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都江堰“装进”汽车里?长城Hi4如何致敬千年智慧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20:51 2

摘要:两千三百年后,长城汽车将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与这一古老智慧相联结,试图在汽车动力领域实现类似的“因势利导”。2025年8月27日,在都江堰景区鱼嘴分水堤前,一场关于技术与传承的对话就此展开。

鱼嘴分水,宝瓶控流。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建造都江堰,以“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智慧,造就了这座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水利工程奇迹。

两千三百年后,长城汽车将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与这一古老智慧相联结,试图在汽车动力领域实现类似的“因势利导”。2025年8月27日,在都江堰景区鱼嘴分水堤前,一场关于技术与传承的对话就此展开。

千年水利工程的现代科技回响

都江堰的存在,几乎是个奇迹。

它没有巍峨大坝,没有巨型闸门,却完美实现了分流引水、泄洪排沙的功能,使成都平原从水旱灾害频繁变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两千三百年后的今天,长城汽车试图在汽车动力领域实现同样的智慧。长城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这个听起来充满现代感的科技产品,与古老的都江堰共享着同一套思维模式——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在央视新闻《首屈一指》栏目的直播中,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将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都江堰是水的分流,Hi4-Z是能量的分流,都是‘因势利导’。”

Hi4-Z如何成为中国汽车的“都江堰”

要理解这个类比,我们首先需要明白都江堰的工作原理。

都江堰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和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根据水量自动调节分流比例。内江深而窄,负责灌溉成都平原;外江宽而浅,主要功能是泄洪排沙。

图虫创意

春耕水量小时,约60%江水入内江满足灌溉,40%入外江;汛期水量激增,比例自动反转实现分洪。飞沙堰则利用涡流原理排沙,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整个系统协同工作,实现了无坝引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和自动防洪的功能。

长城Hi4-Z的功率分流架构与此完美印证。

功率分流模式动图

发动机动力输入后,系统优先满足车辆实时驱动需求——这相当于都江堰的内江,是有效利用的能量。多余的动力则被分流至发电系统——这相当于外江,将“盈余”能量转化为电能存储起来。

总结来说,就是把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优先满足驱动,最直接,最高效,需求多少,提供多少。多出来的动力可以发电,持续不断地为后电机提供电能,保持车辆的四驱能力。

这套系统的核心是一个精妙的行星齿轮结构。行星架连接发动机,太阳轮连接发电机,外齿圈连接驱动系统,,通过这三个部件的协同工作,实现了能量的智能分配。

行星齿轮结构

为什么极限场景考验科技的温度?

都江堰的伟大,不仅在于它平时能灌溉农田,更在于极端暴雨季节能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同样,一套优秀的动力系统,不仅要满足日常驾驶,更要考虑那“不到1%的极限状况”。魏建军在直播中分享了这种思维。体现了长城汽车的产品哲学——为民造车,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对极端情况的预判与防范。

Hi4技术正是这种理念的具体实践。它通过九种智能驱动模式的切换,能够在冰雪、湿滑等路况下迅速进入四驱状态,把扭矩精准分配到最需要的车轮上;在高速巡航时又能智能解耦后桥动力,降低能耗,兼顾经济与效率。同时,它的自适应能量回收系统在高速行驶中仍能发挥作用,让车辆随时储备额外能量,即便电池亏电,也能依靠混动专用发动机与后桥电机提供强劲动力,避免陷入“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的尴尬。

串联模式动图

并联模式动图

这种对极端场景的重视,并不只是冰雪路面的稳定起步或高速超车的动力保障,更意味着在雨雪湿滑、紧急避障或越野爬坡时,四驱系统能成为最后的安全底牌。对用户而言,Hi4既能让日常驾驶保持两驱的经济性,又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四驱的可靠性,真正实现“旱涝保收”的全场景守护。

就像都江堰保障了成都平原的稳定产粮,Hi4则保障了驾驶者无论日常通勤还是极限挑战,都能稳稳抵达目的地。

技术背后的文化自信与长期主义

将都江堰与汽车技术相类比,并不仅仅是一个营销上的巧思。更重要的是,它折射出一种跨越千年的文化思维方式——在面对复杂系统时,不是追求短期的应急之策,而是以整体、长期的眼光构建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在都江堰的参观过程中,长城汽车的外国设计师们看到的,不只是古老水利设施的工艺美感,更是东方文化对“和谐”的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功能与美感的和谐,历史与创新的和谐。这种理念延伸到工业产品设计中,意味着企业不仅追求性能和销量的即时突破,更要在技术选择、资源配置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长期的平衡。

这种坚持长期主义的态度,在当下的汽车产业尤为罕见。许多企业往往追逐短期的风口,集中在某一项新技术或单一市场机遇上,而长城汽车选择在不同技术路径之间保持稳健布局,并以十年、甚至百年的尺度来考量研发方向。这种战略并非空洞口号,其财务数据提供了印证: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6.73%,净利润同比大幅提升80.73%;2025年第二季度继续创下历史最佳营收表现。这样的数据,说明“长期主义”并不是牺牲短期利益的托辞,而是能转化为切实竞争力的路径。

中国智慧如何引领全球科技竞争?

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正在逐步从“规模”走向“体系”。长城汽车提出的“国际新四化”战略——产能在地化、经营本土化、品牌跨文化、供应链安全化——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全球化举措,更是中国品牌在国际竞争中走向成熟的缩影。目前,长城汽车的产品已经进入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渠道超过1400家,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这些成果表明,中国自主品牌已经从“出口数量”转向“技术与体系输出”,在国际舞台上建立起越来越强的存在感。

从行业角度来看,全球汽车制造商都在加速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布局,大多数技术路线强调在单点突破上形成优势,例如在驱动方式、电池能量密度或软件生态方面不断优化。而长城的思路有所不同,它更注重系统层面的协同与整体效率的提升。以Hi4技术体系为例,它并非单一的动力模块,而是一个完整的能量管理和驱动系统家族,可以根据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覆盖不同场景。在全新坦克500搭载的Hi4-Z系统中,功率分流架构能够在加速、爬坡等高负荷场景下持续输出动力,同时保证发动机始终保持高效运作,实现省油与省电的双重目标。

这种路径,恰恰体现了中国式的系统思维优势。不同于强调将复杂问题逐级拆解的传统工程方法,中国智慧更强调整体观和协同性,注重在动态环境下各环节的平衡与统筹。都江堰水利工程之所以能在两千三百年的历史中始终发挥作用,正是因为它以整体系统来应对复杂环境。今天的Hi4技术同样如此,它通过智能调度和全局优化,让用户在日常通勤和极限挑战中都能获得安全与稳定的保障。

因此,中国智慧不只是文化符号,而是通过现代工业体系被重新激活,并在全球竞争中展现出独特价值。这种全局视野和系统方法,正成为中国汽车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并不断提升话语权的重要底气。

科技,终须回归于人

都江堰能够沿用两千三百年,不是因为它建造得最快,而是因为它设计得最持久。Hi4技术追求的也不是最炫技的解决方案,而是解决用户全场景出行的需求。

真正的创新,是让技术服务于人,而不是人服务于技术。

长城Hi4致敬都江堰的活动,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共鸣,是因为它触动了中国人文化基因中的深层记忆。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对智慧的崇尚,对为民的坚持,对长期的耐心。

都江堰工程始于公元前256年,至今仍在发挥作用;长城汽车成立35年,计划打造百年基业;Hi4技术作为新一代混动系统,则代表着未来汽车动力的发展方向。三个不同时间尺度的事物,因同一套哲学思想而联系在一起。

直播结束时,明媚的阳光洒在都江堰的水面上,泛起粼粼金光。魏建军说:“我们要把‘都江堰’当作一个长期目标,我们要坚定地把长城Hi4做成汽车界的‘都江堰’。”

如今,都江堰的水仍然流淌,长城汽车的技术创新也在继续。跨越两千三百年的中国智慧,正在以新的形式延续其生命力。

果壳商业科技传播部出品

来源:果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