏时期,魏明帝曹叡在位,景初二年,这位倭女王派遣大夫难升米、副使都市牛利,率使团跨海抵达带方郡,向当时的太守刘夏请求前往洛阳朝贡,并称倭人是殷商末年吴太伯之后,吴太伯就是周文王的大伯,春秋吴国的开国之君。

当时倭使又进献了男奴四人,女奴六人,当地土产的布料二匹二丈作为贡礼,魏明帝冷笑着下诏,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并且答谢说道,你这么大老远遣使来进贡,这是你的忠孝之心,朕非常哀怜你,这是三国志魏书中有明确记载的。

魏明帝还封倭使难升米为大魏率善中郎将,都市牛利为率善校尉。到了魏少帝曹芳正始元年,曹魏遣使东渡倭国,直接给当时的倭王卑弥呼进行宣诏封赏。倭王又遣使上表进行谢恩。正始四年、六年、八年,魏倭之间频繁往来。后来卑弥呼还因与当地狗奴国国王卑弥弓呼相互攻伐,而向曹魏奏闻战况,似乎有求援之意。魏帝曹芳在位时,司马懿父子掌权,很有可能倭人的忍术就是获悉于司马氏父子。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后,倭国又向西晋王朝称臣纳贡。

到了南北的时候,宋武帝刘裕永初二年,传诏给倭王赞,说他万里来朝贡,这样的远诚实在可嘉,于是进行册封授职。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二年,倭王赞又派他的司马曹达奉表来进贡,后来倭王赞薨逝,其弟珍即位,又向刘宋王朝遣使进贡,可这个倭王珍的表文中自称持天子符节大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路军马大都督、安东大将军、倭国王,并要求宋文帝落实他请求册封的这些官爵。他又为自己的大臣十三人请求授予平西、征虏、冠军、辅国等将军名号。

宋文帝当时的疆土仅限于南方,北方尽在强大的鲜卑拓跋氏北魏帝国手中,所以他觉得辽东以外的地盘对刘宋来说,不过是一纸诏书罢了,于是就全部答应了狂妄自大的倭王珍的请求。元嘉二十年的时候,倭王济又遣使来进贡,宋文帝还是给予了他安东大将军、倭国王的封号。倭王济薨逝后,世子兴遣使来进贡,宋孝武帝刘骏大明六下,下诏给倭国,说:“倭王世子兴,作为大宋的海外藩臣,世代忠诚,恭修贡职,宜授爵号,可封为安东大将军、倭国王。”

倭王兴薨逝后,其弟武嗣立,自称七国兵马大都督、安东大将军、倭国王。宋顺帝刘准升明二年,倭王兴遣使上表说道,寡人的封国实在太偏远了,作为大宋的外藩,已经好几代人了,现在寡人东征毛人之国五十五个,西服众夷之国六十六国,又渡海平定以北方之国九十五个,寡人的疆域也实在是非常广大了,但如今又听说百济和高句骊无道,特别是高句骊还想吞并上国土地,经常劫掠边关,我们倭国想来进贡,都被他们阻隔了道路,时而通,时而不通。

臣的先父倭王济原本最恨这些样的贼寇,居然阻塞我们进贡天朝之路,如今我有控弦之士百万,准备大举西来,替上国平定高句骊逆臣,可不想父兄接连去世,垂成之功,亏于一篑。寡人现在守丧,不能动兵甲,所以只能偃旗息鼓,现在我还想练甲治兵,继承父兄的忠孝之志,将来再为上国效命沙场,一定义无反顾,如果有一天,寡人替皇帝陛下摧此强敌,真是无上之功也!所以现在我私下给自己加授了一个大宋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衔,这是用来劝勉我的部众将来要为大宋尽忠尽节的!

当时宋顺帝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实权都掌握在权臣萧道成手中,于是很快倭王武也得到了他想要的全部官爵。齐高帝萧道成即位后,又授予了倭王武南齐镇东大将军的名号,梁武帝萧衍称帝后,又进位其为南梁征东大将军。从东汉、曹魏、两晋、宋、齐、梁诸朝,倭国对中国世修贡职,朝聘不绝,这是诸朝史书皆有明文记载的。

到了隋朝平定南陈,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左右,倭王姓阿每,字多利思比孤,号阿辈鸡弥,遣使来到长安朝贡,隋文帝命有司官吏探访其国之风俗,使者回来说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天明时和我们的皇帝一样上朝理事,太阳彻底升起时就不再管事了,而是交托给自己的皇弟管理。隋文帝听完后冷笑道:“此大无义理之邦也!”于是对倭王训令改之,也就是他们所谓的钦明天皇在位时。

到了隋炀帝大业三年,倭王多利思比孤再次遣使朝贡,倭使对隋炀帝杨广说道:“我们大王听说大海之西有菩萨天子重兴空门之法,故遣使朝拜,并派来沙门弟子数十人来学习!”而递上前的国书上则写道:“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隋炀帝看了之后非常不悦,他对鸿胪卿说道:“蛮夷写了这样无礼的话,以后不要再让寡人看到了!”

第二年,隋炀帝坐不住,还是派出文林郎裴世清出使倭国,倭王遣小德何辈台率数百人设仪仗,鸣鼓吹角来迎。后来倭王又向隋使献上了贡品,并说道:“寡人听说海西有大隋,礼义之国,故遣使朝贡,我是夷人住在偏僻的海隅岛国,不闻义,所以才稽留在本境,不敢亲自前往大隋朝拜,如今天朝上使前来,寡人立马清道饰馆,以待上使宣谕,也希望听到大国对我们陋习的更新与教化!”

再后来倭国就有了著名的“大化改新”,不过也没有再向隋朝纳贡了。再往后就是唐高宗年间,大唐与倭国爆发的白村江口之战了。到了武则天权掌时期,倭国改国号为日本,又以唐高宗的尊号“天皇大帝”以称日本君主,即号为“天皇”,但这个僭越之号一直到清同治年间才被中国认可。

唐高宗时期,承袭唐太宗李世民皇帝位和天可汗尊号的高宗李治,为了完成先父唐太宗平定高句骊的遗志,联命新罗国,全力进攻高句骊国,而以往亲近高句骊、倭国的百济依旧不听大唐的劝说,强行进攻新罗,齐明女天皇甚至兴奋得想要渡海亲征,一举拿下新罗、百济,再西进高句骊旧地,最终直指大唐。

新罗于是向大唐求援,大唐舟师与倭军最终在白村江口四次交锋,由于倭师盲目自信,低估唐军实力,尽数惨败,百济也因此彻底亡国,过了不久,倭国低下了蛮横且愚昧的头颅,在唐朝二百余年间接连派出了十九次遣唐使,向大唐表示恭顺、臣服以及谦卑向学。

直到南宋末年、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五次遣使日本,要求其国向大元称臣,均被当时日本镰仓幕府的掌权大臣北条时宗所拒。元军于是发动了两次可怕的渡海东征,先后因准备不足和海上飓风导致失败,这也助长了倭人自负之心。元末之际,倭人零散渡海袭扰中国沿海,元顺帝治国无方,天下纷乱,无力抵挡。

明洪武帝即位后,遣使日本要求其称臣纳贡,当时日本掌权者为幕府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这是个儒雅且时识时务的人物,可朱洪武却认为他是个王莽、曹操一类的权臣奸雄,完全不理会他对明朝的仰慕和诚意,拒不接受他的臣服。而是另外找到了怀良亲王,并封其为日本国王,可后来怀良对明态度极为强硬,甚至暗中帮助丞相胡惟庸谋逆,从而使得朱洪武对日本深恶痛绝,于是在沿海建立起了精锐的山东备倭军,以防其害。再到后来中日之间的怨仇愈演愈烈,欲知后事如何,请待下回分解!

来源:陈贤毅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