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传统观念影响,国人十分忌讳谈论死亡,任何与死亡沾边的职业都会被视为不吉利。
受传统观念影响,国人十分忌讳谈论死亡,任何与死亡沾边的职业都会被视为不吉利。
入殓师这一职业,在普通人眼中更是异常神秘。
90后山东女孩辛沙沙,就是一名入殓师。
她从事这份工作已近10年,处理过的遗体有上万具。
业内把她这种职业称为“遗体整容师”,她们自称为“职业送行人”。
“我见过全身腐烂的逝者,也闻过逝者身上的异味,有因车祸导致面目全非的,也有全身水泡而肿胀的,有时忙完回到家洗澡,觉得自己的手不再是自己的……”
“我做梦都没有想过,自己以后会成为一名入殓师。”
高三那年,18岁的辛沙沙还是个天真有趣的孩子。
临近毕业,班主任让学生多关注一下大学专业,以便高考后报考。
在家翻报纸时,辛沙沙无意间看到了一则招聘入殓师广告,这才了解到了相关信息。
入殓师又叫遗体整容师,说白了就是给去世的人化妆,整理仪容,让他们走得体面一些。
辛沙沙是农村出身,在她的印象中,以前的人去世后,都是直接埋了。
国家推行火葬后,也是拉到火葬场,没有整理仪容这一说。
好奇的种子就这样埋下,直到高考结束才发芽。
想法简单的辛沙沙,想找一个方便就业、压力小的专业。
“入殓师这个职业,不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吗?”
报考那天,辛沙沙对父母说了自己想报的专业。
辛父听了,吹胡子瞪眼地说:“我不同意,女孩子家家的,给死人化妆成什么样子?”
辛母更是直言:女儿,这个专业太晦气了,我们不学。
看见父母的态度,辛沙沙就知道他们是肯定不会答应了,转了转眼珠说:
“那好吧,不过我已经报过专业了,等入学了再换专业也是一样的。”
辛父辛母信以为真,万万没想到,这只是女儿的缓兵之计。
她报的是北京的一所大学,所学专业是: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
2010年,辛沙沙成了一名殡仪专业的大一新生。
这个专业只有两个班,加起来80人左右,是学校人数最少的专业。
开学第一课,老师播放了日本电影《入殓师》。
影片以一名入殓师新手的视角,讲述了入殓师的生活。
主人公观察了各种各样的死亡,凝视围绕在逝者周围的充满爱意的人们。
死,是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一个结局。
尽管你已不在这人世,但我仍想在你化为灰烬的时候,以最美的姿态离开。
电影结束后,辛沙沙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当时,她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让生命如夏花般绚烂,让死亡如秋叶般静美。”
幻想是美好的,后来辛沙沙才发现…
现实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你见过被机器搅伤成两半的逝者遗体吗?”
辛沙沙不但看见了,还要在旁边给师傅递工具。
师傅见她一脸苦色,提醒道:别害怕,等你实习结束了,可是要亲自给遗体化妆整容的。
这番话对辛沙沙来说,不亚于天崩地裂。
动手操作跟理论知识完全是两码事。
当辛沙沙意识到这份工作并没有电影里描述的那样美好轻松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2012年9月,辛沙沙在深圳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实习第一课,为遗体擦洗身体。
遗体容易腐烂、发臭,因此殡仪馆的遗体几乎都是冷藏着的。这样的遗体,也是最难上妆的。
在老师的指导下,辛沙沙鼓起勇气将手伸向了冰凉的遗体。
当她的手落在遗体面容上的那一刻,大脑一片空白。
“我以为我会哭,可是没有。不是不害怕,是太害怕了,人被吓傻了。”
当天晚上回去,她把手洗了最少20遍。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渐渐地,辛沙沙习惯了,并且克服了恐惧。
转眼间,来到了毕业季。
一切如辛沙沙最初想的那样,这个职业确实很容易找工作。
刚毕业,她就顺利的应聘进入了济南市殡仪馆。
做一名全职的入殓师。
“这份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真的要走这条路吗?”
从高考,到整个大学生涯,再到步入工作,这些年来辛莎莎感觉一直稀里糊涂的。
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冥冥中安排着一切。
真正让她对这个行业开始产生敬畏之心,心态发生转变,是这样一件事:
某天,辛沙沙接到了一位逝者,是一位24岁刚大学毕业的女孩。
因为遭遇车祸,她的脸上有几处划伤,头盖骨也因外力被掀了起来,看上去触目惊心。
家属拿出逝者生前的自拍照,噙着眼泪说:
“我女儿生前最爱美,你能不能照着这张照片画。”
照片中的她,脸上化着淡淡的妆,笑容灿烂。
辛沙沙看见女孩笑容的那一刻,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击中了,鼻头发酸。
当她为女孩化完妆后,女孩母亲眼泪止不住往下流:谢谢,谢谢你…
那一刻,辛沙沙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的不适感,突然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踏实的成就感。
“感觉自己仿佛为这个世界的美好,出了一份力。”
她真正感受到了入殓师这份工作的价值,那种被人认可和信赖的感觉。
入殓师存在的意义,既是让往生者体面地离开,也让活着的人记住他们最好的一面,同他们好好告别。
但入殓师这份职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尊重的。
辛沙沙也经历过一段低谷期。
“房东知道我在殡仪馆上班后,让我立马搬走;
大年初二我们开工,我打车回单位,司机一听是去殡仪馆,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大骂晦气;
在告别厅,有位母亲带着儿子出殡,她指着我的鼻子教育孩子:你要是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得干这个工作…”
陌生人也就算了,就连亲朋好友也不理解她的职业。
“我从不参加别人的婚礼,因为大喜的日子,这份职业去了不合适。”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健身房里,辛莎莎认识了一个文质彬彬的男人。
在两人的闲聊中,男人得知了她的职业。
本以为会像常人一样,投来异样的眼光。
但是,并没有。
男人笑着说:“这份职业很神圣,像我们这个年纪的,很少会有人能够选择这个,并坚持下去。”
“沙沙,你很棒。”
后来,这个男人成了辛沙沙的老公。
婚后,两人有了一个儿子。
但是,他们很少回老家。
因为她不想让自己的老公和孩子遭受白眼。
2020年,在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辛沙沙荣获了“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她是全国唯一一位获表彰的入殓师。
获奖前,父母对她的工作总是遮遮掩掩;获奖后,父母嘱咐她:沙沙,好好干。
除了父母的变化,还有来自亲朋好友的。
“他们都给我发微信祝贺。”
没火之前,她是敬而远之的辛沙沙,火了后,她是老辛家最出息的女孩子。
日记里,辛莎莎这样写道:
“入殓师这份神圣工作,影响着我对生活的感悟,整日面对悲苦的生死离别,让我更加懂得珍惜拥有却常常忽略的美好事物。”
入殓师这份工作,辛沙沙一干就是近10年。
期间,她为上万逝者进行过遗体整容修复。
她说:平时工作时,穿着厚厚的工装,因为上厕所不方便,所以很少喝水。
可是当看到逝者的面孔逐渐恢复,能够安详地离开,心里也就不觉得那么苦了。
电影《人生大事》导演曾经说过一句话:
人生有两件最不光彩的事,一件是出生,一件是死亡。
在这两个时刻,人失去了所有的自主性,完全依赖他人的帮助。
所以,给你接生的医生和送你走的殡仪员同样伟大。
认真想想,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辛沙沙就像是一个守门人,送走了无数人,并对他们说:
一路走好,来世再见。
“在我看来,这些并不是逝者,他们也是一个个生命,只是我们在帮助他们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我们要给他们最后的尊严。”
来源:倾诉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