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视点丨吴新勇:弘扬郑州商贸文化 唱响国际商都品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4 09:03 2

摘要: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纵观地处黄河之滨的郑州城市发展史,可谓受黄河文化浸

□吴新勇 郑州市政府办公室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纵观地处黄河之滨的郑州城市发展史,可谓受黄河文化浸润和滋养更为深厚,而作为黄河文化重要内容的商贸文化也在此发端、发展、兴盛,因“商”而立,因“商”而荣,浓厚的商贸文化是郑州的鲜明特征,而其间所蕴含的优秀营商文化更是这座城市丰厚的文化遗产。

一、华夏始祖善创造,商业文明奠基础

作为出生、创业和建都于郑州的华夏人文始祖黄帝,善于创新创造,极大地促进了原始手工业、商业的兴起,为华夏商业文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世本》《易·系辞》等文献记载黄帝创造改进了交通运输工具,命“共鼓、货狄作舟”,“邑夷作车”,不仅减轻了人们担荷负载、提携之劳,可以运送更多的货物,而且扩大了物品交换的范围。

此外,黄帝还开凿了水井极大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同时也促进了物品交易。据史料记载,“黄帝见百物,始穿井”。水井成为人们交换的重要场所。

黄帝对商业文明的最大贡献还在于创造了度量衡制度,这可以说是商业文明的一个重要节点。此外,黄帝还“命隶首作算术”,这样就在商品交易中建立起来了完整的数量系统。在黄帝时期,早期的商业文明基本成型。据学者陈隆文的观点,郑州市西山古城遗址应该是黄帝时期“祝融修市的古城”,即祝融氏在西山古城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城市。这也成为黄帝时期商业文明肇起的实证。

二、夏代货币是起源,商业贸易得兴起

夏王朝的创始人禹居于阳城(登封市),《尚书·禹贡》记载夏禹将统治区域划分为九州,并载明了纳贡道路。实际上贡道也是商道,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流通交换。据考证,后世的夏代君王启和少康定都在新密市的新砦古城,太康、羿、桀定都在斟鄩,斟鄩便在巩义市附近。可以想见当时位于九州之中,作为政治和经济中心的阳城、新砦古城和斟鄩,该地区商贸业的快速兴起是有充分条件的。根据一些学者的观点,货币便最早出现于夏代。在郑州附近的偃师二里头夏代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海贝便为夏代货币的产生和使用提供了物证。

三、汤王重商民心归,商贸立国创盛世在夏代,商族部落首领汤十分重视对商贸业的保护和发展。他在起兵时便坚持“耕市不惊”,极力保护农业和商贸业,从而赢得了人民的拥护。《逸周书·殷祝解》载曰:“士民闻汤在野,委货,扶老携幼奔,国中虚。”从上述记载,也说明当时为政者对商贸业的态度已影响了人心的向背。

商汤还善于运用商贸战策略削弱夏王朝的力量。他采用大臣伊尹的计策,命令商族的妇女日夜赶制“文绣”,用来换取夏朝的粮食,而夏朝的粮食剧减。适逢天气大旱,伊洛河干涸,粮食绝收,夏朝大量民众被饿死,很多夏人纷纷投奔商汤。商汤看时机成熟,乘机起兵一举伐灭了夏朝。商汤伐灭夏桀后定都郑州(亳都)建立了商王朝,开创了商代近600年的基业。商王朝在汤王统治时期,国力强盛,威名远播,正如《诗经·商颂·殷武》所言:“莫不敢来享,莫不敢来王。”汤以“商”立国亦成为经典。

四、郑国安商营环境,商贸强国书重彩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通过坚持安商、护商、尊商政策,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成为商贸业繁荣兴旺的沃土。

1.郑国守信遵盟誓,护商安商传盛名。春秋时期,郑人始终信守建国之初与商人订立的盟誓,积极实行商业贸易保护政策,从而促进了郑国的商贸繁荣,国力强盛,促成了郑庄公时期的“小霸”局面。

《左传》记载了郑国执政子产以“盟誓”为由婉拒晋国重臣韩宣子索玉之求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郑人在新郑建国之始便十分重视与商人的关系,与商人齐心协力,共同开拓发展,并与商人订立了盟誓,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政府就不会强买强卖,商人有了珍稀宝贵的货物,政府也不会干预买卖交易。并将此盟誓作为基本国策一以贯之,充分体现了对商贸业的重视和对商人正当利益的保护。

2.子产铸鼎施法治,政商关系显亲清。春秋时期,子产在郑国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商业发展的举措,促进了国力的提升,使郑国形成了中兴的局面。

子产所宣称的挚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成为最早的商业诉讼条例,而子产通过铸刑鼎也开启了中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极大限制了贵族压榨商人利益的行为,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可说是营商环境法制化的发端。

同时,子产提倡公平交易,维护市场正常经营秩序。史称子产“为相二年,市不豫贾”。表明了执政者不干涉商人经营活动,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的为政理念,这也充分体现出郑国商贸业较高的市场化水平。

子产为政清廉,受到广大商人的爱戴,树立了亲清政商关系的典范。所以“子产没,商贾哭于市,哭子产者如丧父母”。子产去世后,商人们纷纷拿出自己的金银珠宝为其送葬,子女害怕辱没子产清廉的声誉概不接受,商人便将金银珠宝投到子产封邑东里(管城区内)附近的河中,纵贯郑州市区的金水河从此而得名,这也是子产倡树亲清政商关系的有力见证。

3.商贸繁荣国际化,自由贸易市场兴。郑国地处中原腹地,郑国商人“东贾齐、鲁,南贾梁、楚”,促进了郑国与周围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易与往来。从春秋时期流传至今的“买椟还珠”“晋人买玉” “宾至如归”“东道主”等一些历史典故或用语便说明了当时郑国开展“国际化”贸易,加强对外交流的景象。

据史料记载,郑国还创新性地把都城按功能划分为东城和西城,东城集中分布着手工业作坊和商业市场,它有利于政府对工商业的统一管理,方便了产品生产供应和销售交易,从而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条件。在东城便有我国最早的一座规模较大的市场“逵市”。“逵市”成为当时商旅云集的商贸中心,从《郑人买履》《郑人买鳖》等成语故事便可见一斑。

4.郑商爱国重大义,树立风范留美名。郑国创造出的良好环境,不仅促进了郑国商贸业的繁荣,同时商人也成为兴国安邦的栋梁。如《史记·郑世家》所载商人弦高从国家的安危出发,宁肯牺牲自己的利益,且不求回报,成为商人爱国重义的典范。郑国不仅有爱国商人弦高,而一些名不见经传商人的义举史书亦有记载。从弦高等郑国商人的事迹可以充分体现出他们爱国重义的品质,这对当前培育兴业报国敢担当的企业家精神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从以上对先秦时期郑州商贸业发展历程的记述,可以看出,商贸文化始终是郑州城市发展过程的主线,可谓因“商”而兴,因“商”而荣,而期间形成的重商、亲商、安商、兴商、尊商优秀营商文化则成为郑州商贸文化的核心,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当前,郑州正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已成为重中之重。面对日益激烈的城市间竞争,文化软实力的打造,人文环境的提升愈加关键。因此对郑州特有的商贸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并进行精彩讲述和大力弘扬,无疑对郑州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唱响国际商都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